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娜
作品数:
3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文化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张现民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汪长明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历史地理
1篇
文化科学
主题
2篇
图书
2篇
图书馆
1篇
读书
1篇
遗物
1篇
邮报
1篇
神品
1篇
时报
1篇
书香
1篇
图书馆馆藏
1篇
纽约时报
1篇
品格
1篇
气动
1篇
气动力
1篇
情缘
1篇
麦卡锡
1篇
麦卡锡主义
1篇
媒体
1篇
美国媒体
1篇
精神品格
1篇
空气动力
机构
3篇
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3篇
徐娜
2篇
张现民
1篇
汪长明
传媒
1篇
党史博采(下...
1篇
广东农工商职...
1篇
文史天地
年份
1篇
2016
1篇
2015
1篇
2013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美国媒体眼中的钱学森
2013年
1935年,钱学森抱着科技救国的梦想负笈游学,后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从事航空前沿问题研究,逐渐成为美国航空界翘楚。1950年,受“麦卡锡主义”影响,钱学森经历了行李被查扣、人身被拘捕被软禁等曲折遭遇。1955年根据中美日内瓦声明,钱学森才得以回国。此后他帮助中国成功研制导弹、火箭、卫星等。这一切,美国媒体都进行了大量而及时的报道。本文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等较有影响的美国媒体为视角,以六十多年来有关钱学森的报道为主线,解读他们眼中的钱学森。
徐娜
张现民
关键词:
美国媒体
《洛杉矶时报》
《华盛顿邮报》
《纽约时报》
空气动力学
麦卡锡主义
钱学森遗物背后的故事
被引量:1
2016年
遗物是能够直接见证一个人生活轨迹和反映其精神品格的载体。钱学森图书馆馆藏钱学森遗物400余件,门类众多,时间和空间跨度大。既有他日常生活所用的生活用品,也有贯穿他科研一生的工作用品;既有体现他学术成就的荣誉证章,也有反映他受人敬仰的礼物。
徐娜
关键词:
遗物
故事
图书馆馆藏
精神品格
书香溢室智慧人生——钱学森的图书情缘
2015年
钱学森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科学成就与精神品质并重,集高度、深度、广度、难度和远度于一身的"双重五维"科学家,与他"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到老"的精神追求密不可分。通过对钱学森手稿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发现,钱学森一生与书结伴,以书会友,书香相传,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人民科学家丰富多彩的智慧人生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追求。
徐娜
张现民
汪长明
关键词:
图书馆
读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