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新生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肝切除
  • 5篇肝切除术
  • 4篇肝脏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活性
  • 2篇血管活性肠肽
  • 2篇血浆
  • 2篇血流
  • 2篇引流
  • 2篇手术
  • 2篇手助
  • 2篇外科
  • 2篇微创
  • 2篇微创外科
  • 2篇胃癌
  • 2篇患者血浆

机构

  • 9篇武警广东总队...
  • 6篇武警广东省总...
  • 4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深圳市红十字...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深圳市平湖人...

作者

  • 15篇朱新生
  • 8篇章跃民
  • 6篇王成友
  • 3篇段梅珍
  • 2篇郭振强
  • 2篇杨杰
  • 2篇汪波
  • 1篇尚现章
  • 1篇汪华侨
  • 1篇王明丽
  • 1篇马承华
  • 1篇张敏杰
  • 1篇杨杰
  • 1篇田进
  • 1篇陶国贵
  • 1篇倪勇
  • 1篇王丹
  • 1篇张绍杰
  • 1篇刘梅
  • 1篇李光武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武警医学
  • 2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数控气压式血流阻断技术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朱新生张绍杰刘梅林桂平章跃民王成友
关键词:肝脏肝切除术
乳腺癌p^(16)基因研究进展
2000年
朱新生王明丽王成友段梅珍
关键词:乳腺癌P^16基因
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巨块型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半间笔者应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5例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3 d总引流量、肝功能及并发症的指标。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20±346)mL;术中输血9例,平均输血量(533±176)mL;术后3 d总引流量平均为(426±285)mL;血清ALT,TBIL,PA及PT各指标值在术后7 d内有10例(10/15)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14 d内有13例(13/15)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难治性腹水1例,无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对残余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恢复快,提高了伴有肝硬化巨块型肝癌的手术安全性。
章跃民杨杰尚现章朱新生
关键词:肝肿瘤半肝血流阻断前入路
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术的肝脏解剖学基础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非直视下钝性分离肝裸区 ,临床应用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术做肝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观测 15例经福尔马林灌注的成人尸体肝脏标本的形体特点。结果  (1)全部标本右肝膈面前部、后部的凸出部位明显 ,后部的最凸出点位于肝裸区 ,其至下腔静脉右缘最小距离约 (4 7± 1 1) (7 2~ 3 0 )cm ,前部的最凸出点到第二肝门右缘的最小距离为 (6 7± 1 6 ) (9 0~ 5 0 )cm。两凸出点之间联线左侧缘至镰状韧带的中间部位肝膈面形成凸圆形 ,中间部位脏面右侧较平整 ,左侧有尾状叶 ,故外形轮廓呈钝圆形 ,较规则 ;(2 )肝裸区的左右最大径线为 (8 4± 9 8) (10 5~ 7 3)cm ,肝裸区的前后最大径线为(7 1± 1 1) (8 9~ 4 9)cm。肝裸区有纤维结缔组织与膈相连 ,无较大血管。结论  (1)肝脏中间部位的形态结构特征适合肝气压止血带的固定、加压 ,为临床上应用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术提供了可能性 ;(2 )不游离肝周韧带 ,非直视下钝性分离肝裸区不会引起大出血 ,临床上操作简单、安全、可行。
朱新生章跃民汪华侨王成友李光武程海鹰周卫国
关键词:肝脏肝切除术
无堵塞引流管强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无堵塞引流管,封闭皮肤瘘口,强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自行研制的无堵塞引流管和规范治疗方法治疗消化道瘘9例,观察消化道瘘治疗过程中每日引流量的变化、治愈时间、是否有引流管堵塞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9例消化道瘘患者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10.7 d。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引流管堵塞情况,未见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及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无堵塞引流管不仅能够保证瘘管充分有效地引流,同时,强负压可以达到闭合软组织内死腔、促进深部组织粘结,进而达到吸引瘘口周围软组织压迫堵塞,直接闭合瘘口,恢复消化道完整性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消化道瘘早期引流性治疗的理想方法。
朱新生杨杰章跃民王成友
关键词:消化道瘘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分为观察组(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组)和对照组(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组),每组7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浅部感染伤口、深部感染伤口中的愈合情况。结果对于浅部感染伤口,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伤口清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换药次数明显减少(P<0.05);而对于深部感染伤口,在伤口清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6±2.1)d比(9.2±3.4)d,(14.3±4.3)d比(18.8±5.3)d,(1.8±0.3)次比(3.2±0.8)次,均P<0.05]。结论应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尤其是深部感染伤口,其效果优于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杨杰章跃民朱新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腹部手术感染伤口
一种新的腹腔镜用手助器的研制和临床评估被引量:1
2006年
介绍和评估一种新型手助器。该手助器采用整体单件设计,由弹簧基座圈、底圈、瓣膜环、袖套组成。弹簧基座圈与可以允许外科医生辅助手自由进出腹腔的底圈、瓣膜环、袖套相附着,构成一个整体。其特点是:利用内置弹簧产生的机械张力卡紧并密封切口边缘,从而使用简便,临床通用性好,效果可靠;利用瓣膜环与袖套构成的双重阀门控制气腹,在转换辅助手、器械等过程中,可以保持患者气腹不变,避免需要多次制造气腹的缺陷。该手助器充分结合了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手助器的优点。我们临床运用8例的经验表明,其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田进朱新生章跃民王成友
关键词:微创外科
肝脏血流阻断仪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2003年
目的 对一种新的局部肝血流阻断技术———肝脏血流阻断仪的断肝止血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应用肝脏血流阻断仪阻断局部肝血流 ,施行多种术式肝叶切除术 ,观察手术径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腹腔积液、腹腔感染、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 5 1例 ,手术顺利 ,无并发症。术中出血 5 0~4 0 0ml,平均 2 80ml。术后渗出少 ,无腹腔积液和腹腔感染 ,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肝脏血流阻断仪适用于大多数肝切除术式 ,较其他断肝止血方法优越。
缪传银王成友倪勇张敏杰章跃民朱新生
关键词:肝脏肝切除术并发症手术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应用解剖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是指位于肝背侧下腔静脉窝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之间的一段相对少血管带,为一潜在性间隙。2001年Belghiti等提出了这一概念。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通过该间隙在肝后成功建立隧道,与绕肝带的使用可以简化原位(前入路)肝切除术等高难度肝切除术。但当前缺乏相关的解剖资料,为此,我们观察肝后下腔静脉,旨在为改进高难度肝切除提供解剖学依据。
郭振强朱新生
关键词:下腔静脉肝后隧道肝脏
闭路冲洗-负压循环技术联合双氧水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闭路冲洗-负压循环技术(IVC)联合双氧水冲洗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共收治6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性5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5.4±13.6)岁,慢性骨髓炎病史2~116个月,平均(15.1±13.4)个月。常规手术及术后治疗,均采用闭路冲洗-负压循环技术(IVC)联合双氧水冲洗治疗,进而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观察和分析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IVC联合双氧水冲洗平均为(15.8±2.2)d,平均住院(26.8±5.3)d,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骨愈合时间4.7~9.6个月,平均(7.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6.9)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强,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王姗吴乔沈凤军陶国贵朱新生
关键词:双氧水慢性骨髓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