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儒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全身肿瘤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显示、疗效评估以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美国GE Optimal 360 型1.5T 光纤磁共振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磁体...
- 龚佳英李雯莉周智洋邓艳红康亮曹务腾练延帮邱建平熊斐李文儒
- 磁共振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评价MR 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的价值。方法对32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行MR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W和轴位DWI(b=0、1000s/mm2);其中89例存在盆腔异常表现,2名医师(观察者1、2)分别采用两种方法(T2WI、DWI+T2WI)进行阅片,探讨DWI+T2WI对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 89例盆腔局部异常表现患者中,32.58%(29/89)为直肠癌局部复发。2名医师单独采用T2WI判断局部复发的准确率分别为85.39%(76/89)、80.90%(72/89);采用DWI+T2WI的准确率分别达91.01%(81/89)、87.64%(78/89)。DWI+T2WI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T2WI(观察者1:0.907vs 0.856;观察者2:0.882vs 0.823)。采用T2WI时,2名阅片者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74);采用DWI+T2WI时,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1)。结论标准T2WI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准确率较高,结合DWI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曹务腾练延帮龚佳英李文儒邱建平周智洋
-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直肠肿瘤复发
- 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特征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直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例,均行MRI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8例均表现为直肠壁明显增厚,黏膜下层增厚为著,肠壁外缘不光滑,可呈“细毛刷”样改变。增厚肠壁T2WI及抑脂(FS)-T2WI呈显著高信号。7例直肠系膜内可见迂曲条索状信号,T2WI呈等信号,FS-T2WI呈高信号,直肠系膜呈明显不均质改变。所有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1例病灶内可见多发结节状低信号无强化静脉石。结论直肠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具有特异性。
- 杨秀娟罗江平李文儒曾文兵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单源序列采集容积扫描双能量CT结肠成像泛影葡胺标记肠内容物的初步研究
- 罗明月梁丹孔德灿王玲李文儒朱冬云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系膜筋膜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MRI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对直肠系膜筋膜(MRF)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均行盆腔MRI扫描。以T_2WI对MRF进行描述,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MRF征象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不同方位MRF的征象变化有无差异。结果新辅助治疗后,12例MRF发生征象改变。前方和后方MRF征象变化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不同征象与预测病理MRF是否受累进行关联,并采用两种主观判断方法,其中方法Ⅰ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低于方法Ⅱ(50.00%vs91.67%、81.82%vs96.15%)。方法Ⅰ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稍高于方法Ⅱ(96.43%vs89.29%、85.71%vs78.57%)。根据方法Ⅰ和方法Ⅱ的诊断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得出方法Ⅰ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方法Ⅱ的AUC为0.905对于新辅助治疗后MRF的评估,方法Ⅱ的诊断效能较方法Ⅰ更加准确(P<0.05)。结论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MRI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MRF征象特点,对预测病理MRF是否受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曹务腾周智洋邓艳红黄美近练延帮袁芬邱建平李文儒朱攀黄艳
-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新辅助治疗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T2WI序列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直肠癌诊疗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加根治性切除术的51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新辅助治疗前1周内和术前1周内行磁共振DWI和T2WI两种序列扫描成像,分别采用T2WI序列和DWI结合T2WI序列两种方法主观评价肿瘤有无残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pCR的预测价值。结果51例患者中12例(23.5%)获得pCR。DWI结合T2WI序列正确预测pCR8例,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8/12)和94.9%(37/39);单独采用T2WI序列正确预测pCR4例,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3.3%(4/12)和84.6%(33/39);前者对pCR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后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和0.590,P=0.001)。结论与单独应用T2WI序列相比。DWI结合T2WI序列能更加准确地对pCR进行预测。
- 曹务腾周智洋邓艳红康亮练延帮邱建平龚佳英熊斐李文儒朱攀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 单源序列采集双能量CT结肠成像部分自动个体化充气扩张结直肠
- 罗明月梁丹孔德灿王玲李文儒朱冬云
-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克罗恩病肛瘘磁共振成像诊断模型初探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索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构建的克罗恩病(CD)肛瘘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模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00例初诊CD肛瘘患者和200例初诊腺源性肛瘘患者,每组按8∶1∶1分配至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收集所有患者肛管MRI图像,预处理增强图像质量。采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和Windows10计算机操作系统,基于4种DCNN(MobileNetV2、VGG11、ResNet18和ResNet34)构建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的MRI鉴别诊断模型。每种模型根据是否结合迁移学习策略,分为迁移学习型(T)和非迁移学习型(U)。首先,输入训练集(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患者各160例,共78321张MRI图像)图像数据,迭代训练至损失最小。然后,根据验证集(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患者各20例,共9697张MRI图像)的结果选择最佳的训练模型。最后,在测试集(CD肛瘘和腺源性肛瘘患者各20例,共9260张MRI图像)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绘制每种预测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之间以及预测模型与不同年资放射科医生之间AUC的差异。结果结合迁移学习策略的4种诊断模型的效能分别为MobileNetV2-T(AUC=0.943,95%CI:0.820~0.991),VGG11-T(AUC=0.935,95%CI:0.810~0.988),ResNet18-T(AUC=0.920,95%CI:0.789~0.988),ResNet34-T(AUC=0.929,95%CI:0.801~0.986)。结合迁移学习策略的4种模型AUC均高于低年资放射科医生(均P<0.05),与高年资放射科医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基于DCNN的深度学习技术,结合迁移学习策略和高分辨率肛管MRI构建CD肛瘘的病因诊断模型具有可行性。
- 李兰兰邓珂张恒任东林任东林
- 关键词:克罗恩病肛瘘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
- MRI在非瘘管性肛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价值
- 目的 分析非瘘管性克罗恩病患者肛管病变的MRI表现,与肠镜结果进行对照,探讨磁共振在非瘘管性克罗恩病肛管粘膜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首诊克罗恩病的患者,共465例,首诊资...
- 刘得超李文儒曹务腾王馨华周智洋
- 关键词:肠镜
- 单源序列采集双能量CT结肠成像部分自动个体化充气扩张结直肠
- 罗明月梁丹孔德灿王玲李文儒朱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