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佳 作品数:6 被引量:14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环跳、血海、阳陵泉等,配合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即运动区);对照组不分期选穴、不用头针,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治痿独取阳明"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能步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6.3%(27/48)vs 35.4%(17/48),P<0.05],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快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和步速,且优于常规针刺。 何可 张泓 吴清明 严杰 石章娥 戴思佳 李丹丹关键词:脑卒中 针刺疗法 下肢功能 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头针治疗,对照组头针留针30min,观察组头针留针8h且在康复训练期间行针,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结果:两组FMA和BI评分均有明显提升,10m步行时间明显缩短,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和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10m步行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长留针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步行能力和步速,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何可 易宣超 付中应 高琼珏 戴思佳 许明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 下肢功能 针刺醒脑开窍法联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2 2021年 目的探讨针刺醒脑开窍法联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对照组运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醒脑开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包括上肢和下肢。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为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上肢和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m、Vs显著升高,RI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Vs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ET-1显著降低,NO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醒脑开窍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游莹乔 戴思佳 张泓关键词:针刺 醒脑开窍法 康复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血流动力学 经筋刺法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54 2018年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9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n=30)、巴氯芬组(n=30)和针药结合组(n=30)。三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针药结合组加经筋针刺和加味芍药甘草汤口服,巴氯芬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并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基础康复组总有效率53.3%,巴氯芬组66.7%,针药结合组86.7%。三组治疗后MA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6.500,P<0.001),针药结合组评分最优(F>12.332,P<0.001)。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结合中医针刺和中药能更好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刘未艾 岳增辉 付磊 戴思佳 陈建宏 贺新民关键词:脑卒中 痉挛 经筋刺法 加味芍药甘草汤 足下垂助行仪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纳入观察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踝关节的系列强化训练,观察组同时采用XFT-2001足下垂助行仪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的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FMA)、胫骨前肌的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i EMG),并对能够步行的患者通过足印法收集患者的步态资料(步速、步宽、步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研究,剩余的60例患者均恢复步行能力;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i EMG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FMA和i EM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i EMG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FMA和i EMG评分的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态资料进行分析,治疗后步速和步幅均有明显提升,而步宽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步速和步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步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项步态资料的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步速、步宽、步幅三项指标的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足下垂助行仪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步态和平衡功能,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何可 艾坤 谭洁 曾序求 刘小卫 李悦兵 邓石峰 朱诗林 戴思佳 张泓关键词:脑卒中 踝关节 步态 头电针联合低频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Broca失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头电针联合低频经颅重复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治疗脑梗死后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脑梗死后Broca失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对照组(n=32),每组30例完成所有结果评价。两组均予以临床对症支持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及右侧大脑半球LF-r TMS治疗,观察组另行左侧大脑半球头电针治疗,对照组行左侧大脑半球头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分、中国式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检查法(chinese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profile,CFCP)评分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级测试,并根据BDAE评级结果计算出显愈、显效和总有效率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及言语沟通能力的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失语症等级皆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联合LF-rTMS治疗脑梗死后Broca失语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戴思佳 张泓 张鹏 何可 游莹乔关键词:脑梗死 BROCA失语 头电针 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