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诚

作品数:66 被引量:304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腹腔
  • 32篇腹腔镜
  • 22篇切除
  • 21篇肿瘤
  • 21篇机器人辅助
  • 20篇切除术
  • 19篇手术
  • 17篇辅助腹腔镜
  • 16篇机器人辅助腹...
  • 14篇前列腺
  • 14篇泌尿
  • 13篇外科
  • 13篇膀胱
  • 12篇前列腺癌
  • 12篇腺癌
  • 12篇泌尿外科
  • 11篇肾部分切除
  • 11篇肾部分切除术
  • 11篇分切
  • 11篇部分切除

机构

  • 6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省濉溪县...
  • 2篇濉溪县医院
  • 2篇合肥德铭电子...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作者

  • 66篇杨诚
  • 61篇梁朝朝
  • 42篇周骏
  • 35篇邰胜
  • 35篇施浩强
  • 27篇郝宗耀
  • 17篇王建忠
  • 12篇樊松
  • 11篇宋正尧
  • 11篇尹水平
  • 7篇叶元平
  • 6篇张翼飞
  • 4篇张力
  • 4篇张贤生
  • 4篇徐凌凡
  • 3篇陈伟
  • 2篇张炯
  • 2篇徐汉江
  • 2篇张礼刚
  • 2篇汪越

