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腾
- 作品数:114 被引量:324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被引量:6
- 2006年
- 我国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紧缺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高职教育必须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从不同角度概述有不同的模式。其实,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脚踏“实”地,做到“五实”即专业建设讲实际、课程设置为实用、教学活动重实践、质量评估求实效和服务经济得实惠。
- 阚小良彭腾
- 关键词:高职教育
- 论农村实现“多予少取”的转变被引量:2
- 2011年
- "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工作方针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然而在落实中存在的"多予"相对不足和"少取"名实不符的现实局限,制约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从狭义的"多予"向广义的"多予"转变,从显性的"少取"向隐性的"少取"转变,并最终实现"多予少取"向"多予不取"的转变。
- 彭腾
- 关键词:多予少取
- 论新世纪的“一号文件”与农民增收被引量:6
- 2011年
- 为促进农民增收,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连续七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一号文件"以其导向的鲜明性和权威性,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农民增收的艰难性要求"一号文件"寻求制度突破,实现财税制度、农产品价格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 彭腾
- 关键词:农民增收
- 农业大省的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以湖南为例被引量:8
- 2016年
- 城镇化的数量扩张即人力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带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土地财产性收入增加;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城镇居民对优质农产品和优美环境的需求增加,带来农民经营性收入增加;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产收益流失以及农村财富向城镇转移,却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城镇化中持续缩小,但与我国东部和中部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且省内各市州发展很不平衡。湖南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集约式、反哺式、一体化和市场化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 彭腾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业大省
- 论人才培养“五实”模式的运行机制被引量:5
- 2006年
- 高职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运行机制。过去及现行的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完善。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五实”模式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相应建立八种运行机制,即政策导向机制、法规保障机制、内容激励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校企合作机制、教育评价机制和就业机制。
- 彭腾
- 关键词:高职教育
- 论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
- 2011年
- 要实现湖南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然而,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面临着"量"的巨大性和"质"的偏低性的困难。要实现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转移,必须创新思路,实现从重"转移数量"向重"转移质量"转变,从重"异地转移"向重"本地转移"转变,从重"暂时转移"向重"永久转移"转变。
- 彭腾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 调控收入差别,缩小收入差距被引量:1
- 2004年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重视收入分配 ,当前收入分配的改革重点应放在缩小收入差距上 。
- 彭腾
- 关键词: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公平市场公平
- 收入逆向分配与财税制度完善被引量:6
- 2008年
- 税收和转移支付是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调富济贫"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现阶段的财税制度安排仍然存在缺陷,造成对收入再分配作用的微弱、失灵甚至产生了收入逆向分配。因此,必须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弥补财税制度缺陷,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 彭腾
- 关键词:收入分配财税制度税收转移支付
- 房地产价格的收入分配效应及调控对策
- 2016年
- 房地产价格上涨对收入分配既有扩大效应,又有缩小效应,其主要通过购销传导机制、租赁传导机制、金融传导机制和增长传导机制实现。应采取调整政府调控思路、改变人们心理预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财税金融工具和完善居民住房制度等策略,有效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收入分配扩大效应,继而充分利用其收入分配缩小效应。
- 彭腾
-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
- 论不劳而获
- 2005年
- 在典籍中,"不劳而获"释为"自己不劳动而取得或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个不容置疑的贬义词。"不劳而获"真的是非正义、非合理的吗?从历史来考察,在私有制社会里,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确有不劳而获,确有残酷的剥削。比如今天的社会,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无法向社会提供劳动,应不应该"不劳而获"。我想每一个有怜悯之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不会反对其"不劳而获"。社会确保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在不提供劳动的情形下有所"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题中之义,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当然,我要论及的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而获"是不是合理的问题。
- 彭腾刘长涛
-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现代文明社会要素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