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小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综合征
  • 3篇CT表现
  • 3篇并发
  • 2篇胸部
  • 2篇肾综合征
  • 2篇肾综合征出血...
  • 2篇术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综合征出血热
  • 2篇门脉
  • 2篇门脉高压
  • 2篇肝硬化
  • 2篇肝脏
  • 2篇艾滋病
  • 2篇X线
  • 2篇出血热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滴丸
  • 1篇滴丸

机构

  • 10篇南昌市第九医...
  • 1篇湖南省益阳市...

作者

  • 10篇戴小平
  • 8篇胡菊林
  • 5篇田克凰
  • 4篇邓秋华
  • 3篇汪建辉
  • 3篇梁青
  • 3篇熊林平
  • 2篇杨丽
  • 1篇罗晓东
  • 1篇肖影群
  • 1篇李金明
  • 1篇罗晓
  • 1篇周建波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并发肝脏机会性感染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肝脏感染的CT表现,初步探讨其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13例经实验室、CT影像检查和临床诊断性治疗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并发肝内机会性感染病例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机会性感染CT表现大致分为3种:第1种表现为无强化的多发或弥漫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小结节、细小结节或粟粒样影,见于结核(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和曲霉菌(1例)感染。第2种表现为具有环形强化的多发小脓肿、弥漫性微脓肿或脓肿样改变,见于白色念珠菌(2例)和曲霉菌(1例)感染;第3种表现为两者兼而有之,见于细菌、真菌和结核的混合感染(2例)。结论:艾滋病肝脏机会性感染在CT影像上主要呈多发而细小的脓肿和低密度结节,无明显特异性,将CT表现与机体免疫状态及临床相结合有助于诊断。
胡菊林戴小平吴任泉熊林平邓秋华田克凰
关键词:艾滋病肝脏机会性感染
CT评价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及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肝门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肝纤维化S1期(17例)、S2期(13例)、S3期(15例)、S4期(21例)和中晚期肝硬化(22例)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CT增强图像上测量各组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宽度,将所测结果与病理学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ROC曲线用于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判断S≥4即早期肝硬化的评价。结果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从S3期开始至肝硬化期逐渐增宽,其中S4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增宽与对照组、S1~S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变化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04,P〈0.01)。ROC曲线显示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判断S≥4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最佳诊断宽度为≥10 m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和71.4%。结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有助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判断,尤其是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胡菊林戴小平周建波李金明梁青肖影群邓秋华田克凰
关键词:门静脉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门脉高压症术后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门脉高压症术后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术9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门脉高压术后血小板升高≥400×109/L开始药物干预。实验组49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每日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日一次;对照组48例,单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日一次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例数。结果实验组术后形成门静脉系统血栓的例数及百分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汪建辉杨丽戴小平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术后
肾综合征出血热胸部CT表现
目的 探讨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胸部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并行CT检查的5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 肺间质水肿5例,肺泡性肺水肿5例,混合型肺水肿(肺泡为主型)2例,...
戴小平胡菊林罗晓东梁青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胸部
肾综合征出血热CT分级对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2014年
目的探讨CT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程度分级的可行性及其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并分析1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头颅、胸部及腹部CT资料,对每个患者的渗出水肿、积液及出血状况进行CT评分,然后将这些病例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计算各组CT总评分平均值,取其95%可信区间作参考范围值,进行CT分级(对应临床分型,CT分级分为A、B、C、D4级)。比较CT各级之间及临床各分型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各型之间及CT各级之间的CT总评分平均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82例(82%)患者的CT分级与临床分型相符合。6例死亡者中有4例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CT对HFRS进行病情程度分级评估是可行的,CT检查能快速、简单、直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颅内出血者,预后不良。
戴小平胡菊林汪建辉田克凰罗晓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CT评分CT分级
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CT表现,以提高对艾滋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的125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接受CT扫描,对其中83例并发肝脏损害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肝脏弥漫性改变和肝实质病灶,前者表现为单纯性肝肿大10例,单纯肝密度减低9例,肝肿大同时伴肝密度减低36例,弥漫性脂肪肝8例和肝硬化2例;后者表现为肝脏机会性感染10例,艾滋病相关性肝血管瘤6例,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病情的准确判断。
胡菊林戴小平梁青邓秋华熊林平田克凰
关键词: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肝脏损害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光量子血氧疗法在肝癌切除术后应用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光量子血氧疗法(UBIO)在肝癌术后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4年60例肝癌切除术后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BIO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SB、ALT、PTA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B、ALT、PTA恢复程度及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BIO治疗能促进肝癌术后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恢复。
汪建辉杨丽戴小平
关键词:光量子血氧疗法肝癌切除术后
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内门体分流的CT表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内门体分流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初步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7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门体分流病例的CT影像资料,进一步选取具有肝内门体分流的资料24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本组由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肝内门体分流发生率为34.3%(24/70),根据分流支的构成分为三组:①附脐静脉组(15例),即门静脉左支与附脐静脉交通,占21.4%(15/70),CT表现为肝左内叶实质内平行于肝圆韧带裂走行的迂曲、增粗的血管影,于镰状韧带附近穿出肝表面后与脐周静脉网连通;②下腔静脉组(7例),即门静脉右后支与下腔静脉交通,占10.0%(7/70),CT表现为门脉右后支增粗或迂曲成团,穿出肝表面后连通下腔静脉;③肝静脉组(2例),即门静脉与肝静脉交通,占2.86%(2/70),CT表现为肝外周部巨大“逗点状”或“曲棍球棒样”的迂曲血管影,连于门脉右前支与肝中静脉或肝右静脉之间.结论 CT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肝硬化肝内门体分流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认识肝内门体分流的影像特点不仅有助于肝内疾病的鉴别诊断,而且对临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胡菊林戴小平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内门体分流螺旋CT
AIDS并发腹部异常的CT征象及其原因分析
2013年
目的:对AIDS并发腹部异常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AIDS临床期患者合并腹部异常的CT影像资料25例,对25例患者均进行了上腹部CT平扫,其中16例加做了上腹部增强扫描。结果:CT所见异常以单纯性肝、脾肿大(无实质内病灶)和(或)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多见,其次为肝脾实质内病灶,胆道、胃肠道、胰腺及其他脏器的影像学异常相对较少。结论:在利用CT诊断AIDS腹部病变时,需要将影像所见与临床紧密结合,尤其是与机体免疫力状态结合,可有助于临床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
胡菊林戴小平吴任泉熊林平邓秋华田克凰
关键词:CT征象
肝炎肝硬化胸部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析肝炎肝硬化并发胸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连续性肝炎肝硬化病例胸部影像学资料,并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1例中阳性病例450例,其中56例继发于急、慢性肝炎,394例继发于肝硬化。阳性表现包括肝性胸水157例;盘状肺不张90例;肺部感染120例;肺血管异常80例,其中肝肺综合征70例,门脉性肺动脉高压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8例;心脏增大7例;肝癌肺转移12例。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胸部异常表现多样,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胸部异常有助于判断肝炎肝硬化病情,并指导临床治疗和评判预后。
胡菊林戴小平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胸部并发症X线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