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岩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6篇造血
  • 6篇造血干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基因
  • 6篇干细胞
  • 6篇干细胞移植
  • 5篇急性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异基因
  • 4篇增生
  • 4篇淋巴
  • 4篇骨髓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性疾病

机构

  • 20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丹东市中心医...

作者

  • 21篇杨岩
  • 16篇闫金松
  • 8篇陈雪瑜
  • 6篇周栋
  • 5篇孙健
  • 5篇李伟平
  • 4篇张旗
  • 4篇张静静
  • 4篇康志杰
  • 3篇王晓波
  • 3篇闫凡芝
  • 3篇薛祖光
  • 3篇高贝贝
  • 3篇黄丹
  • 2篇李莉
  • 2篇李芳
  • 2篇慕俐君
  • 2篇刘虹辰
  • 2篇王娇
  • 2篇王睿

传媒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癌症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例脐血联合二次单倍体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患者的护理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总结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患者的移植护理经验,探讨二次骨髓移植治疗疑难重症血液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取严密感染防控措施,强化预处理用药观察及消化道黏膜炎、出血性膀胱炎、癫痫等并发症的护理,选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通路进行合理导管管理及给予有效心理护理。结果患者顺利渡过长达52d的严重粒缺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并出仓。结论经过上述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风险,为二次骨髓移植的成功提供保障。
庄雪莲吕红霞周栋谢佳君杨岩张静静
关键词: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护理
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目的建立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K562-HMGB1)及不表达该蛋白的对照细胞株(K562-pcDNA3.1),为研究hm gb1基因在白血病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建立基础。从U937白血病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hm gb1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入PMD18-T vector(PMD18-T-HM BG1vector),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中。对氨苄青霉素筛选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质粒抽提,应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XhoI酶切鉴定,最终应用DNA测序得到序列正确的阳性克隆;然后将PMD18-T-HM BG1vector克隆中的hm gb1基因应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XhoI切出,并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HM BG1。将pcDNA3.1-HM BG1、pcDNA3.1质粒分别电转染至K562细胞,电转染后48小时后加入终浓度800μg/m l的G418进行药物加压筛选,2周后得到有效转染pcDNA3.1-HM BG1及pcDNA3.1载体的K562细胞株(K562-HM BG1,K562-pcDNA3.1)。通过RT-PCR和W estern b lot技术分别在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K562稳定细胞株中HMGB1蛋白过表达情况,验证建立的K562稳定株的功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DNA3.1-HM BG1表达载体,并转染至K562细胞中,建立了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K562-HM BG1)。在转录及蛋白水平上验证了该稳定细胞株过表达HMGB1蛋白。结论:已成功建立了过表达HMGB1蛋白的K562稳定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即K562-HM BG1细胞及K562-pcDNA3.1细胞,为研究hm gb1基因在白血病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建立了基础。
闫凡芝闫金松赵佳李伟平陈雪瑜杨岩饶淑梅金晶
关键词:K562细胞白血病
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与冻存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监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与冻存质量,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1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86例次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含量,采用以羟乙基淀粉为主的冻存体系,定期检测干细胞活率,结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评价造血干细胞采集及冻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化疗间歇第9~11天,CD34^+≥15个/μl,达到采集标准;经1~3次采集CD34^+细胞≥2×10~6/kg,单个核细胞数≥2×10~8/kg,符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标准;1~6个月冻存活率≥94%,回输前1周复测干细胞活率≥96%。移植后平均+9天粒系植入,平均+13天巨核系植入。中位随访12个月,患者无病生存率达98%。结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冻存质量符合标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植活及移植的成功提供了根本保障。
张静静吕红霞杨岩周栋黄丹刘虹辰王娇王睿闫金松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造血干细胞干细胞采集
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病毒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早期死亡4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病毒(EBV)相关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特点、诊治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并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V-PTLD共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1岁;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第2次完全缓解,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均接受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均采用清髓加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10 mg/kg),供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治疗以甲泼尼龙为主,2例应用巴利昔单抗。从移植至诊断EBV-PTLD的时间为移植后49~70 d。4例患者均为播散性,伴有全身表现,多处淋巴结受累,高热;3例伴有结外表现(1例扁桃体、肝、脾受累,2例肝、脾受累),无溶骨病变。4例患者白细胞计数(5.97~121.55)×10^(9)/L,2例异常增高,分别为66.92×10^(9)/L和121.55×10^(9)/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示:CD20、PAX5、CD138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50%。所有患者骨髓均受累,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群单克隆细胞,为B细胞和浆细胞;3例λ轻链、1例κ轻链限制性表达。4例均采用利妥昔单抗、减停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及地塞米松)治疗,其中3例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1例输注EB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4例患者均治疗无效,疾病迅速进展,从诊断EBV-PTLD到临床死亡时间为5~35 d;死亡原因: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为PTLD进展。结论伴单克隆浆细胞的EBV-PTLD较为罕见,病情凶险,进展快,易发生早期死亡;利妥昔单抗早期抢先治疗及诊断后多药联合治疗可能降低早期病死率。
