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人高尿酸血症72例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了解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病人122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72例,对照组(应用拜新同)50例,观察时间3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尿酸无明显差异。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缬沙坦组明显下降(P=0.008),而对照组没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降低病人血压同时,可降低高血压病人高尿酸血症的血尿酸水平,提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可选用降压药物缬沙坦。
- 李尚艾李华隋旭涛
-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血尿酸
-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被引量:1
- 2003年
- 李尚艾李华隋旭涛
-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电解质失衡
- 射频消融术对纤溶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
- 李华李婧李尚艾孙荣同杨净隋旭涛于涛冯静波沈莉吕淑红
- 该课题选择45例在我院接受RFCA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4-73岁,其中房室旁路25例,房室结双径路1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21例,右室流出道 室速2例,阵发性房速3例4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是20世纪...
- 关键词: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纤溶系统
- 左室重量指数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探讨左室重量指数预测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左室重量指数法和左室实测值法左室肥厚组分别为36.9%,13.9%,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左室重量指数法左室肥厚对预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
- 周新福岳淑英李华赵培勇钱焕德沈莉隋旭涛冯静波
-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心律失常
- 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研究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PTS的存在与房颤的高栓塞并发症密切相关。关于冠心病房颤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房颤也存在低纤溶状态,反映纤溶系统状态的指标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 李华李婧孙荣同
- 关键词:冠心病纤溶系统PTS持续性心房颤动
- 射频消融术对纤溶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对射频消融术 (RFCA)前后纤溶系统标志物D二聚体 (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 - 1)水平变化的观察 ,探讨RFCA术可致血栓栓塞的机制。方法 选择 4 5例接受RFCA的患者在插管前、完成电生理标测放电前、放电后、术后 4 8h、术后 1周对血浆DD含量、t-PA、PAI - 1的抗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接受RFCA者完成电生理检测放电前及放电后与插管前相比t-PA含量明显下降 ,DD、PAI- 1含量明显升高 ,放电后更为明显。术后 4 8h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 ,术后 1周基本恢复到插管前水平。经动脉插管消融应用肝素组与经静脉插管消融未用肝素组比较在不同时间DD、t-PA、PAI - 1稍有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可导致低纤溶状态 ,是血栓栓塞的原因之一。
- 李华李婧李尚艾隋旭涛孙荣同吕淑红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纤溶系统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 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血管迷走反射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发生快而进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尤其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系统代偿能力较差,出现迷走反射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 于子燕杨连伟李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脑血管系统症状发生
- 静脉溶栓加下腔静脉滤器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例被引量:5
- 2002年
- 周新福岳淑英王大勇张立鹏冯静波李华
- 关键词:肺栓塞血栓溶解疗法腔静脉滤器
- 急性心肌梗死前长期心绞痛对其预后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岳淑英张春盛周新福李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预后
-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作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神经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 39例慢性心衰患者 (心功能NYHAⅡ~Ⅲ级 ) ,于口服利尿剂的基础上加服苯那普利和缬沙坦 ,治疗 6个月比较心功能及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浓度的变化 ;以 2 1例口服苯那普利的慢性心衰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ALD均下降 ,苯那普利 +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两组在用药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可更完全抑制慢性心衰患者过度激活的RAS ,且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及有良好的耐受性。
- 李华沈莉李婧冯静波
- 关键词:苯那普利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醛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