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兰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职业教育
  • 2篇融汇
  • 2篇融通
  • 2篇企业
  • 2篇教育
  • 2篇科教
  • 2篇绩效
  • 2篇技能型
  • 1篇行动方略
  • 1篇业绩
  • 1篇融资
  • 1篇融资约束
  • 1篇实践向度
  • 1篇适应性
  • 1篇投融资
  • 1篇企业绩效
  • 1篇企业经济
  • 1篇专业群
  • 1篇组织间
  • 1篇向度

机构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东莞职业技术...
  • 1篇广东机电职业...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徐兰
  • 4篇徐兰
  • 2篇苏楠
  • 1篇王志明
  • 1篇李玮炜
  • 1篇易熙琼
  • 1篇王军

传媒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投资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ESG表现——基于投融资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本文利用2012-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会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其ESG表现,主要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新增投资行为起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当企业风险较小时,当企业为非高新技术企业时,当企业高管不具有金融背景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加强的ESG表现行为会降低企业投资效率和企业绩效。
付佳徐兰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绩效
适应性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及行动方略被引量:9
2022年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适应性背景下分析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现状,存在较难适应区域产业的统筹布局、较难匹配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现有治理模式制约专业群的弹性发展、较难打破校级壁垒共建高水平专业群等困境。据此提出专业群内涵建设过程中应对接产业从"虚化"走向"实地"、治理模式从"管治"走向"共治"、制度规范从"刚性"走向"柔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边界从"校内"走向"区域"的对策建议,促进高水平专业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积累。
徐兰徐兰李玮炜
关键词:适应性行动方略
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向度
2024年
职业教育作为链接技能型人才成长、推动应用型技术积累和涵育技能型社会形成的教育类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教育基础等重要功能。然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尚未构建起系统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框架,尚未形成顺畅的科教融汇技术创新与转化体系,尚未搭建起科学适用的职普融通衔接体系,制约着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应与多方主体逐步构建协同育人框架,不断巩固和夯实技能型人才培养链条;与区域各类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和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引导应用型技术积累与创新转化,不断激活以职业院校为节点的创新链条;凝聚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等多方力量,培育涵盖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体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效度和广度。
徐兰徐兰苏楠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组织间竞争距离对于绩效差异的影响分析
本文根据组织生态学中的红皇后效应、资源分割理论以及组织生态位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组织间竞争距离对于种群内组织间绩效差异的影响。主要分析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组织间的竞争距离对绩效差异的影响是正向关系还是负向关系?组织本身的特...
徐兰
关键词:企业经济绩效评价
“三融五链”理念下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年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深入,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工艺和新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改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单一育人主体、校企联动不够深入、人才成长通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困境,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三融”理念为契机,以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和价值链的“五链”衔接为目标,突破职业院校管理边界,构建起现代化、系统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搭建产教融合多方育人框架为前提,以凝聚科教融汇一体化育人模式为载体,以健全职普融通人才成长体系为保障,以筑牢社会技能训练路径为引擎,以促进社会认同为助力,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全流程重构。逐步为区域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应用型技术积累,提升区域产业供应链韧性水平,促进区域产业攀升到价值链高端位置。
徐兰徐兰苏楠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