张延清王卉闫金松王巍张丽娜谢佳君徐萍毕海量潘佳琪刘洪辰周栋张成涛杨岩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病毒造血干细胞移植浆细胞
P波指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P波指数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41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无脑梗死)55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37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49例,急性脑梗死组中有41例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前有心电图记录。比较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前后P波时限、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P波电轴差异及3组间P波时限、PTFV1及P波电轴差异。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P波时限较急性脑梗死前显著延长[(122.80±12.40)ms对(109.53±12.32)ms,P<0.001]。P波时限延长为阵发性房颤合并腔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0,95%CI 1.039~1.142,P<0.001);P波时限延长为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9,95%CI 1.066~1.196,P<0.001);PTFV1为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0,95%CI 1.042~1.140,P<0.001)。P波时限以112.0 ms为截断点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腔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57.9%;P波时限以118.5 ms为截断点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AUC为0.852,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81.8%;PTFV1以40.55 mm·ms为截断点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AUC为0.833,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71.5%。结论窦性心律P波增宽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能容易并发腔梗和急性脑梗死,PTFV1值增大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可能容易并发急性脑梗死。
陶依娆李芳杨岩张钧博杜婕许振赵云飞杨东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P波时限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病人保护性隔离及内环境清洁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化学治疗是除骨髓移植以外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主要方法,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争取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AML在获得完全缓解后,远期疗效主要取决于巩吲化疗的方案和疗程。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含有中等剂量或高剂量阿糖胞片的组合疗案作为巩固治疗方案,以获得较高的长期生存。然而,与传统化疗及剂量相比,中高剂量化疗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口腔及消化道黏膜溃烂等并发症。
张静静陈雪瑜陈雨苗虹闫金松杨岩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
脾结节病1例
2013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双下肢红斑、胸痛4年,发现淋巴结肿大10天后于2013年1月21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体可见双下肢散在暗红色结节,左下肢为著,伴疼痛、瘙痒,约指甲大小,部分结节伴色素沉着.部分结节自行消退后有萎缩性瘢痕,反复发作.中等硬度,轻压痛.左前臂、肩背部、腰部可见散在环形红斑,暗红色,钱币大小,无疼痛无瘙痒.发育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
熊小丽徐楠杨岩孙传恕
23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23例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宿主因素、临床特点、抗真菌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IFI的重要因素之一。IFI中肺部感染最多见,占82.6%(19/23例)。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变化是IFI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也是临床观察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所有IFI患者发热占87.0%(20/23例),19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几乎均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并发低氧血症占84.2%(16/1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典型的"光晕征"或"新月征"占63.2%(12/19例)。上述临床特点不具备特征性,尽快获得病原学证据比较困难。目前综合上述临床特点、按照中国IFI诊断指南是临床诊断IFI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中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加显效)66.7%,抗真菌治疗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免疫功能状态与IFI发生及治疗疗效相关,早期诊断IFI困难。对真菌感染进行临床分层诊治是血液病发生IFI的重要诊治模式。
杨岩孙健薛祖光张旗慕俐君王晓波闫金松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血液病免疫功能低下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血液恶性疾病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因素。aGVHD主要表现为皮肤、胃肠道和肝脏3个器官的炎性反应,发病机制包括宿主组织细胞损伤、细胞因子释放、抗原提呈细胞激活供者T淋巴细胞,后者增殖、分化并迁移至靶器官造成宿主组织器官损伤。aGVHD发病机制中涉及众多信号通路,其中的关键基因可以成为预防及治疗aGVHD的靶点,比如芦可替尼、间充质干细胞使用等。本文对aGVHD诊治进展进行综述,提出aGVHD预防及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并确认aGVHD的未来研究方向。
杨岩闫金松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年人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成年人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进一步提高对成年人骨LCH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成年骨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多发骨破坏患者经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为成年人骨LCH,排除转移癌及骨髓瘤,分型为单系统多部位,需要全身治疗.结论 成年人骨LCH罕见,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需病理证实,确诊后要进行病情评估及分型,再进行个体化治疗.
李伟平张旗杨岩薛祖光陈雪瑜孙健王晓波
关键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成年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