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氰酸
  • 8篇氰酸酯
  • 7篇苯并噁嗪
  • 3篇介电
  • 3篇恶嗪
  • 3篇改性
  • 3篇苯并恶嗪
  • 2篇低介电常数
  • 2篇电性能
  • 2篇腰果
  • 2篇增韧
  • 2篇介电常数
  • 2篇介电性
  • 2篇介电性能
  • 2篇共混
  • 2篇共混体
  • 2篇共混体系
  • 2篇共聚
  • 2篇酚型
  • 1篇亚胺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
  • 7篇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

  • 14篇李晓丹
  • 8篇顾宜
  • 4篇罗小勇
  • 2篇冉起超
  • 2篇盛兆碧
  • 1篇凌红
  • 1篇张程夕
  • 1篇朱蓉琪
  • 1篇王智
  • 1篇翟燕
  • 1篇赵培
  • 1篇刘向阳
  • 1篇梁晓敏
  • 1篇夏益青
  • 1篇张帅
  • 1篇王曜

传媒

  • 2篇热固性树脂
  • 2篇中国化学会2...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2011年高...
  • 1篇第17届全国...
  • 1篇2011年全...
  • 1篇2014年全...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生物基苯并恶嗪的合成与改性
2017年
以腰果酚、糠胺为原料,合成了全生物基苯并恶嗪,并通过共聚,制备了木质素改性苯并恶嗪。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动态热力学分析,热失重分析和弯曲性能测试研究了苯并恶嗪及其木质素改性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木质素中含有大量羟基,可催化苯并恶嗪的固化,降低固化温度。随着木质素用量增多,固化物中氢键数目增多,固化物初始模量增大。同时,木质素的加入引入了新的交联点,因此固化物交联密度增大,T_g升高,固化物初始失重温度和残炭率都逐渐增高,热稳定性提高。木质素改性后,固化物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挠度等性能均呈上升趋势,起到了增韧的作用。
李晓丹
关键词:腰果酚木质素热稳定性增韧
苯并恶嗪/氰酸酯体系相分离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合成带有烷基长链的腰果酚型苯并恶嗪(C-BOZ),在C-BOZ/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体系中实现了相分离,并利用DSC,DMA和SEM对苯并恶嗪和氰酸酯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机理和相形貌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C-BOZ与BADCy的相互作用参数为9.07,热力学不相容性大,易于发生相分离。120℃固化12 h后CBOZ/BADCy体系出现了海岛状相分离,海岛相对应于苯并恶嗪富集相。在共混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乙酰丙酮铜可降低氰酸酯聚合的反应活化能,但对苯并恶嗪的聚合无明显影响。在催化体系中同样形成了海岛相形貌,海岛状的分散相却对应于聚氰酸酯富集相,这是因为催化剂的加入改变了C-BOZ/BADCy体系的相分离机理。相比于均相体系,发生相分离后,共聚体的冲击强度提高,其中未催化相分离体系的抗冲击性能最好。
李晓丹罗小勇顾宜
关键词:苯并恶嗪氰酸酯
混合酰亚胺化方法制备BTDA/ODA型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集态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两步法首先合成聚酰胺酸,然后经热酰亚胺化和混合酰亚胺化工艺制备了BTDA/ODA型的PI-1和PI-2两种聚酰亚胺薄膜。偏光显微镜观察PI-1膜为无定形的,而PI-2膜发现类似"井"型的网状织构,出现了典型的黒十字消光的球晶形貌,球晶直径为0.02~0.03mm,结晶面密度较低,仅为3个/mm2。同时,从PI-2膜的原子力显微镜的相图中观察到,由于链段的有序排列,出现了明暗两个部分,球晶排列形成亮带,无定形部分形成暗带,也构成"井"状,与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一致,从而证明了有序结构的存在。X-衍射分析表明PI-2膜的有序度高于PI-1膜,另外PI-2膜在2θ=3.115°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衍射峰,计算的层间距d=2.83nm,说明经过混合酰亚胺化制备的PI-2膜还生成了一种层状有序结构。其原因在于PI-2体系在经过化学酰亚胺化后形成了部分结构规整的PI链段,起晶核作用,从而导致聚集态有序结构的形成。
李晓丹刘向阳翟燕顾宜
关键词:聚酰亚胺聚集态结构
苯并嘑嗪/氰酸酯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研究
李晓丹罗小勇顾宜
关键词:氰酸酯
低介电常数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市场急需具有超低介电常数(k<2.0)、高力学强度及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好的介电材料。本文通过合成具有笼型中空结构的八苯并噁嗪基倍半硅氧烷(BZPOSS),并将其与双酚A型氰酸酯(B...
张帅李晓丹冉起超顾宜
关键词:低介电常数氰酸酯POSS纳米复合材料
低介电常数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市场急需具有超低介电常数(k<2.0)、高力学强度及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好的介电材料.本文通过合成具有笼型中空结构的八苯并噁嗪基倍半硅氧烷(BZPOSS),并将其与双酚A型氰酸酯(B...
张帅李晓丹冉起超顾宜
关键词:低介电常数介电性能
苯并噁嗪与氰酸酯共固化反应的研究
<正>采用DSC和FT-IR对双酚A型氰酸酯与二胺型苯并恶嗪的共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苯并噁嗪与氰酸酯共混体系的DSC曲线出现多重放热峰,表明苯并噁嗪影响了氰酸酯的均聚。FT-IR分析结果显示噁嗪环开环生成的酚羟基可催化氰...
李晓丹盛兆碧顾宜
关键词:苯并噁嗪氰酸酯
文献传递
全生物基苯并噁嗪的合成
聚苯并噁嗪树脂因零固化收缩率,阻燃性,耐热性和力学强度好等优点,在复合材料普及应用的当今社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消耗和日益匮乏,苯并噁嗪树脂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随着社会对可再生资源的重视,以可再生...
李晓丹
关键词:BENZOXAZINEGUAIACOL
文献传递
苯并噁嗪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综述了四川大学在苯并噁嗪(BOZ)增韧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与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或其它热固性树脂共混、共聚等,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多相结构的高性能BOZ/热固性树脂体系。
顾宜赵培王智李晓丹张程夕梁晓敏凌红冉起超
关键词:苯并噁嗪增韧改性
文献传递
苯并噁嗪/氰酸酯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研究
李晓丹罗小勇顾宜
关键词:氰酸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