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卫国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储层
  • 6篇油田
  • 6篇区长
  • 5篇低渗
  • 4篇油藏
  • 3篇地质
  • 3篇水平井
  • 3篇盆地
  • 3篇平井
  • 3篇注水
  • 3篇井网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低渗储层
  • 2篇低渗透
  • 2篇压裂
  • 2篇压裂水平井
  • 2篇砂岩
  • 2篇水平井井网
  • 2篇排距
  • 2篇气藏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低渗透油气田...
  • 4篇中国石油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作者

  • 19篇杨卫国
  • 6篇宋鹏
  • 4篇宋鹏
  • 4篇李涛
  • 4篇曲春霞
  • 4篇何右安
  • 4篇李涛
  • 3篇王芳
  • 3篇王进
  • 3篇黄天镜
  • 2篇孙栋
  • 2篇王冲
  • 2篇雷启鸿
  • 2篇刘建
  • 2篇杨永兴
  • 2篇何小娟
  • 2篇李成
  • 2篇谢启超
  • 2篇梁海鹏
  • 2篇张万茂

传媒

  • 5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钻采工艺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_1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1砂岩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主要包括粘土矿物、浊沸石、碳酸盐岩和次生石英。储层属于低孔、中低渗-低渗储层,其物性分布与砂体的发育程度、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有关。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长101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粒间孔隙、基质内微孔隙)和次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膜孔、胶结物溶孔、晶间孔隙及微裂缝)两大类,储层喉道类型主要有缩颈喉道、收缩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及管束状喉道等。最后通过参数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类,该区长101储层主要为Ⅰ、Ⅱ类。
李涛李涛冯三强吴涛曲春霞王进
关键词:安塞油田储层特征孔隙类型
姬塬油田安83井区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
2013年
姬塬油田安83井区长7是近年进行致密油开发试验的热点。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安83井区长7层地面空气渗透率为0.17mD,属典型致密油;岩石类型为碎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铁方解石和水云母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孔喉结构细微,发育微米、纳米级孔喉,中值半径为80nm,孔喉关系复杂,孔喉半径比为420.2~640.7;裂缝发育,宏观裂缝主要为高角度裂缝;储层非均质强,隔夹层发育。安83井区长7储层特征研究为认清致密油渗流机理、优化开发技术政策奠定了地质基础。对实现致密油攻关试验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右安何小娟黄琼杨卫国宋鹏
关键词:储层特征裂缝
镇53井区长8_1储层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镇53井区长8段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勘探、评价以及开发的重点地区及层系之一。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认为该油层组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并确定了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相对发育。同时,通过分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控制,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沉积微相。
曲春霞张永强林艳波王选茹杨卫国
关键词:沉积微相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中绿泥石膜的生长模式被引量:16
2017年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膜与物性的关系,利用铸体薄片和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技术对绿泥石膜的赋存特征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研究其成因和生长模式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泥石膜由里层膜和外层膜组成,外层膜依据晶体大小细分为小晶体亚层膜和大晶体亚层膜。小晶体亚层膜生长于早成岩阶段B亚期,此时绿泥石结晶速度快,产生的晶体较小,晶形较差,集合体密集排列,对流体具有阻滞作用。里层膜生长在颗粒表面溶蚀产生的小孔腔中,在小晶体亚层膜的双向阻滞作用下,里层膜具有贫铁、镁而富硅质的化学组成,因生长空间狭窄致使晶体小、晶形差、集合体杂乱堆积。进入中成岩阶段,随着孔隙连通性变差和油气进入,流体流速减小,物质供应变慢,晶体结晶速度放缓,可形成稀疏的大晶体亚层膜。通过占据结晶底质,石英质碎屑颗粒表面的小晶体亚层膜阻止石英次生加大,而长石质碎屑颗粒表面的小晶体亚层膜和骨架颗粒表面的里层膜,通过阻滞颗粒溶解或消耗颗粒溶解出来的硅质流体,致使原生孔隙流体中的硅质浓度不足以生成大量的自生石英颗粒,它们共同作用抑制石英胶结,从而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
