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光 作品数:46 被引量:23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on-pump)和常温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和生化标志物的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分为on-pump、off-pump组,就心脏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在术前、术毕、术毕4 h、手术开始24 h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24 h内就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ICU的滞留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指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生化标志物cTnI、CK-MB比较:on-pump组在术毕比off-pump组明显升高,并持续到手术开始后的24 h。结论就敏感的生化标志物cTnI、CK-MB观察,on-pump组的心肌损伤较off-pump组明显,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差异,说明其损伤仅仅限于生化层面。 张海涛 胡盛寿 刘楠 孙寒松 杨九光 龙村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心肌肌钙蛋白 肌酸磷酸激酶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 (Ulinastatin)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A组 ) ,B组 U TI 1万 U I/kg,C组 U TI 2万 UI/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 ) ,开放升主动脉后 5 min(T2 ) ,CPB结束后 2 h(T3) ,6h(T4) ,和 2 4h(T5)各时点采集血样 ,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 6(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 ;分别于术后 2 h和 6h记录气道平均压 ,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 ,计算肺泡氧合指数 (OI)。结果 血浆 IL - 6的水平在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 C组较 A组明显降低 (P<0 .0 5 ) ,IL - 10的浓度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 C组较 A组显著升高 (P<0 .0 5 ) ,TNF- a的浓度体外循环中 C组低于 A组 (P<0 .0 5 ) ,IL - 8的水平 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OI C组与 A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U TI 2万 U I/kg可抑制 IL - 6的释放 ,对 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使 IL - 10的释放明显上调。 U TI通过上调 IL - 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介质不同程度的抑制 ,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 。 李桂芬 孙桂民 高国栋 李景文 杨九光 胡强关键词:乌司他丁 炎性反应 体外循环 肺保护 婴幼儿 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调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体外循环 (CPB)预充液的改良调整 ,观察其对婴幼儿术中内环境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例 10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常规预充的基础之上 ,通过血气结果对预充液进行改良调整并充分氧合 ,使预充液的内环境更接近机体内环境 ,记录预充液调整前后及CPB前中后的血气参数和CPB前中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经改良调整后的预充液 pH、PCO2 、PO2 、SO2 、Mg2 + 、BE、HCO3 -均显著改善 (P <0 .0 1) ,渗透压增高与调整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术中血气结果均与术前无差异 (P >0 .0 5 ) ;血流动力学指标在CPB过程中得到有效维持 ,所有患者在CPB期间均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结论 10kg以下的婴幼儿CPB预充液改良调整将有利于术中内环境的维持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赵举 杨九光 龙村关键词:婴幼儿 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 心脏手术 高氧管理对深低温停循环兔脑SOD、MDA、糖原及乳酸等的影响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顺行选择性脑灌注时高氧血气管理对兔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糖原含量、乳酸含量及脑水含量等变化的影响,探讨高氧血气管理的脑保护意义。方法:建立兔深低温停循环(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 王茜 杨九光 龙村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脑保护 文献传递 心脏手术脑损伤的监测 2010年 王茜 杨九光关键词:心脏手术 脑损伤 猪主动脉手术选择性脑灌注期间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猪主动脉手术不同阶段脑血流流量、血流分布,以及氧代谢变化状况。方法18~22kg雌性小型猪8只,通过右房静脉引流,右侧颈动脉和升主动脉插入动脉灌注管建立单泵双管灌注模型,降温至20%时停止升主动脉灌注,实施右侧选择性脑灌注,60min后恢复循环,静脉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时开始复温,膀胱温度达到36%停止体外循环转流。整个过程中使用TRANSONIC超声血流仪监测动脉插管内灌注流量,记录灌注压力,使用近红外分光光度仪监测脑氧饱和度(rSO:)动态变化,不同时间点监测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查。结果观察期间右侧股动脉压力维持(60±20)nllTlHg。总的血液灌注流量(85.30±6.81)m1·kg-1·min-1,其中右侧脑灌注流量(14.42-4-1.76)ml·kg-1·min-1,占全部灌注流量(16.72±2.77)%。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期间,脑灌注流量(15.1l±0.44)ml·kg-1·min-1。实验不同阶段静脉氧饱和度波动于0.40~0.99(0.83±0.13),rSO2 0.56~0.79(0.67±0.06)。