传媒

  • 8篇中华泌尿外科...
  • 8篇临床泌尿外科...
  • 7篇中华腔镜泌尿...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学
  • 4篇现代泌尿生殖...
  • 4篇微创泌尿外科...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国际泌尿系统...
  • 3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泌尿外科杂志...
  • 1篇肿瘤药学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海外文摘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不同手术入路的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各自优势。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比较3种手术入路对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患者345例,男181例,女164例;其中经腹入路102例,经腰入路121例,经腰腹联合入路122例,手术均由单一术者完成。结果:34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经腹、经腰和腰腹联合入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3.0±12.7)min、(89.0±16.5)min和(71.0±9.7)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入路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经腰、经腰腹联合入路早于经腹入路组(P<0.05),但经腰与腰腹联合入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标本切缘均为阴性。病理诊断结果肾透明细胞癌31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1例,嫌色细胞癌12例。术后患者随访1~40个月,3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肿瘤特异性死亡等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通过腰腹联合入路在缩短手术和肠道恢复时间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邰胜周骏施浩强杨诚尹水平宋正尧梁朝朝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入路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入路的新选择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总结经腰腹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入路的新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3例行经腰腹联合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26~74岁,平均48岁。肿瘤位于左肾8例,右肾5例。肿瘤直径2.5—4.5cm,平均3.5cm。其中1例患者左肾有2枚肿瘤,直径分别为1.5cm和3.0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考虑为肾细胞癌,其中3例行双肾血管三维成像。术前行胸部x线片检查排除远处转移。13例术前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2例伴2型糖尿病,2例伴高血压病。13例均行经腰腹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0—140min,平均100min。术中热缺血时间15—28min,平均22min。术中出血40—120ml,平均60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无切缘阳性病例。术后随访1—7个月,术后1、3个月复查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复查B超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经腰腹联合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有效地将经腹膜外与经腹途径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经腹膜外手术处理血管的优势,又满足了机器人手术对空间的要求,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梁朝朝周骏邰胜王建忠杨诚徐汉江徐凌凡施浩强郝宗耀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途径
高级成像技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随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的不断普及、术者操作熟练度提高和经验积累,临床实践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LPN)的适应证在不断探索中扩大,许多复杂肾肿瘤行RALPN成为可能。此类肿瘤常血供丰富、解剖位置深、毗邻结构复杂。近年来,许多高级成像技术如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术中荧光、三维成像及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渐在RALPN术中得到应用,以协助对肿瘤的精准定位和精确切除,从而在确保肿瘤控制效果的同时保留更多的正常肾单位。
杨诚梁朝朝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成像技术腹腔镜肾肿瘤
上尿路结石患者尿液细菌分布的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究近5年来上尿路结石患者尿液中细菌阳性率及细菌种类分布,并对其中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探讨。方法:选取2010-2014年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2536例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其入院时所行的尿培养检测结果,统计这5年内尿培养的阳性率、常见的细菌种类、性别差异与尿液细菌的关系等。结果:上尿路结石患者尿液细菌阳性率在20%-40%,近年来有所下降(P〈0.05);其中,大肠埃希菌仍为主要的菌种(总阳性率46.37%),粪肠球菌的感染率也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阳性率1.33%上升至2014年的6.64%),现成为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第2位感染细菌。在男女性别差异方面,女性患者的尿路感染率以及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随着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加强以及抗生素的应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尿路感染率逐步下降,而大肠埃希菌的阳性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粪肠球菌的感染也应重视。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更应注意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汪越梁朝朝郝宗耀叶元平张力樊松王建忠杨诚沈继录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改良与再认识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总结多种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并探讨其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住的16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PSA1.92~100 ng/ml,〈10 ng/ml 66例,10~20 ng/ml 57例,〉20 ng/ml 3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前列腺癌,154例行前列腺穿刺病理确诊,7例为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证实,Gleason评分〈7分65例,7分64例,〉7分32例。术前临床分期T1~T3 b。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对手术方法做了部分改进,其中传统腹腔镜手术50例,3D腹腔镜手术36例,da 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75例,仅1例传统腹腔镜手术改开放,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50~800 ml,平均125 ml,5例术中输血400 ml,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前列腺癌,切缘阳性7例,术后6周复查PSA,≤0.2 ng/ml 133例,〉0.2 ng/ml 28例,辅以内分泌治疗。患者术后10~16 d拔除尿管,116例在1周内可以控制排尿,44例在3个月内控制排尿,1例随访9个月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术中保留性神经72例,术后恢复勃起功能42例。结论经过改进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可以增加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
周骏梁朝朝施浩强邰胜王建忠郝宗耀张翼飞樊松杨诚徐凌凡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腹腔镜机器人手术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并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病理结果,并回顾文献对该病的相关报道。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出院,术后病理提示左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肿瘤未侵及睾丸。精索切缘未见肿瘤残余。免疫组化标记:CK5/6(+),Vimentin(+),EMA(+),CK8(+)。术后密切随访中。结论: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治疗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为一线治疗方式,预后多不良。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石棉等多种因素相关。
杨诚梁朝朝张红叶元平张贤生郝宗耀周骏樊松邰胜王克孝
关键词:恶性间皮瘤睾丸鞘膜
腹腔镜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成人脐尿管肿瘤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成人脐尿管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普通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脐尿管肿瘤5例临床资料,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脐尿管、脐孔、脐尿管肿物、脐正中韧带、部分腹膜以及与脐尿管肿物相连的部分膀胱顶部,对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有无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有无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手术疗效。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脐尿管肿瘤的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结果5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40min,术中出血少,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4d,其中3例行术后辅助化疗3个疗程,化疗方案为顺铂+紫杉醇,术后随访1~4年无复发。术后病理诊断1例为绒毛状腺瘤,3例为脐尿管黏液腺癌,1例为浸润性高级尿路上皮癌,所有病例切缘及淋巴结均未见癌累及。结论腹腔镜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成人脐尿管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刚周骏梁朝朝杨诚杨发武宋正尧
关键词:腹腔镜脐尿管肿瘤机器人
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保留膀胱手术的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15%~25%。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该手术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与应用。本文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一综述。
陈伟杨诚梁朝朝
关键词:膀胱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超声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8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使用腹腔镜超声(RLU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内生性肾肿瘤13例,行RLUS定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肾癌合并腔静脉瘤栓1例,行RLUS定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根治+下腔静脉切开取瘤栓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4例,行RLUS定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结果:18例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13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为55~7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35ml,术后病理:12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乳头状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3~35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1例行右肾癌根治+下腔静脉切开取瘤栓术患者手术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110 ml。术后病理为右肾透明细胞癌,静脉内瘤栓形成,术后随访3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4例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患者手术时间95~135 min,平均110min,术后2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行B超检查,显示积水均较术前明显缓解,2例行IVU检查,患侧输尿管均可全程显影。结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联合腹腔镜超声可以在术中准确定位,辅助完成一系列复杂手术,手术效果良好。
周骏梁朝朝邰胜杨诚施浩强郝宗耀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低强度体外冲击波(Li-ESW)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最佳参数。方法:2019年4—8月取90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15只,为未建模的大鼠;模型组(M组)15只,为建模后未治疗的大鼠;不同能量密度冲击波治疗组(T组)60只,为建模后进行Li-ESW治疗的大鼠。T组采用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大鼠平卧位,探头置于前列腺解剖位置上方。治疗方案:频率3 Hz,脉冲次数500次,每周1次共4周。根据能量密度将T组分为T1(0.09 mJ/mm^2)、T2(0.20 mJ/mm^2)、T3(0.30 mJ/mm^2)、T4(0.40 mJ/mm^2)组,每组各15只。建模前各组使用von Frey纤维丝于大鼠阴囊处分别采用2、4、6 g压力测试,记录阳性反应次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痛实验1周后麻醉下采用3%卡拉胶注射大鼠前列腺两侧叶,构建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建模1周后各组大鼠再次进行von Frey测痛实验,评估建模效果。然后T组开始治疗。每次治疗前各组均进行von Frey测痛实验。于治疗1、2、4周测痛实验后每组处死5只大鼠,无菌条件下剥离前列腺两侧叶行病理检查,对5个随机视野下前列腺间质的炎症细胞进行计数,每0~50个细胞记为1分,以评估炎症严重程度。结果:建模1周后,M组和各T组阳性反应次数均显著多于C组(P<0.01),M组与各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T2组与M组相比阳性反应次数均减少(P<0.05);T1、T3、T4组分别仅在治疗3周后、3周和4周后、2周后阳性反应次数少于M组(P<0.05)。T2组治疗1周后阳性反应次数开始下降,至4周后降至最低,各时间点测痛实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M组前列腺间质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排列出现紊乱。M、T1、T2、T3、T4组各时间点病理评分分别为:治疗1周后8、7、4、6、9分;2周后8、5、3、4、7分;4周后7、3
金晨卞子辰宋正尧王志平冯彬张力郝宗耀樊松杨诚刘祎梁朝朝
关键词: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