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渝 作品数:60 被引量:285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历史地理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云南官话的来源及历史层次 被引量:9 2017年 学界普遍认为云南官话与汉族移民有关,但至今尚存各种疑问:云南官话形成的时间是唐代、元代、还是明代?云南官话来自明代南京官话的传说是否有可靠证据?唐代入滇的汉语方言与主体云南官话的关系如何?本文通过历史文献考察和语言特征比较,详细论证了如下观点:现代云南官话的主体源自明代南直隶官话(不限于南京方言),滇西丽江等地的老派汉语可能是唐代南诏贵族所学汉语异化流变的结果,与主体云南官话的来源和历史层次不同。 曾晓渝 陈希关键词:西南官话 历史层次 明代南京官话性质考释 目前学界的相关争论焦点问题,文章通过七种对音材料音系特点的考察比较,论证了明代南京官话具有权威通用性,而明代"南京官话"之名并非仅有"南京方言"之实;明代南京官话的基础音系具有江淮... 曾晓渝天津话源流焦点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对《天津方言阴平调值的演变过程——兼论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一文的结论"天津方言的底层是冀鲁官话,不是移民语言"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历史文献的细致考察分析,可知明代天津三卫的军人及家属是天津城的开拓者,他们中的一半来自南直隶(辖今安徽、江苏),该群体通用的"南京官话"是天津话的源头。自明永乐二年到清雍正三年长达320年的"天津卫"军城建制对形成天津话"另类"个性起重要作用,而600年来在周边北京、冀鲁等官话方言包围浸染中天津话发生流变,表现出了典型的语言接触变异特征。 曾晓渝关键词:天津话 在美国调查玛雅语方言Kaqchikel语 2017年 2006-2007学年,我到美国访学,一方面应邀在堪萨斯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为教师和研究生讲授汉语历史音系学课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该校语言学系选修了三门研究生课程:生成音系学(Gen-erative Phonology)、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和语言学田野调查方法(Field Methods in Linguistic Description).一年的时间既短又长,英语关、生活关、角色转换等一关又一关地过,天天背着大书包快步行走于教室、图书馆、宿舍之间,为完成各门课铺天盖地的作业,大多数周末不得不在图书馆里度过,着实备尝了“老留学生”的辛苦.当然,收获非常大,比如集中时间精力系统性地学习了经典音系学理论等等,而最难忘的,是在那里调查一种南美的玛雅语方言Kaqchikel语.调查Kaqchikel语,是“语言学田野调查方法”课的内容. 曾晓渝关键词:教室 语言学 课程 音系 语言接触的类型差距及语言质变现象的理论探讨——以中国境内几种特殊语言为例 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对中国境内的倒话、诶话、莫语、回辉话等特殊语言的分析研究,发现深度接触语言间的类型差距大小与其语言质变的不同结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进而探讨了语言质变的充要条件、语言质变结果的预测等理论问题。 曾晓渝关键词:语言类型 语言接触 水书整理研究对保持水语活力的意义 水族是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水族不仅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还有在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文字—水字以及用水字写就的典籍—“水书”。通过对水书的历史来源和性质的分析,阐述了水书整理研究对保持水语活力的重... 孙易 曾晓渝关键词:水语 民族文化 论壮傣侗水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兼论侗台语汉语的接触及其语源关系 被引量:30 2003年 本文在论述汉语侗台语声调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解释壮傣侗水语里汉语老借词调类对应一致的原因,并由此展开对侗台语汉语接触及语源问题的讨论。认为汉语侗台语之间的历史关系应理解为同源—分化—接触。 曾晓渝关键词:侗台语 古汉语 借词 调类 语源关系 明代南直隶辖区官话方言考察分析 被引量:14 2013年 明代南直隶军屯移民后裔语言天津话、贵州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云南官话里所留下的历史痕迹,以及明代官话系韵书的证据,表明明代南直隶辖区已存在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之别。 曾晓渝关键词:官话 韵书 论次清声母在汉语上古音系里的音类地位 被引量:8 2007年 本文对上古汉语次清声母的构拟依据提出质疑。同时,根据当今世界语言及中国各族语言以塞音清、浊二分的平衡格局为主流,原始藏缅语、原始侗台语只有清、浊声母的对立,中古汉语次清声母大多源于上古的清流鼻音、带前缀声母、复辅音等,上古汉语经典文献中的"声变构词"主要是清、浊声母的变换,本文提出设想:先秦汉语音系里的次清声母尚不具备独立音类地位,汉语塞音声母的分类格局经历了上古清、浊二分(平衡)→中古全清、全浊、次清三分(不平衡)→近代官话全清、次清二分(平衡)的演变过程。 曾晓渝关键词:上古汉语 现代荔波汉语尖团音现象略议——以水、汉双语者的读音为例 2016年 贵州荔波的汉族人所说的汉语不分尖团音,而水族人所说的汉语则尖团音分明,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语里近现代汉语借词分尖团音,所以当地水汉双语者因"母语负迁移"所说的荔波汉语分尖团音。根据水汉双语者所说汉语尖团分明现象,探究了荔波汉语实际上源自广西的桂柳官话,尖团音合流的时间可能并不太长。 曾晓渝关键词:尖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