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娟

作品数:70 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赤眼蜂
  • 32篇玉米
  • 28篇玉米螟
  • 16篇亚洲玉米螟
  • 14篇松毛虫
  • 14篇毛虫
  • 13篇螟黄赤眼蜂
  • 12篇松毛虫赤眼蜂
  • 8篇繁殖
  • 7篇历期
  • 7篇发育历期
  • 6篇羽化
  • 6篇水稻
  • 6篇品系
  • 6篇米蛾
  • 6篇二化螟
  • 5篇滞育
  • 5篇寄生
  • 5篇害虫
  • 5篇二代玉米螟

机构

  • 70篇吉林省农业科...
  • 7篇新技术公司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吉林省农业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桦甸市永吉街...
  • 1篇镇赉县农业技...
  • 1篇吉林省农业广...

作者

  • 70篇李丽娟
  • 66篇鲁新
  • 61篇张国红
  • 50篇丁岩
  • 42篇周淑香
  • 28篇刘宏伟
  • 26篇常雪
  • 17篇汪洋洲
  • 13篇毛刚
  • 8篇高月波
  • 6篇田志来
  • 5篇刘剑
  • 4篇孙嵬
  • 3篇张云月
  • 3篇王承伦
  • 3篇李小宇
  • 3篇高悦
  • 2篇孟昭金
  • 2篇王秋华
  • 2篇潘巨文

