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平
-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5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13年
- 矢状窦旁脑膜瘤(PSM)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发生率仅次于大脑凸面脑膜瘤,由于肿瘤易侵犯矢状窦及其重要的皮层回流静脉,手术根治较为困难。
- 杨冰徐正平徐启武
- 关键词: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
- MR阴性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MR阴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1例MR阴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动脉压迫3例,静脉压迫9例,无血管压迫9例。行血管减压6例,血管切断6例,神经部分切断9例。术后随访4个月~2年,疼痛缓解满意。结论MR阴性病例仍可能存在血管压迫。血管减压或神经部分切断对MR阴性病例仍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 徐正平高翔江澄川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成像血管减压术
- 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 2006年
- 目的:探讨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治疗的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MRI对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作出定性诊断的占53.8%。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获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肿瘤切除3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和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圆锥马尾部室管膜瘤的MRI术前定性有一定困难,需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鞘瘤及胆脂瘤等鉴别。显微手术技术的应用和肿瘤全切除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徐正平于佶刘信龙罗阳生李明许峰峰肖丽鸿
- 关键词:圆锥室管膜瘤
-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Spetzler-MartinⅢ级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Spetzler-MartinⅢ级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不同亚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Spetzler-MartinⅢ级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4个亚型,分别如下:T1=S1E1V1,T2=S2E1V0,T3=S2E0V1,T4=S3E0V0(S=大小,E=功能区,V=深静脉引流)。全部患者行血管内栓塞,于术后7-14 d行显微外科手术,病灶完全切除。结果显微外科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总体手术相关并发症率13.8%,T1型和T2型并发症率高于T3、T4型,其中血管栓塞相关并发症1例,无手术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AVM复发及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加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Spetzler-MartinⅢ级出血性AVM安全有效的方法,AVM位于功能区的T1、T2型手术风险较高。
- 张建忠李明刘信龙徐正平杨冰许峰峰丁强李政卫
-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显微外科手术脑动静脉畸形
- 前颅底骨瘤致癫痫发作合并脑脊液鼻漏1例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颅底骨瘤较为罕见,约占所有骨肿瘤发病率的1%,男女发生比例约为1.08∶1。骨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通常是通过偶然的影像学检查而确诊。发生颅底的骨瘤,多起源于蝶窦、筛窦、眼眶侵入颅内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症状,表现为眼球活动障碍、嗅觉减退等,突破硬脑膜并侵入额叶脑组织可产生头痛、颅内积气、
- 张建忠刘信龙徐正平王丽芳许峰峰李明杨冰肖丽鸿
-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眼球活动障碍前颅底嗅觉减退颅内积气
- 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并用高、中、低不同剂量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大鼠进行预处理,比较各组氧化/抗氧化指标、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κB(NF-κB)结果。结果随着剂量增加,各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面积逐渐降低,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1,25二羟基维生素D3剂量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LPO)和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明显下降,LPO和CAT三个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SOD、AOPP与中、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MVA和VEGF均有增加趋势,且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剂量增加,各组NF-κB均呈现下降趋势,且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高剂量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中、低剂量组差异逐渐减少(P>0.05)。结论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炎性信号通路、减少氧自由基损伤和促进微血管再生有关。
- 许峰峰刘信龙徐正平杨冰李明张建忠肖丽鸿廖环丁强李政卫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密度
- 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策略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455医院神经外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5月至2014年12月共同收治的23例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的方法与治疗结果.14例近段动脉瘤中,3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不规则形夹层动脉瘤采用弹簧圈加Glubran胶闭塞载瘤动脉法.位于远段的9例动脉瘤均采用弹簧圈或Onyx胶闭塞载瘤动脉.结果 23例患者无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近段14例患者中,12例采用保留载瘤动脉法的患者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例闭塞载瘤动脉治疗中有1例术后出现面神经麻痹,并发症率为50%.远段的9例动脉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3个月,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血管内治疗PICA动脉瘤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动脉瘤所在的部位有关,近段动脉瘤应尽量选择保留载瘤动脉的方法.
- 张建忠刘信龙徐正平杨冰许峰峰李明丁强刘建民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内治疗弹簧圈
- 异位颅咽管瘤一例
- 2005年
- 患者女,22岁.因左耳耳鸣、听力下降伴头晕4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左耳听力下降,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肢体深、浅感觉均正常.头颅MRI检查发现:左侧桥小脑角及枕大孔区可见一多囊实性占位,大小约4.5cm×4.5cm×4.0cm,T1、T2加权均呈等高混杂信号,四脑室明显受压,增强扫描为实质性部分轻度增强,囊性部分无增强.
- 许峰峰刘信龙徐正平于佶
- 关键词:颅咽管瘤头颅MRI检查耳听力下降枕大孔区实性占位T2加权
- 眶颅沟通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眶颅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和治疗特点。结果肿瘤源发于眶内者多见,病理类型分散;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结论眶颅沟通瘤病理类型多样。手术是眶颅沟通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具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 徐正平于佶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胸腰段脊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07年
- 杨冰徐启武于佶徐正平李明
- 关键词:黑色素瘤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