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发
- 作品数:121 被引量:3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Osterix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内Osterix(Osx)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与Osx的信号传递途径。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至3代。用含rhBMP-2的培养液,按照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分组进行培养,后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Real—time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Osx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选用SB203580抑制细胞p38磷酸化,检测rhBMP.2诱导过程中磷酸化p38(P.p38)蛋白、OsxmRNA表达及细胞矿化反应变化。结果在rhBMP-2持续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内OsxmRNA表达明显升高并具有时效性;Osx蛋白表达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强。当rhBMP~浓度≤200斗g/L时,OsxmRNA和蛋白表达呈现为剂量依赖性增强;当rhBMP-2〉200μg/L时,Osx表达趋于平缓。在p38抑制剂SB203580干扰下,rhBMP-对p-p38及Osx的诱导增强作用被显著抑制(OsxmRNA表达:0.378±0.034比0.134±0.027,Osx蛋白表达:0.353±0.024比0.155±0.031,均P〈0.01),矿化结节形成亦相对较少且滞后。结论BMP_2对Osx具有显著正向调控作用,p38途径是此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BMP-2/p38/Osx通路可能是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一条重要信号通路。
- 赵艳红李洪发杨强王悦郑朝王春玲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牙周膜OSTERIX
- 种植体支抗与DamonⅢ联合应用远移上颌牙列被引量:8
- 2015年
- 选择上颌轻中度前突的安氏Ⅱ类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6~26岁。DamonⅢ矫治器常规排齐整平上下颌牙列。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颧下嵴区,不锈钢方丝上颌全牙列连续结扎,远中移动上颌牙列,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后U1-NA(°)减小2.51±1.52(P〈0.01),U1-NA(mm)减少4.56±1.25(P〈0.01),UL-EP(mm)减少2.21±1.83,U6EPTV(mm)减少2.93±1.17,U6A-PTV(mm)减少1.56±0.95(P〈0.01),SNA(°)及下颌牙列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双侧磨牙为中性关系。
- 江浩李洪发
- 关键词:种植体支抗
- 隐形矫治器用于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病患者前牙间隙、牙齿扇形移位的临床疗效,为牙周病患者开辟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5例因牙周病所致前牙出现牙间隙、牙齿扇形移位的患者,年龄31-39岁,平均年龄34.4岁,...
- 孟宪胤李洪发仝健郑朝
- 恒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测量分析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恒牙期安氏Ⅲ类错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测量,探讨其牙弓和基骨弓的特点。方法实验组为恒牙期安氏Ⅲ类错骨骼Ⅰ型组(30例)、骨骼Ⅲ型组(30例),对照组为恒牙期个别正常(30例)。使用三维扫描软件Scan It ...
- 李洪发Jie Wu
- 文献传递
- 锥形束CT重建评价髁突骨性增龄性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背景:锥形束CT能够发现髁突结构及形态的异常改变,包括骨皮质增厚、骨密度异常等,这些改变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密切相关。如何甄别骨关节病的影像学改变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前提。对于一般人群颞下颌关节各年龄段的髁突生理性改变以及性别差异,目前尚缺乏临床资料研究。目的:采用锥形束CT观察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髁突骨性增龄性变化。方法:收集883例无颞下颌关节症状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按年龄(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5,36-40,41-45岁)分为22组,采用examvision软件测量髁突表面各点骨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随年龄增长,对象髁突最前点、顶点骨密度增高达高峰期,后进入稳定期,40岁后呈下降趋势;髁突最后点骨密度增高,达到高峰后下降,30岁后保持稳定。男女各年龄段髁突最前点、顶点骨密度均大于最后点。各年龄段女性髁突各点骨密度均大于男性。结果证实,髁突骨密度具有一定的增龄性变化规律。髁突功能面骨密度大于非功能面。男性髁突发育迟于女性。实验为颞下颌关节骨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参考。
- 李欣唐静李泽奎李洪发梁猛张娟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骨科植入物髁突锥形束CT增龄性改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不同尺寸及材料NiTi丝在不同矫治技术下的摩擦力对比被引量:4
- 2018年
- 背景:临床正畸治疗已证明,将传统结扎转变为松结扎可缩短牙齿初期排齐时间,但有关不同NiTi弓丝配合松结扎技术与自锁托槽、传统结扎技术摩擦力差异的报道较少。目的:对比不同NiTi弓丝、不同入槽方式、不同种类托槽的滑动摩擦力,探讨不同矫治技术摩擦阻力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1例牙列中度拥挤病例石膏模型并做十字标记进行托槽定位,通过三维扫描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出完全相同的牙列模型,分别将不同托槽粘接在十字定位标记上,托槽有陶瓷自锁托槽(Damon Clear、Habit),金属自锁托槽(Damon 3MX、AO)、3M传统MBT直丝金属托槽和Habit传统四翼单晶体陶瓷托槽,每种托槽分别配以0.012英寸超弹NiTi丝(A)、0.014英寸超弹NiTi丝(B)、0.014英寸热激活NiTi丝(C)和0.014英寸Cu-NiTi丝(D),其中3M传统托槽、Habit传统托槽分别配合弓丝紧结扎和松结扎,使用微机伺服测力仪检测弓丝-托槽间的滑动摩擦力。结果与结论:(1)在3M传统托槽配合弓丝松结扎技术中,不同NiTi弓丝间的滑动摩擦力:A
- 马啸宙李洪发赵艳红武杰张明灿赵伟
- 关键词:正畸学镍钛弓丝摩擦力
- 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面型与硬组织相关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侧貌面型特征,分析侧貌面型与硬组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侧貌美观正常和安氏Ⅲ类错的恒牙初期青少年各50例,进行15项面相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的测量分析。结果除4项面相测量值和1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的5项面相测量指标与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Ⅲ类恒牙初期青少年错患者侧貌明显异常,最敏感最能体现其侧貌异常的有5项面相测量指标。正畸治疗中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侧貌面型。
- 杨煦李洪发徐文靖
- 关键词:X线头影测量分析
- Osterix过表达对人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
- 目的:探讨Osx在人牙周膜细胞受力后骨向分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3代人牙周膜细胞,按2.5 ×105个/孔接种子6孔细胞培养板培养.待细胞融合80%,按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T...
- 赵艳红李洪发
- 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安氏Ⅲ类错颞下颌关节CBCT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Ⅲ类错不同CVM分期颞下颌关节(TMJ)的生长发育差异。方法分别对60名恒牙早期均角安氏Ⅲ类患者和60名恒牙早期正常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按颈椎CVM分期进行分组,使用Invivo5软件对影像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通过SPSS22.0软件采用LSD法分析比较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的髁突生长发育差异。结果安氏Ⅲ类错组相比正常组中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安氏Ⅲ类错组CS3-CS4期与CS1-CS2期生长变化差值显示髁突上间隙、前间隙减小量、后间隙增长量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后径减小量、髁突高度增长量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窝深度、关节后斜面角减小量、关节窝前后径增长量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Ⅲ类错生长发育高峰期相对于高峰前期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且在关节凹中的位置更靠前上。髁突垂直向发育过度,更为细长,关节凹浅而宽。
- 孙景璐任少春李洪发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CBCT
- 大鼠正畸相关性牙根吸收Micro-CT研究
- 目的:运用Micro-CT评价大鼠正畸相关性牙根吸收过程中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80只6周龄的SD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轻力组和重力组,分别对两组大鼠左上第一磨牙施加30g(轻力)和...
- 左志刚李志敏武杰李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