停循环后血糖[(8.18±3.34)mmol/L]和乳酸浓度[(9.30±2.31)mmol/L]较停循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可以连续性观测主动脉手术体外循环转流以及停循环期间的全身以及脑部血流分布、氧代谢的小型猪动物模型,是进行主动脉弓部心血管外科研究的良好模型。 王茜 刘四华 杨浩 万彩红 王仕刚 杨九光 孙鹏 管玉龙 龙村关键词:主动脉弓部 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脑血流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炎性介质的比较 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CPB)和常温非CPB冠状动脉搭桥过程中的炎性介质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炎性反应的程度。方法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为低温CPB组(组1)、常温非CPB组(组2),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在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4 h、手术后24 h进行比较。结果TNF-α、IL-6在两组间及同一组4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IL-8在手术结束时均升高(两组间无差异),而在术后4 h即降到正常;两组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心脏搭桥手术过程中的炎症损伤,更主要来自于手术创伤本身,与是否应用体外循环关系不大。 张海涛 胡盛寿 孙寒松 刘楠 杨九光 龙村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炎性介质 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顺行性脑灌注时血流变化观察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利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单侧顺行性脑灌注 (ASCP)和双侧ASCP时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血管血流变化和血S1 0 0蛋白浓度变化。方法 1 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侧AS CP和双侧ASCP组 ,每组各 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 (CT)。术中采用经眼球超声监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球后血管血流。术中术后动态测定血S1 0 0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各有 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ASCP过程中单侧组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可探及血流 ,左侧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可探及 ,双侧组两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均可探及血流。所有患者球后动脉均可探及血流。两组间各阶段血S1 0 0蛋白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基底动脉环完整 ,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 ,单侧灌注操作较为简便 ,双侧灌注在ASCP期间两侧脑灌注较为均衡 ,但两种灌注方法对S1 0 0蛋白浓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田良鑫 叶赞凯 程卫平 杨九光 郑军 孙立忠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流变化 脑灌注 替换术 S100蛋白 主动脉弓 主动脉瘤手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手术患者术中脑氧饱和度的变化与脑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评价两种脑保护方法的效果。方法 30例主动脉瘤手术患者中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 型24例,StanfordB 型4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瘤1例,假性胸腹主动脉瘤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合并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22例(ASCP组);在单纯 DHCA 下行胸降主动脉替换8例(DHCA 组)。于术中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进行持续脑氧饱和度(TOI)监测。结果出现脑部并发症患者8例。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术中转机前 TOI 分别为70%±5%和69%±8%,分别降至58%±8%和5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循环期间 DHCA 组 TOI 从77%±6%降至52%±7%,ASCP 组 TOI 从75%±6%降至71%±7%;两组间 TOI 的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的 TOI 降低与脑部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DHCA 合并ASCP 与单纯的 DHCA 相比,具有更好的脑保护效果。 刘楠 孙立忠 常谦 杨九光关键词:主动脉瘤 手术后并发症 脑氧饱和度 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间胶体渗透压的变化 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特点及ECC期间不同干预措施对COP的影响。方法30例在ECC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婴幼儿,体重小于1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常规超滤组(CUF组,n=10)、改良超滤组(MUF组,n=10),观察不同时点(预充液、手术前、ECC前、ECC中、ECC后、ICU 2 h、ICU 24 h)的血浆COP,寻找ECC期间COP的变化趋势,评价不同超滤方法对围体外循环期间COP的影响。结果ECC预充液COP显著低于患儿术前水平(P<0.01);由于ECC预充成分的影响ECC开始后COP明显下降(P<0.05);ECC后COP恢复至ECC前水平(P>0.05);ICU 2 h和24 h患儿COP维持正常生理偏高水平。CUF组在ECC期间COP略高于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MUF组COP在ECC后均显著优于C组和CUF组(P<0.05)。结论ECC术中血浆COP明显下降。CUF可以提高ECC期间的COP,但效果不够理想;MUF是提高术后COP的有效手段。 赵举 龙村 李桂芬 冯正义 杨九光 梁凤玲关键词:体外循环 婴幼儿 血浆胶体渗透压 超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