周晓峰丁黎杨卫国宋鹏于均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气藏气水界面预测新方法被引量:6
2009年
相当数量的低渗透性气藏,不管有无边底水,生产井常气水同产、气水比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气藏开发效果,其原因是低渗透气藏存在较高的气水过渡带、满足开发要求的有效储层空间分布不精确;传统方法确定的气水界面误差较大,导致气井射孔位置不尽合理,所以精确预测气水界面位置和有效储层分布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低渗透、气水同产气藏的分析和研究表明,在非均质条件下,相同含气饱和度界面并非水平面,而呈不规则的起伏面;通过理论分析探讨,综合利用压汞与物性资料形成了一种定量预测气水起伏界面的方法,进而得到有效储层的空间分布,可有效指导气藏的合理高效开发。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靠。
李成孙来喜袁京素杨卫国
R/S分形分析法在黄陵长6超低渗储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2016年
低渗储层微裂缝发育,是影v向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预测裂缝发育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黄陵油田长6储层油层厚度大,连片性好,但储层岩性致密,微裂缝发育,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且注水开发易见水,怎样快速有效识别黄陵油长6裂缝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就显得尤为迫切.由于受黄陵油田特殊资料录取数量的限制,加之一些方法难以应用,通过建立裂缝的常规测井响应机理模型来识别裂缝的相对发育情况,利用常规测井声波时差分形几何中的变尺度分析(R/S)法来定性预测裂缝在低渗储层中的发育程度,选用声波时差测井序列的分维值进行层段裂缝发育程度评价,进而预测裂缝发育区,预测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杨卫国宋鹏刘丽丽李成王博
关键词:R/S分析分形维数
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准自然能量开发交错布井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准自然能量开发交错布井方法,其步骤包括:1)首先开展综合地质研究,优选水平井井网部署区,开展储层分类评价,确定主力贡献层段;2)水平段长度的优化;3)井距的优化;4)压裂缝段间...
雷启鸿王芳何右安王冲宋鹏杨卫国饶欣久黄天镜
文献传递
华庆油田长6油藏油水层识别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华庆油田长6油藏砂体分布范围广、油层厚度大。由于储层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造成测井油水层解释符合率低,部分油井出现高阻产水,影响油田高效开发。通过沉积、成岩以及成藏等研究,认为储层孔隙结构、胶结程度、流体成分等微观特征差异是形成高阻水层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传统交会图版法为手段,提出了综合沉积、成岩、成藏因素的微元网格分析法,并将研究区划分为11个区域,量化了全区油水层物性下限。微元网格交会图版油水层识别方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经试油、生产动态资料验证,综合解释符合率在86.9%以上,解释精度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
宋鹏杨卫国孙栋孙栋周新平黄天镜
关键词:华庆油田长6油藏油水层识别
致密砂岩储层网缝波及宽度计算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致密砂岩气藏开采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大规模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井开发技术,水平井分段大规模压裂是二者的完美结合;然而现场施工过程中,如何分段压裂是困扰现场工程师的一大难题。通过建立压裂缝张开诱导应力场、注入流体诱导应力场等局部地应力扰动数学模型,确定计算了网缝波及宽度与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现场的水平井分段压裂施工。建立的数学模型在肇源南地区进行了现场应用,现场微地震监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本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对现场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有一定的技术指导,为大规模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单井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杨卫国宋鹏梁海鹏张万茂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
薄互层储层井筒地应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井筒中地应力参数主要依靠声波法测井、水力压裂施工和地面岩石力学测试,获得的地应力参数可靠性差,对地应力起决定性的关键因素还不明确。因此从岩石力学仿真数学模型出发,建立了真实地层参数的地应力仿真物理模型和力学模型;并结合薄互层储层的实际地质情况,分析了储隔层厚度、隔层泥质含量等关键因素对地应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隔层厚度的增大,储隔层的应力差有变大的趋势,且下隔层与储层的应力差大于上隔层与储层的应力差;水平主应力差都随着隔层的泥质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且上隔层与储层应力差小于下隔层与储层的应力差。研究对指导岩石力学参数测井解释和储层增产改造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燃杨卫国梁海鹏张万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