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针针刺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手针针刺不同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了解合适的针刺时程在建立针刺动物实验模型以及临床针刺治疗中的科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SD大鼠"后三里"穴5,10,15,20,25 min,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检测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利用统计学STATA 10.0处理分析数据。结果①针刺5 min,针刺前痛阈值(6.12±0.26)针刺后痛阈值(7.95±0.27);针刺10 min,针刺前痛阈值(5.31±0.51)针刺后痛阈值(9.27±0.44);针刺15 min,针刺前痛阈值(5.44±0.24)针刺后痛阈值(10.57±0.45);针刺20 min,针刺前痛阈值(5.29±0.22)针刺后痛阈值(10.34±0.34);针刺25 min,针刺前痛阈值(4.55±0.32)针刺后痛阈值(9.87±1.01);经配对t检验比较,均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1)。②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0 min后痛阈值(9.27±0.44)配对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5 min后痛阈值(10.57±0.45)配对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意义的改变(P<0.05)。③针刺15min后痛阈值(10.57±0.45)与针刺20 min后痛阈值(10.34±0.34)以及针刺25min后痛阈值(10.8±0.89)分别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658 3;P=0.686 2)。结论手针平补平泻针刺大鼠"后三里"腧穴15 min、即可达到较佳的调节大鼠痛阈的针刺效果。
- 杨晓明鲁赛帅孟凡迅黄凯常爽陶松石诚杜文俊汪晴
- 关键词:后三里针刺痛阈
- 一种ZIF-8@TG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相关疾病的药物或组合药物中的应用
- 本申请公开一种ZIF‑8@TG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相关疾病的药物或组合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ZIF‑8@TG具有延缓神经损伤诱导的肌肉萎缩的作用,延缓神经损伤后导致的小鼠后肢肌肉功能、质量降低和肌纤维横...
- 孙华林姚新蕾代秀李夏沈筠恬孙嘉诚杨晓明
- 脂肪条带结构富集针刺镇痛效应物质实验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是否具有特异富集针刺镇痛效应物质的作用。方法针刺大鼠单侧"后三里"穴,将针刺侧及未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和脂肪条带结构上皮肤、条带旁肌组织、脑组织、肾上腺提取物以及血清等分别接种于同种异体大鼠,测量受体鼠接种前后痛阈值。结果接种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及血清后,受体鼠出现类似针刺镇痛效应。接种其它部位组织提取物后,受体鼠的痛阈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结论针刺侧大鼠胃络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具有特异富集针刺镇痛因子的作用。
- 张楠张俊芳孟凡迅党瑞山陈尔瑜刘芳杨晓明
-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胃经针刺镇痛针刺效应
- 一种翘芪复方中药汤剂来源的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翘芪复方中药汤剂来源的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小核糖核酸选自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5所示的miRNA,优选为QQ_159,包括人工合成的QQ_159、植物QQ_159、QQ_...
- 顾晓松毛苏苏龚蕾蕾杨晓明王星辉孙华林徐来
- 文献传递
- 翘芪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翘芪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流行性感冒患者30例,使用翘芪颗粒治疗3天。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证候总积分分别为486.00±4.60分,452.00±6.58分和938.00±8.95分,治疗后分别为104.00±2.12分,109.00±2.3分和213.00±3.08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翘芪颗粒能有效缓解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证候总积分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杨晓明张愉王星辉徐灵驰徐来顾晓松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
- 检测脂肪条带结构上的低阻抗线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在脂肪条带结构上检测低阻抗线。方法 在小鼠、大鼠、兔、蟾蜍等动物体内任脉沿线的脂肪条带结构上,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信号传递实验观察。结果 在脂肪条带结构的边缘传递电刺激信号作用最强。结论 在脂肪条带结构的边缘区域有条低阻抗线。
- 孟凡迅马红萍党瑞山刘芳陈尔瑜杨晓明李海燕段文娟李惠
-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经络低阻抗低频脉冲循经感传
- 大鼠胃经、任脉沿线脂肪条带分布的形态学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SD大鼠胃经、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的分布、结构。方法:手针:分别针刺SD大鼠"后三里"、"关元"腧穴,多聚甲醛常规灌注,沿胃经、任脉取材,冰冻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取未针刺大鼠的相同部位组织作对比观察。结果:大鼠经脉沿线真皮深层有完整的条带样脂肪组织层;针刺和未针刺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在组织结构上未见明显的形态学差异。结论:大鼠经脉沿线脂肪条带位于真皮深层,比邻肌组织,是具有完整的组织形态的固有结缔组织。
- 徐邦生吕广明孟凡迅党瑞山陈尔瑜刘芳杨晓明蔡云平
- 关键词:胃经任脉SD大鼠
- 基于大鼠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分析针刺敏感与不敏感的分子生物基础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基于大鼠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观察分析针刺敏感与不敏感的分子生物基础。方法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分离出针刺调节痛阈敏感实验组与不敏感实验组大鼠,分别针刺其"后三里"穴,取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采用放免法测定S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含量。结果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SP物质(sp)、强啡肽(DynA)含量明显高于针刺敏感实验组大鼠(P<0.05);针刺不敏感实验组大鼠的β一内啡肽(β-EP)也呈现出高浓度趋势。结论大鼠的针刺调节痛阈敏感、不敏感表现与结缔组织上胃经沿线条带结构中SP物质(sp)、β一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含量有关。
- 崔阳艳孟凡迅杨晓明陶松石诚杜文俊汪晴
- 关键词:结缔组织针刺
- 一种神经再生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再生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神经再生复方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生黄芪10‑20份、熟地黄10‑20份、怀牛膝10‑20份、大枣6‑15份、枸杞子6‑15份、炒酸枣仁6‑15份、当归6...
- 顾晓松汤淳康丁斐杨晓明程琼孙华林徐来
- 文献传递
- 黄芪甲苷在制备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黄芪甲苷在制备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在体内对失神经诱导的肌萎缩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进而抑制了泛素‑蛋白酶体水解体系和自噬‑溶酶体水解体系的激活,改善...
- 张涵孙华林王珂欣刘睿祺邱家怡沈筠恬姚新蕾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