传媒

  • 13篇玉米科学
  • 13篇吉林农业科学
  • 6篇东北农业科学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现代农村科技
  • 2篇吉林蔬菜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第十届全国玉...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柞蚕雌蛾的贮存时间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不同贮存时间的柞蚕雌蛾取卵后繁殖赤眼蜂,通过对寄生率、羽化率、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雄蜂率等繁殖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贮存后的柞蚕雌蛾用于生产对赤眼蜂繁殖有影响,随着雌蛾贮存时间的增加赤眼蜂寄生率、羽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略有下降;雄蜂率略有增加,柞蚕雌蛾贮存0~5 d各繁殖指标变化不大。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毛刚刘宏伟孙康娜丁岩
关键词:繁殖赤眼蜂
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有效积温和成虫飞翔能力的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内和同一生态区内(吉林省中部地区)存在不同化性类型,一化性类型一般在8月中旬左右进入滞育,而二化性类型则继续发育.近年来亚洲玉米螟的化性研究表明,不同化性类型的滞育后发育历期、临界光周期和过冷却点均存在较大差异[1,2].进一步明确不同化性类型的差异,对于探讨亚洲玉米螟是否存在种下分化具有理论意义.因此,作者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吉林省发生的亚洲玉米螟一、二化性类型的有效积温和飞翔能力进行了研究.
鲁新田志来张国红李丽娟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飞翔能力有效积温不同生态区成虫发育历期
低温冷藏对米蛾卵繁育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在不同温度(1℃、4℃、7℃、10℃)下冷藏不同时间(0、3、5、7、10、15、20、25、30、40d)处理的米蛾卵的寄生适合度,进而以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赤眼蜂羽化率和羽化雌蜂率三者乘积表示米蛾卵的繁蜂质量指标(Q),确定繁殖两种赤眼蜂时米蛾卵的最佳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结果表明:繁殖稻螟赤眼蜂时,4℃下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7℃次之,米蛾卵冷藏超过15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繁殖玉米螟赤眼蜂时,7℃冷藏米蛾卵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最高,4℃次之,米蛾卵冷藏10d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数降低50%,但是冷藏20d赤眼蜂寄生米蛾卵粒仍高于20粒,但各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冷藏15d以内繁殖的赤眼蜂羽化出蜂率和羽化雌蜂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数值上看冷藏15d以内,4℃下冷藏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冷藏15d以上,10℃下米蛾卵的繁蜂质量较高。综合分析在4℃~7℃下冷藏的米蛾卵繁蜂质量最好,冷藏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d,两种赤眼蜂之间略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毛刚鲁新鲁新周淑香李丽娟张国红李光雪常雪常雪
关键词:冷藏赤眼蜂寄生适合度
两种赤眼蜂在甜玉米上的不同释放方式对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为评价玉米植株上不同放蜂位置对两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分别设置玉米心叶内、盆栽土壤表面及玉米叶片背部3个接蜂点,每点分别单独、混合释放两种赤眼蜂,研究同一蜂种不同释放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在同一位置接蜂,单独接玉米螟赤眼蜂和混合接蜂在卵块寄生率、卵粒寄生率、玉米螟卵中的总出蜂数等指标均高于单独接松毛虫赤眼蜂。当接入蜂种相同而位置不同时,在心叶内接蜂玉米螟卵粒寄生率最高,玉米螟赤眼蜂在心叶内接蜂的蜂卡羽化率高于土壤表面和叶片背部接蜂;松毛虫赤眼蜂在3个位置上差异不显著。在玉米心叶内单独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或者混合释放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最好。
张云月冯梦霞王立辉李光雪常雪张强毛刚高月波周淑香张国红李丽娟孙嵬史旭曾汪洋洲国帝李国兴
关键词:甜玉米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被引量:1
2020年
本研究采用温度26℃、 29℃、 32℃、 35℃,湿度RH80%、 RH95%,共8个温湿度组合下,以柞蚕卵为寄主,对10个不同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单卵蜂数、羽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对温湿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在气候箱内26℃~32℃、 RH80%~RH95%条件下繁蜂,当温度相同时,多数品系表现出湿度高寄生率和单卵蜂数也高;湿度相同时,各品系随温度升高寄生率、单卵蜂数及羽化率多数呈下降趋势;温度35℃、湿度大于RH80%时,不利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发育。通过试验筛选,认定松毛虫赤眼蜂BC品系和AC品系各指标较好,为今后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了依据。
李丽娟鲁新周淑香张国红常雪丁岩
关键词:高温高湿松毛虫赤眼蜂
一种综合悬挂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综合悬挂架,包括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插杆、用于悬挂诱捕器和赤眼蜂卡的悬挂部,所述插杆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插杆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悬挂部伸入并固定在所述调节孔内。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的诱捕器...
周淑香鲁新李丽娟
文献传递
吉林省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为明确吉林省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2013~2016年对吉林省9个地市,42个县(市/区),累计409个地点的玉米穗期害虫进行系统调查,为玉米穗期害虫的监测预警和制定合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吉林省玉米穗期有27种有害生物,隶属于3个纲,7个目,18个科。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叶螨和蚜虫的有虫田率均在80%以上,百株虫量和危害级别较高,是吉林省玉米的主要害虫。美洲黍潜叶蝇、古毒蛾、大青叶蝉、梨剑纹夜蛾、赤角盲蝽、白星花金龟等有虫田率在20%以下,且百株虫量<1头,尚未玉米生产造成威胁。此外,迁飞性害虫黏虫也是玉米穗期重要害虫,棉铃虫是潜在的玉米穗期重要害虫。
张国红张英惠丁岩高悦赫思聪鲍润泽鲁新周淑香李丽娟高月波常雪刘文哲
关键词:玉米
贮存后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对贮存后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和雌蜂出蜂率的分析认为,米蛾卵的贮存时间长短对赤眼蜂的寄生影响较大,对羽化出蜂有一定影响,对雌蜂出蜂率没有影响。采用米蛾卵繁殖赤眼蜂时,在4℃冰箱中贮存米蛾卵不宜超过15 d,贮存时间超过50 d,赤眼蜂几乎不能够寄生。
张国红鲁新李丽娟丁岩刘宏伟
关键词:赤眼蜂寄生率
玉米田种植诱集作物对降低二代玉米螟危害的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两侧晚播相同玉米品种或甜玉米品种,通过对正常播种区与晚播区二代玉米螟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分析得出,在正常播种的玉米田内局部晚播相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能够明显降低二代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二代玉米螟卵降低幅度在58%~76%。晚播的同品种玉米或甜玉米对二代玉米螟成虫产卵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因而减轻了二代玉米螟在正常播种玉米田的发生和危害。
刘宏伟鲁新李丽娟张国红丁岩
关键词:玉米二代玉米螟
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单倍型分析
2012年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世界性的玉米重要害虫,近年来研究证明,吉林省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化性差异,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在繁殖力、抗寒性、滞育后发育历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周淑香鲁新李丽娟张国红丁岩刘宏伟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同化单倍型发育历期繁殖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