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愉恒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肿瘤
  • 4篇疗效
  • 3篇疗法
  • 3篇放疗
  • 3篇放射疗法
  • 3篇超分割
  • 2篇蛋白
  • 2篇食管肿瘤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热休克蛋白7...
  • 2篇疗效分析
  • 2篇抗原
  • 2篇癌组织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2篇鼻咽癌组织
  • 2篇HSP70

机构

  • 7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朱愉恒
  • 6篇裴红蕾
  • 2篇黄瑾
  • 2篇顾文栋
  • 2篇谈敏
  • 2篇谈炎
  • 2篇鲁长青
  • 1篇潘金燕
  • 1篇姜建平
  • 1篇冯炎
  • 1篇宁萍
  • 1篇江家贵
  • 1篇戴建英
  • 1篇陈秀瑾
  • 1篇黄瑾
  • 1篇马跃华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其处理被引量:16
2003年
放射治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头颈部正常组织较高的放射敏感性 ,放射治疗可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 ,如放射性白内障、口腔粘膜的放射损伤、口干、放射性骨坏死、颈部皮肤放射性纤维化等。现主要对放射治疗相关的头颈部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其处理作简要综述。
顾文栋冯炎朱愉恒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眼睛口腔组织
超分割与常规放射治疗食管癌初探被引量:1
1989年
1986年至1987年8月,我科共放射治疗食管癌58例。对全部病例用抽签法做前瞻性随机分组,其中6例患者因机器故障中断治疗15天,予除外,余52例分为超分割组与常规组各26例,现作如下分析。
朱愉恒裴红蕾
关键词:常规放射治疗病变长度半流质饮食放射生物学鳞癌
SOD对放疗癌患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4年
裴红蕾朱愉恒陈秀瑾马跃华黄瑾江家贵姜建平宁萍潘金燕戴建英
关键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并发症
HSP70、Ki-67、nm23-H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HSP70、Ki-67和nm23-H1蛋白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患者鼻咽部或颈淋巴结组织中HSP70、Ki-67和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0例鼻咽癌组织中HSP70、Ki-67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18/50)、98.0%(49/50)和50.0%(25/50);HSP70和nm23-H1蛋白在Ⅱ-Ⅲ期和Ⅳa期中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6,P=0.037);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P70、nm23-H1表达是鼻咽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P=0.022,P=0.038);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HSP70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01);nm23-H1与HSP70表达呈负相关(P=0.003);Ki-67表达与鼻咽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及生存期均无相关性。结论检测鼻咽癌组织中HSP70和nm23-H1表达对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瑾谈敏朱愉恒鲁长青谈炎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KI-67抗原
鼻咽癌组织中HSP70和Ki-67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protein70,HSP70)和Ki-67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观察50例鼻咽癌患者鼻咽部或颈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存档石蜡标本中HSP70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鼻咽癌组织中HSP70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18/50)和98.0%(49/50);HSP70在T分期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P70(+)组生存率(10.9%)与HSP70(-)组(3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4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SP70(+)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之一,P=0.031。在临床研究指标(T分期、N分期、生存率等)中,Ki-67的高表达(++/+++)率与低表达(+/-)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表达可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黄瑾谈敏朱愉恒鲁长青谈炎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KI-67抗原预后
食管癌不同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2000年
目的 评价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 方法  92例食管癌随机分为2组 :常规分割放疗组 46例 ,每天 1次 ,每次 2Gy ,每周 5次 ,总剂量 70Gy ;超分割放疗组 46例 ,每天 2次 ,每次 1.15Gy ,间隔 4~ 6h ,每周 5d ,总剂量 80 .5Gy ,所有病例均采用60 Co远距离照射。结果 两组急性和后期放射反应无显著差别 ,3、5、7、10年局控率超分割组 (5 6 .4%、5 1.7%、47.0 %、41.8% )优于常规组 (33.2 %、2 8.4%、2 4.3%、2 0 .3% ) ,(P <0 .0 5 ) ;3、5、7、10年生存率超分割组与常规组分别为 2 8.3%、2 3.9%、2 1.7%、17.3%及 2 1.7%、17.4%、13%、10 .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超分割放疗的局控率优于常规放疗 ,长期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患者能很好耐受超分割放射治疗 ,长期生存患者未加重严重后期并发症 ,生存质量良好。
裴红蕾朱愉恒
关键词:食管癌疗效放射疗法
食管癌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放疗疗效分析
1994年
本文报告了自1986年1月至1989年4月收治的根治性放疗食管癌92例,随机分成超分割与常规分割两组,每组各4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超分割组每日放疗2次,每次1.15Gy,两次间隔4~6小时,每周照5天,总剂量为80.5Gy。经长期随访比较,结果1年生存率超分割组与常规组相似。2年以上逐年的生存率超分割组均高于常规组,局部复发率超分割组低于常规组,但无统计学意义。长期无瘤生存超过7年的超分割组5例,常规组1例。两组早期、后期反应相似。初步认为采取超分割放疗在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上有积极意义,而且不增加早期、后期正常组织反应。
裴红蕾朱愉恒
关键词:超分割放射疗法食管肿瘤
食管癌伴声带麻痹53例临床及放疗疗效分析
1999年
目的探讨伴有声带麻痹的食管癌最佳的治疗手段和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3年~1992年本院放疗科初治并经病理证实伴声带麻痹的53例食管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治疗方式:单纯根治放疗21例;单纯姑息放疗9例;根治放疗+化疗10例;姑息放疗+化疗13例.结果 53例伴有声带麻痹的食管癌患者疗前声嘶时间越短其声嘶改善机会越多,声嘶改善效果越明显.中位生存期11月,1年生存率43.4%、3年生存率11.3%、5年生存率3.8%,6例存活3年以上患者均经CT确定靶区,模拟定位机定位.结论 根据CT等现有诊断手段,可以精确确定病变部位及侵犯范围,模拟定位机能更精确地定位病变器官,避开正常组织从而使病变组织受到较高的根治剂量(55~70Gy),有望得到较好疗效.
裴红蕾顾文栋朱愉恒
关键词:食管癌声带麻痹放疗肿瘤病理学
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被引量:21
2000年
目的 评价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  92例食管癌随机分为 2个组 :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 46例 ,1次 /d ,2 .0 0Gy/次 ,5次 /周 ,总剂量 70 .0Gy ,35次 ,47~ 5 6d ;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46例 ,2次 /d ,1.15Gy/次 ,间隔 4~ 6h ,5d/周 ,总剂量 80 .5Gy ,70次 ,49~ 5 3d。全部病例均采用60 Co照射。结果  2个组急性和晚期放射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5 ,10年局控率超分割组优于常规组 (P <0 .0 5 ) ,分别为 5 1.7%,41.8%及 2 8.4%,2 0 .3%。3,5 ,7,10年生存率超分割组与常规组分别为 2 8.3%,2 3.9%,2 1.7%,17.3%及 2 1.7%,17.4%,13.0 %,10 .9%,2个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超分割放射治疗的局控率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长期生存率之差异无显著意义 ;患者能很好耐受超分割放射治疗 ,长期生存者无晚期并发症 ,生存质量良好。
裴红蕾朱愉恒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