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海海表温度的低频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1年
- 利用1950—2010年HadISST1海表温度分析了1950—2010年南海海表温度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并探讨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表面风和EI NioModoki对南海海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5年左右发生1次由低到高的跃变;1950—2010年间南海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0.014℃/a,61a共升高0.84℃.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场分别存在着全海域同位相振荡和东南—西北向反位相振荡2个主要模态,前者是主要模态,以年际振荡为主,而后者则是次要模态,以季节振荡为主.南海海表温度在秋、冬、春季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低的特征,夏季在越南沿岸有一冷中心,受季风影响显著,其分布季节变化明显,冬、夏季表面风场的季节转换会影响南海海表温度季节性区域特征.EI NioModoki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偏冷水通过巴拉望海峡传到南海,同时大气环流也发生了异常,从而导致南海海表温度下降.
- 李娟左军成李艳芳张蓓陈嫣红
- 关键词:海表温度
- 青岛陆上观测点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分析及与渤海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阐述了气溶胶散射对太阳光衰减的影响和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作者使用手持式五波段太阳光度计和臭氧监测仪对青岛崂山区陆域和渤海海域的大气衰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测。分析表明.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电磁波的大气衰减贡献最大的是气溶胶散射.气溶胶散射的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它在大气总光学厚度中占的比例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加。在青岛崂山区冬季.对应于440nm波长的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6和1.5~1.6区间,浑浊度系数α主要分布在0.15~0.45区间.埃斯特朗指数8主要分布在1.0~1.4区间。从时间上看,α和β在id内的变化不大,但逐日变化非常显著。与晴天相比,青岛崂山区冬季雾天的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增加了大约一倍.较大的浑浊度系数和较小的埃斯特朗指数表明,雾天的大气具有气溶胶散射的光学厚度大、粒子浓度大和粒径尺度大的特点。通过与海上观测数据的比较可见。青岛崂山区陆地冬季在雾天时的气溶胶分布与渤海夏季时相似,青岛崂山区陆地冬季在晴天无云时的气溶胶分布与渤海秋季时相似。
- 马玉娟刘玉光李艳芳刘晓斐
- 关键词:大气校正气溶胶瑞利散射
- 热带太平洋海面风的年际变化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海平面变化研究的意义在于掌握其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及其可能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随机动态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卫星高度计资料,结果发现,除了显著的季节信号外,全球海平面存在显著的2~7a的年际周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这一年际周期跟ENSO密切相关。在太平洋不同纬度海平面对ENSO事件的响应整体上呈现出高纬衰减的变化特征。ENSO期间海平面变化剧烈,在热带太平洋区域,海平面变化受纬向风应力的调制,具有区域特征,海平面的年际变化与赤道流相关达0.6以上,揭示了风主要是通过Ekman作用影响海平面变化。
- 李艳芳左军成李娟陈美香
- 关键词:EL海平面变化年际变化热带太平洋
-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对东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研究
- 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大气环流会通过副热带环流变异影响海平面,也会直接影响局地海平面。由于目前对东中国海海平面的机制研究较少,因而本文从影响海平面变化的因素着手,对东中国海海平面变化进行研究。 本文...
- 李艳芳
- 关键词:东中国海海平面变化黑潮ENSO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