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英 作品数:464 被引量:4,463 H指数:3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生物学 更多>>
T形切口下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探讨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 T 形切口下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5例,分类方法采用 AO 分型,其中11-A2型7例,11-A3型12例,11-B1型8例,11-B2型6例,11-C1型2例,均采用T型切口下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术后2~3d开始肩关节被动活动锻炼,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术后2 周开始肩关节摆动锻炼,术后3周开始肩关节锻炼,并采用 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 3 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3.1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未发现腋神经损害表现,未发现退钉、钢板松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10例,可6例。结论 T 形切口下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佳的优点,尤其适于 AO 分型的A2、A3型和B型骨折的治疗。 韩立强 江汉 肖联平 杨国跃 江毅 张殿英关键词:微创 锁定钢板 切口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4例)与交锁髓内钉组(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9~23个月(平均16.1个月)。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5.323、2.460,P均<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交锁髓内钉组患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两组患者在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0.459,P 均>0.05);锁定钢板组患者的前举范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高于交锁髓内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0、0.905、0.133,P均>0.05)。结论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各有优势,如适应证合适,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徐小东 张殿英 付中国 王天兵 陈建海 杨明 芦浩关键词: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周围神经对牵拉延长耐受性的系统研究 姜保国 闫家智 王澍寰 张殿英 付中国 冯传汉 赵富强 王兵 1990年7月~2005年12月,自选课题、自筹资金进行了研究。 周围神经牵拉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在临床肢体延长手术中,神经同时被延长,但在一定范围内并不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周围神经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能被延长的,但...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2 2009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骨折部位的疼痛评估(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踝关节活动度。并对踝关节健侧与患侧的关节活动度差异,以及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不同部位(单踝、双踝、三踝骨折)之间、不同随访时限之间这三种情况下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AOFAS评分平均为93.6分,优良率100%;VAS评分平均为0.17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62分。健、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O分型之间、骨折累及不同部位之间、不同随访时限之间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徐海林 徐人杰 王静 张殿英 付中国 姜保国关键词:踝关节 骨折 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9例随访分析 被引量:24 2009年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像学测量方法。[方法]随访2006年3月~2007年6月本科以Sky膨胀式椎体成形系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9例35椎,行术前后侧位X线片测量及数据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后骨折椎体中线M与后缘线P比值,骨折椎体中线M与下位椎体中线NM比值,及骨折椎体前缘线A与下位椎体中线NM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3例患者术后3~12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术后疼痛缓解明显,VAS评分为1.88±1.49;主观治疗满意度为90%;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显示无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术后下地站立时间为(14.65±15.71)d,支具保护时间为(56.00±23.23)d;局部麻醉耐受程度100%;1例出现无症状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结论]Sky膨胀式椎体成形系统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良好,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满意,术前后侧位X线片骨折椎体前缘线A及中线M与骨折椎体后缘线P及下位椎体中线NM的比值为有效的影像学测量指标。 党育 付中国 张殿英 姜保国关键词:椎体成形 椎体骨折 形态学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郁凯 杨忠 李爱民 李响 朱本清 张殿英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屈肌腱损伤后愈合早期粘连功耗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在术后不同时间拉断粘连带所需功耗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以改良Kessler法和Tsuge法缝合三黄鸡的第3趾趾深屈肌腱各42条,于术后即刻、1、4、7、10、14、21 d取材,将肌腱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趾深屈肌腱完成屈曲动作的滑动距离,拉断粘连带的功耗.测试结束后,检查肌腱缝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带是否被完全拉断.结果拉断粘连带的功耗:改良Kessler法在术后7、10、14 d组较术后即刻,1、4 d组显著增高,术后21 d组较术后即刻和术后1 d组显著增高;Tsuge法在术后10 d以后各组较术后7 d以前各组显著增高;改良Kessler法只在术后7 d较Tsuge法显著增高.术后21 d,粘连带不能被完全拉断.结论术后7~10 d,肌腱滑动克服粘连带所需的功耗开始逐渐增加;术后21 d,趾深屈肌腱完全屈曲并不能有效的拉断粘连带. 陈建海 姜保国 傅中国 张殿英 王天兵 张宏波关键词:屈肌腱损伤 改良KESSLER法 愈合 生物力学测试 粘连带 缝合口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特点并根据“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分析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3~92岁[(74.1±11.5)岁]。髓外固定17例(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23例(髓内固定组)。记录内固定并发症类型(内固定切出、髋内翻畸形、内固定退出、股骨颈短缩和内固定断裂等)。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固定术前、术后的力臂变化和支点外移,测量术前、术后和内固定失效后股骨近端的动力臂和阻力臂长度。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内固定切出18例,髋内翻畸形37例,内固定退出29例,股骨颈短缩37例,内固定断裂3例。髓外固定组:正常股骨近端动力臂长度为(8.0±1.0)mm,阻力臂长度为(59.4±10.9)mm;内固定后动力臂长度为(72.7±21.7)mm,阻力臂长度为(8.9±7.4)mm;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长度为(50.3±14.9)mm,阻力臂长度为(33.6±17.6)mm。髓内固定组:正常股骨近端动力臂长度为(6.7±0.6)mm,阻力臂长度为(49.8±9.9)mm;内固定后动力臂长度为(51.5±7.0)mm,阻力臂长度为(19.8±5.9)mm;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长度为(41.6±9.6)mra,阻力臂长度为(32.4±7.7)mm。各组内正常股骨近端与内固定后的动力臂、阻力臂长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及其失效后股骨近端的动力臂、阻力臂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后髓外固定组动力臂长度显著大于髓内固定组(P<0.05),内固定失效后髓外固定组动力臂短缩大于髓内固定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外、髓内固定术后重建支点发生外移,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均发生短缩。“杠杆-平衡-重建”理论有助于分析并发症原因。髓外固定后力臂比髓内固定更长,因此也更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 张晓萌 郁凯 王艳华 杨剑 赵晓涛 居家宝 张殿英关键词: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术后并发症 一种方便调整的肋骨骨折自锁抓持固定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调整的肋骨骨折自锁抓持固定器,包括2个夹持转动结构,每个夹持转动结构两端设置有1个夹持固定钩,两个夹持转动结构交叉设置,构建成2对钩朝向相对的夹持固定肋骨的固定钩组,还包括转动调节结构,设置于两个夹持... 张殿英 姜保国 马飞 张立佳 王艳华 付中国 徐海林 薛峰 张培训 寇玉辉 熊晨 付慧娟 高翔 武兴国 张晓萌 张一翀 葛蒙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干骨折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7月间应用切开复位、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固定技术治疗锁骨干粉碎性骨折22例,术后对其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用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6周,Constant评分平均为95.3分。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2例患者因接骨板隆起致局部皮肤感觉不适,而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应用髓内克氏针临时固定并桥接钢板技术治疗锁骨干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杨明 张殿英 王天兵 付中国 张培训 郭蒙 熊建 姜保国关键词:锁骨 骨固定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