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山俊博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秋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53基因变异在F344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 p5 3基因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纯系 F344大鼠经 0 .0 6% 3′-甲基 -4-二甲胺基偶氮苯饲喂 6、1 2和 2 4周致癌。激光显微切取肝脏癌前病变和癌灶 ( LCM样品 ) ,进行p5 3基因的 PCR- SSCP分析和直接测序。结果 :2 5 %癌前病变 LCM样品及 45 .8%癌 LCM样品分别在外显子 6/7或 (和 ) 8呈现 PCR- SSCP电泳带移动率改变 ( P>0 .0 5 )。 2 0 .5 %癌前病变 LCM样品在外显子 6/7或 (和 ) 8发生了错义突变 ,显著低于癌灶样品 ( 62 .5 % ,P<0 .0 1 )。在较晚的癌前病变和癌灶细胞核中发现变异的 p5 3蛋白。结论 :p5 3基因突变始发于肝脏化学性癌发生早期的癌前病变 ,提示突变导致 p5
- 付艳邓伟国李玉林杉山俊博
- 关键词:P53基因基因变异激光显微切割癌前状态
- 人ATP7B基因在转基因大鼠的铜代谢通路中的功能分析
- 2004年
- 目的 利用转基因大鼠模型 ,研究人Wilson病致病基因ATP7B在铜代谢通路中的功能。方法 将构建的 7 1kb含有鸡 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人正常ATP7BcDNA ,经显微注射法导入Wilson病动物模型LEC(long_evanscinnamon)大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以RT_PCR和Westernblot分析其在转基因大鼠各组织内的表达谱 ;用抗大鼠铜蓝蛋白抗体检测肝细胞全铜蓝蛋白 (holoceruloplasmin)的合成 ;同时对 6~ 30周龄的转基因大鼠血清铜蓝蛋白亚铁氧化酶活性、血清铜浓度、胆汁的铜分泌量、以及肝、肾和脑组织中的铜含量进行分年龄段连续测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转基因大鼠体内 ,ATP7B在各种组织中获得广泛表达 ,其中肝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较高 ,肝细胞恢复了全铜蓝蛋白的合成 ,血清中的铜含量及胆汁的铜排泄量增加 ,肝、肾组织中的铜蓄积减少。结论 完整表达人ATP7B基因产物的转基因大鼠的肝细胞 ,通过CPN介导的铜向血清的分泌和调节铜向胆汁的排泄 ,恢复了ATP7B参与铜转运功能 ,Wilson病的铜蓄积与ATP7B基因的突变直接相关。
- 孟雁三好一郎平林真澄本谷安正寺田邦彦上田正次杉山俊博笠井憲雪
- 关键词:ATP7B转基因大鼠铜代谢
- 3'-Me-DAB诱导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p53及相关基因mRNA的定量分析被引量:6
- 2003年
- 背景与目的:有关肝癌中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异常已有报道,但其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尚不清楚。为了解在肝癌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p53、谷胱甘肽转硫酶P(glutathioneS-transferaseP,GST-P)、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和白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本研究定量分析癌前病变和癌灶中GST-P、AFP和白蛋白mRNA的量。方法:在3'-甲基-4-二甲胺偶氮苯(3'-methyl-4-dimethylaminoazobenzene,3'-Me-DAB)诱发F344大鼠肝癌过程中,用激光捕获显微取样仪(LCM)准确获得大鼠肝脏中微小癌灶或癌前病变组织后,采用LightCyclerTMV3System实时(real-time)RT-PCR定量分析这些病灶组织中mRNA水平。结果:在实验的第6、12和24周,癌前病变组织中p53mRNA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1)。从第6周到第24周,癌前病变组织中p53mRNA逐渐降低(P<0.01)。癌组织中p53mRNA含量高于正常组织,低于同期癌前病变组织(P=0.028和0.0136)。第24周的癌前病变组织或癌组织中细胞核呈p53强染色。各实验期,癌前病变中GST-PmRNA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组织(P<0.001)。癌组织中AFP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P<0.001),白蛋白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这两种组织(P<0.01)。GST-P和AFP分别在癌前病变组织和癌组织中呈灶状强表达。结论:GST-
- 付艳邓伟国李玉林杉山俊博
- 关键词:MRNAP53基因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