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珊

作品数:27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动脉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9篇病变
  • 7篇血管
  • 6篇动脉分叉
  • 6篇冠状动脉分叉...
  • 6篇分叉病变
  • 5篇超声
  • 4篇血管内超声
  • 4篇老年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动脉狭窄
  • 3篇心病
  • 3篇造影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血管成形

机构

  • 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7篇李珊
  • 12篇盖鲁粤
  • 8篇王禹
  • 7篇杨庭树
  • 7篇刘宏斌
  • 4篇陈练
  • 3篇任尉华
  • 3篇申琳
  • 2篇付治卿
  • 2篇白启才
  • 2篇张静
  • 1篇李晓斌
  • 1篇郭凯
  • 1篇林展翼
  • 1篇苗冬梅
  • 1篇洪华山
  • 1篇赵燕
  • 1篇刘洪斌
  • 1篇方美琴
  • 1篇肖云玲

传媒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发生危险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冠心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发生率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学者作了一些冠心病患者中ARAS发病率的相关研究。我们采用Meta分析法对这些研究综合评价如下。
李晓斌盖鲁粤任艺虹李珊金琴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META分析法冠心病患者ARAS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斑块分布特点研究——多排螺旋CT和血管内超声分析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CAG只能根据管腔轮廓提供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形态学检查是冠脉造影检查的功能盲区。动脉粥样硬化是管壁的病变,而冠脉造影显示的是血管管腔的信息,介入治疗策略的制定...
李珊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血管内超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斑块分布特点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处斑块分布特点。方法:研究入选45例患者52处分叉病变,根据分支发出的部位将主支血管四等分,比较四个象限的斑块面积和面积百分比,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斑块分布位置的因素,应用重塑指数和血管代偿比率评估主支血管分叉近端和远端的血管重塑模式。结果:主支血管分叉近端斑块偏心指数明显低于主支血管分叉远端(1.86±0.64vs9.52±2.78,P<0.05)。主支血管分叉近端斑块面积在四个象限内无明显区别(2.31±1.05)mm2vs(2.46±0.97)mm2vs(2.24±0.98)mm2vs(2.44±1.05)mm2(P>0.05),主支血管分叉远端斑块面积在分支对侧管壁明显大于分支侧[(2.61±1.20)mm2,(2.66±1.85)mm2vs(0.74±0.66)mm2,(0.68±0.58)mm2]。主支血管分叉远端斑块与分支的角度和分叉角度正相关(R=0.793,R2=0.628)。主支血管分叉近端血管重塑指数(1.05±0.10vs0.94±0.08,P<0.05)和血管代偿比率[0.07±0.15vs-(0.17±0.26),P<0.05]明显大于主支血管分叉远端。结论:分叉病变主支血管分叉两侧斑块分布和血管重塑模式明显不同。主支血管分叉近端血管多呈正性重塑,斑块呈向心性360°环周分布。主支血管分叉远端血管多为负性重塑,斑块分布呈偏心性,主要分布在分支开口的对侧管壁,斑块相对于分支开口的角度与分叉角度正相关,分叉角度接近直角时,斑块分布在分支开口的对侧壁(180°±),分叉角度为锐角时,斑块分布在分支开口的旁侧壁(90°±和270°±)。
李珊盖鲁粤杨庭树王禹刘宏斌陈练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
10%尿素软膏封包法对跖疣局部注射治疗效果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10%尿素软膏封包法在跖疣局部注射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12月某北京三甲综合性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126例跖疣初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10%尿素软膏封包治疗的67例为实验组,直接注射治疗的59例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中疼痛评分、推注药液阻力、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21天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62.6%,对照组22.0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47,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5.81±0.74、对照组6.95±0.66,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药液推注阻力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10%尿素软膏封包治疗用于跖疣局部注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申琳李珊王书娟
关键词:尿素软膏干预病毒疣局部注射
血管内超声对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分支闭塞的预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分析分支闭塞的预测因素。方法: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分叉病变52处,定量分析分叉近端(分支入口平面)和分叉远端(分叉嵴平面)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偏心指数、斑块分布弧度。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PCI术后分支斑块负荷的相关因素。对术前分支斑块负荷>50%(n=15)和<50%(n=37)这2种情况进行术后结果比较。结果:定量分析分叉近端和远端斑块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0±13.21)%∶(52.81±12.20)%,P>0.05],分叉近端斑块偏心指数明显低于分叉远端[(1.86±0.64)∶(9.52±2.78,P<0.01],分叉近端斑块弧度明显大于分叉远端[(357.15±12.02)°∶(233.33±45.91)°,P<0.01]。分叉远端斑块与分支的角度为(143.2±33.60)°。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支斑块负荷与术前分支斑块负荷、分叉近端斑块负荷正相关,与分叉角度、分支/主支直径负相关。术后分支斑块负荷在术前分支斑块负荷>50%者明显大于<50%者[(89.20±5.66)%∶(42.60±18.12)%,P<0.01]。结论:血管分叉改变了斑块的分布模式,分叉近端斑块向心性分布,而分叉远端斑块偏心性分布。分叉远端斑块主要分布在分叉嵴的对侧壁。术前分支斑块负荷大、分叉近端斑块负荷大,分叉角度小、分支/主支直径小,分叉病变PCI术后分支闭塞的可能性大。分支开口斑块负荷>50%较<50%术后闭塞的危险性更大。
