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娟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肿瘤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胃癌
  • 2篇胃癌患者
  • 2篇腺癌
  • 2篇癌患者
  • 2篇P27KIP...
  • 2篇SKP2
  • 1篇蛋白抗体
  • 1篇蛋白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胃蛋白酶...
  • 1篇血循
  • 1篇血循环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阳性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7篇李娟娟
  • 3篇张超
  • 2篇闵大六
  • 1篇李卫鹏
  • 1篇张超
  • 1篇袁媛
  • 1篇陶仪声
  • 1篇姚廷敬
  • 1篇孙伟莉
  • 1篇欧玉荣
  • 1篇周晓静

传媒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和癌前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在筛查胃癌和癌前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因上消化道不适收治的178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对比分析其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中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及进展期胃癌组PGⅠ和PGR水平均明显下降,PGⅡ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胃溃疡组PGⅠ,PGⅡ明显升高,PGR水平降低(P <0. 05)。(2)与对照组相比,胃息肉组、胃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G-17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3)各组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Hp阳性患者胃泌素分泌明显增加(P <0. 05)。结论:血清PG和G-17可作为胃癌及癌前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在胃癌患者中,推测Hp感染后可通过某种途径影响G-17的合成和释放。
李娟娟张超
关键词:癌前疾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
胃癌患者外周血Cyttel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分析莱尔(Cyttel)检测法对胃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和胃部良性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Cyttel法对其外周血CTCs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CTCs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外周血CTCs阳性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外周血CTCs阳性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TCs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脉管侵犯、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及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ttel法对胃癌患者外周血CTCs具有较高检出率,动态监测外周血CTCs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测胃癌患者的肿瘤转移情况。
李娟娟张超
关键词:胃癌外周血肿瘤细胞肿瘤转移
CircHIPK3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生物学行为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环状RNA circHIPK3(circHIPK3)的表达及对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124例和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50例。选取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TNBC细胞系BT-549、MDA-MB-231和MDA-MB-468。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TNBC组织、癌旁组织、MCF-10A和TNBC细胞中circHIPK3的表达。MDA-MB-468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ircHIPK3过表达组、circHIPK3抑制组。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凋亡情况。结果TNBC组织中的circHIPK3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5)。CircHIPK3在TNBC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P<0.05)。CircHIPK3过表达组转染48 h、72 h及96 h的增殖活性、细胞克隆数目和Edu/DAPI比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circHIPK3抑制组,而circHIPK3抑制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ircHIPK3过表达组的细胞侵袭数目及迁移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circHIPK3抑制组,而circHIPK3抑制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CircHIPK3过表达组的凋亡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circHIPK3抑制组,而circHIPK3抑制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ircHIPK3抑制组的凋亡较空白对照组和circHIPK3过表达组更为明显,而circHIPK3过表达组凋亡更弱。结论CircHIPK3在TNBC患者中高表达,且能促进TNB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凋亡,抑制circHIPK3表达TNB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凋亡增加,可考虑将circHIPK3作为TNBC的治疗靶点。
周晓静张超李娟娟袁媛孙伟莉李卫鹏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增殖迁移
甲状腺球蛋白联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促甲状腺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癌病人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甲状腺癌手术病人180例,术后随访2年,按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41例和预后不良组39例,比较2组病人术后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前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预后指标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病人原发灶T 3/T 4期、淋巴结多发转移比例和血清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甲状腺球蛋白、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原发肿瘤T分期T 3/T 4期及多发淋巴结转移均为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素及三者联合预测病人预后的AUC分别为0.878、0.831、0.811、0.978,三者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指标(P<0.01)。结论: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联合促甲状腺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张超李娟娟姚廷敬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素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Skp2和p27^(ki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Skp2和p27kip1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DLBCL石蜡样本中Skp2、p27kip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DLBCL中Skp2阳性表达率为60.4%,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25.0%(P<0.05);而DLBCL中p27kip1阳性表达率为26.0%,显著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65.0%(P<0.05)。DLBCL中Skp2的阳性表达与Ann Arbor分期、结外病灶数、B症状、LDH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PS评分无关(P>0.05)。其中Ⅲ~Ⅳ期、结外病灶数≥2组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4%和80.0%,显著高于Ⅰ~Ⅱ期、结外病灶数<2组的48.4%和55.3%(P<0.05);有B症状、LDH水平升高组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和69.0%,显著高于无B症状、LDH水平正常组的46.6%和36.0%(P<0.05)。DLBCL中p27kip1的阳性表达与Ann Arbor分期、B症状、LDH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结外病灶数、PS评分无关(P>0.05)。其中Ⅲ~Ⅳ期、有B症状、LDH水平升高组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0.5%、18.3%,显著低于Ⅰ~Ⅱ期、无B症状、LDH水平正常组的33.9%、36.2%、48.0%(P<0.05)。DLBCL中Skp2与p27kip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kp2和p27kip1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Skp2和p27kip1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有价值的指标,Skp2和p27kip1在DLBC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独立的作用。
闵大六李娟娟欧玉荣陶仪声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SKP2P27KIP1
胃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2021年
探讨胃癌患者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4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统计检出阳性率,并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为75%(30/40),对照组为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因素上,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与一般资料、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在生存率上,使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出阳性率的患者在一年到一年半的生存率上要明显低于检测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 胃癌患者实施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检测准确性较高,还能够以检测结果作为评定患者癌症进展情况的有效依据,可以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来源,今后可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联合的检测,进行推广性使用。
李娟娟
关键词:胃癌
Skp2和p27kip1与肿瘤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Skp2和p27kip1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查阅相关中外文献,分析Skp2和p27kip1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与常见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Skp2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磷酸化的p27kip1,促使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导致肿瘤的发生。结论:Skp2-p27kip1可能代表一种致癌通路,其与肿瘤的关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李娟娟闵大六
关键词:SKP2P27KIP1肿瘤泛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