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支玉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男子110m栏运动员跑跨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为我国 110m栏运动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通过收集的我国优秀 110m栏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与第 6届世锦赛前 7名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跨栏步在起跨攻栏阶段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下栏距离明显偏长而使跨栏步腾空时间耗时多于对方 0 5s,占两组比赛成绩差值的 85 % ;另外 ,虽然全程速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与世锦赛选手大体一致 ,都呈“~”型 ,但栏间最高速度、保持速度的能力以及终点加速冲剌的能力均明显差于对方 。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110M栏技术参数
-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被引量:12
- 2000年
- 对 7名比赛成绩在 13 .80m以上的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第 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前 8名的运动员进行分析对比时发现 ,我国选手在助跑最后 5m的水平速度、第 1、2跳及之和的距离、保持助跑水平速度到最后一跳的能力以及三跳的起跳初速度等方面均差于对方 。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女子三级跳远
-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系统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 H1 和 H2 低于对方 ,其差距在于 :助跑倒数第 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 ,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 ,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男子运动员跳高起跳技术助跑速度摆动腿
- 对我国顶尖110m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分析被引量:27
- 2005年
- 通过对收集3名获得过世界田径锦标赛前8名的我国新老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锦赛前7名等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 :李彤的跨栏步技术、起跑和起跑后加速状态下攻栏的技术好于世界选手 ,但他栏间3步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能力明显差于对方 ;刘翔栏间3步跑的速度以及终点冲刺的速度强于世界选手 ,史东鹏与世界选手十分接近 ,但他们的过栏腾空时间长 ,其原因分别是由于起跨角大 ,下栏距离长而引起。另外 ,史东鹏起跑至下第1栏的速度明显差于世界选手。分析出我国新老顶尖110m栏运动员能走向世界的技术因素与不足之处 ,希望能为我国其他110m运动员所借鉴 ,同时也有利于刘翔、史东鹏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110M栏技术参数
- 任瑞萍三级跳远技术浅析被引量:5
- 2000年
- 对任瑞萍与第 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冠亚军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 ,任瑞萍在助跑最后 5m的水平速度、第一、第二跳的距离及一、二跳的垂直速度以及跑跨跳结合能力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
- 陈雁浩110米栏跨栏步及栏周期运动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通过陈雁浩在8运会等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约翰逊等世界优秀110m栏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陈雁浩起跨攻栏阶段的技术较好,起跑至下第1栏的时间与速度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他的跨栏步下栏距离明显偏长,而使跨栏腾空时间耗时多,这是导致他与约翰逊比赛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另外,栏周期最快速度的出现滞后,高速栏区仅1个以及全程跑的节奏欠佳,有待于他今后努力改进和提高。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110M栏跨栏步
- 黄庚跳远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被引量:7
- 2001年
- 通过对收集黄庚的比赛技术参数 ,从绝对速度、助跑最后 10 m的分段速度即节奏和快速起跳的能力三大方面与鲍威尔等世界级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黄庚除绝对速度明显差于对方外 ,助跑最后 10 m的分段速度由于受绝对速度的影响也均低于鲍威尔等 ,且节奏正好与他们相反 ,呈减速趋势即后 5 m的分段速度低于前 5 m的分段速度。另外 ,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偏高 ,起跳垂直速度所占腾起初速度的份额也少于对方 ,而出现垂直速度、腾起角度的差距 ,最终导致跳远成绩低于对方 0 .5 2 m以上的结果。找出黄庚在技术上存在的差距 ,将有利于他今后有针对性的训练 。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跳远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
- 直道栏模式训练初探
- 1993年
- 近年来,我国的直道栏比赛成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离世界级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早的赶上先进水平,培养后备力量,除科学的选材外,还要采用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效果。笔者试图根据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制定出有关数据模式,供训练时按照模式要求,再结合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确定其训练方向和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段,从而有效地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使其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模式训练”。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栏间速度
- “帖雅娜现象”之启迪
- 2003年
- 在2l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帖雅娜战胜众多世界名将,一举夺得女团、棍双和女单三枚金牌,被称之为“帖雅娜现象”。这一现象给予我们一些启迪:(1)我国优秀体育运动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待完善,应把高校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2)遵循体育和教育的双规律,对具有运动潜质的大学生进行培养。(3)普通高校培养优秀体育运动技术人才的成功关键在教练。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体育人才体育教育教练员
- 任瑞萍三级跳远技术浅析被引量:1
- 2001年
- 将任瑞萍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冠亚军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任瑞萍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1、第2跳的跳距离及1、2跳的垂直速度以及跑跨跳结合能力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 宋跃先彭支玉
- 关键词:女子三级跳远世锦赛助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