李珊盖鲁粤杨庭树王禹刘宏斌陈练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再狭窄血管内超声
43例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支架治疗
2007年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1年12月~2006年4月,43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年龄62.8±11.3岁(45~86岁)。既往有心肌梗死史4例(9.3%),合并高血压30例(69.8%),糖尿病5例(11.6%)。结果43例患者共植入56枚支架。孤立性LMCA病变4例(9.3%);LMCA合并其他血管病变39例(90.7%):其中LMCA开口病变11例(25.6%),体部病变6例(13.9%),分叉病变26例(60.5%)。43例LMCA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术中无主要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2例(4.7%),其中TLR1例(2.3%),死亡1例(2.3%)。随访2~53个月,总MACE4例(9.5%),其中靶段血管再建术(TLR)4例(9.5%)。不同病变部位(开口、体部、分叉)住院期间MACE、随访期间MACE、症状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3.3%、89.4%、84.5%。结论随着PCI策略及介入设备的不断改进,在有经验的介入中心,LMCA病变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结果。
李珊盖鲁粤杨庭树王禹刘宏斌陈练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斑块分布的CT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DCT)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特点。方法:利用MDCT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叉远端(分叉嵴平面)和分叉近端(分支入口平面)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不同位点的斑块分布厚度,研究MDCT下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特点,确定影响斑块分布位置的因素。结果:MD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主支血管定量分析无明显区别,二者测量分支血管最小管腔面积(5.22±2.85mm2vs 3.65±2.94mm2,P=0.027)、外弹力膜面积(7.69±1.69mm2vs 6.61±2.58mm2,P=0.041)、血管直径(2.98±0.50mm vs 2.72±0.41mm,P=0.023)有明显区别,CAG测量分支血管面积狭窄率高于MDCT(0.44±0.31 vs 0.20±0.14,P=0.041)。分叉近端斑块厚度在PT0,°PT90°,PT180°,PT270°四个位点无明显差别(0.95±0.65mm vs 1.00±0.61mm vs 0.99±0.62mm vs 0.96±0.65mm,P>0.05)。分叉远端斑块厚度PT180°(1.24±0.49mm)明显大于PT90°和PT270°,PT90°和PT270°斑块厚度明显大于PT0°(0.08±0.12mm)。分叉远端斑块最厚点与分支的角度和分叉角度正相关(r=0.93,r2=0.864)。结论:MDCT在大血管(>3.0mm)的定量分析上与CAG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小血管(<3.0mm)的定量分析结果与CAG有差别,且不能识别CAG显示的轻度病变;MDCT下分叉近端斑块呈360°向心性环周分布;分叉远端斑块呈偏心性分布,多占1/2~2/3管周,斑块主要分布在分叉嵴的对侧;MDCT下分叉远端斑块距离分支开口的位置与分叉角度相关,分叉角度接近直角时,斑块分布在分支开口的对侧壁(180°±),分叉角度为锐角时,斑块分布在分支开口的旁侧壁(90°或270°±)。
李珊杨庭树盖鲁粤王禹刘宏斌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斑块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CAG只能根据管腔轮廓提供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形态学检查是冠脉造影检查的功能盲区。动脉粥样硬化是管壁的病变,而冠脉造影显示的是血管管腔的信息,介入治疗策略的制定...
李珊
关键词:冠心病超声波诊断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成像
文献传递
一种配液专用的医用防护手套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液专用的医用防护手套,其中,所述的拇指部上设置有拇指防护层,拇指防护层包覆在拇指部中的拇指第一关节上及拇指第一关节和拇指第二关节之间的拇指部上;所述的食指部上设置有食指防护层,食指防护层包覆在食指部...
杨凡邱素红千年松李珊赵培玉冯静静张春靖
文献传递
驻京部队官兵病毒疣流行病学及认知度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驻京部队官兵病毒疣的患病现状及相关情况。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驻京不同单位的部队官兵1 000名,进行匿名调查问卷。结果驻京部队官兵病毒疣的总患病率为10.4%,患病毒疣类型的患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寻常疣8.0%、扁平疣1.9%及传染性软疣0.5%,寻常疣中又以跖疣7.1%患病率最高。驻京部队官兵的病毒疣总复发率为67.6%,其中跖疣87.1%的复发率最高。已患病毒疣在治疗前及治疗阶段对官兵的行走、出操及体能训练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驻京官兵严重缺乏病毒疣相关知识,缺乏获取该类信息的相关途径或来源,仅有的认知多来源于朋友或亲戚,其科学性及安全性无法确定。结论驻京部队官兵病毒疣的患病率较高,严重者影响官兵日常生活及训练。驻京官兵缺乏病毒疣相关基础知识,知识的缺乏阻碍了官兵对病毒疣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增加了自身及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对驻京部队非战斗力损伤形成危害。
李珊申琳
关键词:病毒疣流行病学调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