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晓莉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辞书
  • 1篇道教
  • 1篇东西方文化交...
  • 1篇动词
  • 1篇形容
  • 1篇形容词
  • 1篇形容词后缀
  • 1篇虚化
  • 1篇以读者为中心
  • 1篇语词
  • 1篇语料
  • 1篇语料价值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接触
  • 1篇语言习惯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关系
  • 1篇实词
  • 1篇实词虚化
  • 1篇受事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0篇杜晓莉
  • 1篇雷汉卿

传媒

  • 2篇新闻界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一部传教士编著的四川方言辞书——《西蜀方言》被引量:2
2011年
由传教士Adam Grainger(钟秀芝)编撰的《西蜀方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19世纪末期西蜀地区的口语读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不管是从共时还是历时角度研究蜀方言,它都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但因出版时间较早和读者群仅定位于传教士等原因,在语言研究领域,该书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介绍了该书的编者、内容编排及其语料价值,以显现其编撰特点以及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
杜晓莉
关键词:ADAM语料价值
道教“古灵宝经”中的佛教词语被引量:1
2013年
经由佛经汉译这样的汉外语接触方式,汉语词汇系统增加了不少新的成员。六朝时期,由中国人自己创制的道教经典古灵宝经大量吸收佛教词语,显示出了语言接触中外语对汉语影响的深度。本文通过展示古灵宝经借用佛教词语的类型,说明古灵宝经所体现的佛道混合物这样的语言面貌产生的机制。
杜晓莉
关键词:佛教词语古灵宝经语言接触借用
小议媒体语言中的“洋泾浜”新现象
2005年
杜晓莉
关键词:媒体语言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信息语言习惯本来面目
《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研究
本文以北宋初年释道原编撰的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该书中的名词同义词和同义的名词作细致的共时描绘。 首先,本文就《传灯录》中的名词同义词作了研究。在相关内容里,我们先给出了同义词明确的定...
杜晓莉
关键词:《景德传灯录》同义名词
文献传递
试析“A:B”式报纸标题各种语义关系的使用频率被引量:1
2006年
杜晓莉
关键词:报纸标题语义关系谓词性成分体词性成分冒号
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吕叔湘先生辞书编纂思想探析
2011年
综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词典及其在各种场合中关于辞书的一些言论,可将其辞书编纂思想概括为"以读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他主张主编应时时考虑:想编的辞书准备面向什么样的读者,要为读者编纂什么样的辞书,怎样编纂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吕叔湘先生的辞书编纂思想对每一位辞书编纂者,甚至报刊主编的工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杜晓莉
关键词:辞书编纂以读者为中心
《摩诃僧祇律》双音复合结构语义复合关系研究
本文以東晉佛陀跋陀羅和法顯翻譯的部派佛教大眾部的戒律《摩訶僧祇律》為語料,細緻描寫其中的雙音複合結構在語義上的複合關係。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介紹《摩訶僧祇律》的内容、譯者和語料價值。對《僧祇律》用詞、用語和用字等三方面...
杜晓莉
文献传递
四川苍溪话中的形容词后缀“家伙”被引量:6
2006年
“家伙”在四川苍溪话中可以跟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本文暂时将它视为形容词后缀。文章除谈到“家伙”的特殊意义外,还介绍了“A家伙”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并探讨了形容词后缀“家伙”的来源。
杜晓莉
关键词:家伙形容词形容词后缀实词虚化
也释“乘奔御风”之“奔”被引量:1
2013年
关于《水经注·江水注》中"乘奔御风"的"奔"的意思,不少文学作品选释为"奔驰的马",有学者认为此一解释与后文的"风"不对举,提出释为"奔星"更好。论文也赞同"奔驰的马"不足以体现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通过调查语料库发现,尽管人们也常用"奔星"比喻速度之快,但是从行文方面看,"电""风"常常对举或连用,而无一例"星""风"连用或对举的例子,因此指出把"奔"释为"奔电"应更合乎人们的语感。
杜晓莉
关键词:《水经注》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被引量:2
2003年
《吕氏春秋》中由动词"为"构成的述宾结构,按述宾间的意义关系将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当事宾语和双宾语三类。动词"为"作述语构成的述宾结构及其内部各小类之间有着相互区别的语法特点。一是由于动词"为"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是由于宾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通过考察初步认为:在战国末期秦朝初期,实义动词"为"逐步向较虚的引申义"作为"、"成为"过渡,以至于有的无法译出,从而开始向虚词行列演进。
雷汉卿杜晓莉
关键词:《吕氏春秋》受事宾语双宾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