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婉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李二曲
  • 4篇儒家
  • 3篇道德
  • 3篇人性论
  • 2篇修养
  • 2篇人性论思想
  • 2篇身心观
  • 2篇明体适用
  • 2篇经世
  • 2篇经世致用
  • 1篇道德伦理
  • 1篇道德情感
  • 1篇道德修养
  • 1篇道德修养论
  • 1篇道德自觉
  • 1篇德性
  • 1篇德性主义
  • 1篇性本善
  • 1篇修养方法
  • 1篇修养论

机构

  • 1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艳婉
  • 5篇张怀承
  • 1篇杨溪阁

传媒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株洲工学院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4篇2012
  • 5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二曲人性论思想探微
2005年
二曲作为关学的终结者,其人性论思想直接来源于张载的人性二元论,但并不是简单继承,他进行了发展和改造,以传统人性本善的德性主义人性论为本质,吸收阳明学的性无善无恶为本体,最终将人性二元论推向一元论。
张怀承张艳婉
关键词:李二曲人性论
儒家道德自觉的伦理设计被引量:3
2012年
在儒家的视野中,道德情感是道德自觉得以成立和维持的基础,是其原动力,人性善和天人合一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敬"与"静"的修养工夫是实现道德自觉的途径,而身、心、家、国的相互转化,是主体认识和发展自我、实现道德自觉的重要原因。
张艳婉
关键词:道德自觉道德情感人性
儒家身心观研究
性之善,心之正,属德性,形之质,身之欲,属感性。身之存在不能刨开心与性的作用,离开心与性的主导作用的身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没有缺乏感性和经验内容的心,无心和无身都是片面的认识。身与心,理性的灵明觉知和感性之欲是统一的。...
张艳婉
关键词:儒家思想身心观修养方法道德伦理
当代西方的正义新路——沃尔泽多元正义论浅析被引量:3
2006年
沃尔泽认为,在任何社会,正义存在于社会诸善的分配中,不同的社会物品应有不同的分配原则,也归纳与证明了三种不同的分配原则,即市场交换、需要与应得。不同的物品应遵循不同的分配原则,这就是他所说的多元的正义,复合的平等。
张艳婉杨溪阁
关键词:沃尔泽多元正义论
李二曲道德修养论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的道德修养论是传统理学的修养论向启蒙思想的过渡,他改变了传统心性之学的修养方向,使传统的向内用功变为内外交养、身心并修、注重实证实修,蕴涵了启蒙思想的萌芽。 李二曲的道德修养思想是建立在...
张艳婉
关键词:李二曲道德修养悔过自新明体适用
文献传递
试析李二曲的经世致用观
2006年
李二曲的经世致用观坚持学贵有用,躬身实践,对于宋明理学所形成的空疏的学风大有裨益,他用四书的原典精神,以明体适用为其经世致用观的哲学根基,提出了理学和经济的关系之论,并以亲身讲学作为经世致用的实践形式,在中国儒学史上提出了独特的经世致用观。
张怀承张艳婉
关键词:理学
儒家人性论的解释困境被引量:4
2012年
儒家思想的架构离不开人性论预设,其人性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性善性恶并存,最终牢牢确立了以性善论为主流。人性论为儒家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而为了寻求理论的合理和完善,这种人性理论是否存在内在矛盾?理论是否存在相互紧张、冲突的解释困境?这是本文欲加以讨论的主要问题。
张艳婉
关键词:儒家人性论善恶
李二曲人性论思想探微
2005年
李二曲作为关学的终结者,其人性论思想直接来源于张载的人性二元论,但并不是简单继承,他进行了发展和改造,以传统人性本善的德性主义人性论为本质,吸收阳明学的性无善无恶为本体,最终将人性二元论推向一元论。
张怀承张艳婉
关键词:人性论思想李二曲德性主义人性本善一元论关学
试析李二曲的经世致用观被引量:1
2006年
李二曲的经世致用观坚持学贵有用,躬身实践,对于宋明理学所形成的空疏的学风起到纠偏作用,他用四书的原典精神,以明体适用为其经世致用观的哲学根基,提出了理学和经济的关系之论,并以亲身讲学作为经世致用的实践形式,在中国儒学史上提出了独特的经世致用观。
张艳婉张怀承
关键词:李二曲明体适用
明清之际士人的人格特质——以关中李二曲为个案
2006年
明清之际,时局和世局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士人人格的普遍特征是知识分子有着特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李二曲的人格特质——自立、自强、自省、自尊,形成了独特的“二曲精神”,令后人敬仰。明清之际士人人格特质是明清文化繁荣的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张怀承张艳婉
关键词:明清之际李二曲人格特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