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 作品数:31 被引量:18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精神心理角度的疏肝理气法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探讨 被引量:9 2016年 疏肝理气法是中医对于肝气郁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根本治法,具有促胃动力的功效,可作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的治疗方法。精神心理因素对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突出,已成作为人类DGIM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其对于人体的作用与影响首先体现在心理应激。由心理应激产生的情志活动对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与中医"情志致病""肝气郁结"经典理论高度关联,本文即从精神心理角度探讨疏肝理气法治疗DGIM,并认为该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之肝"主疏泄",继而能够调畅情志,调理脾胃的经典含义。 宁海恩 凌江红 张智 纪云西 王煜姣关键词:疏肝理气法 胃肠动力障碍 精神心理 脾胃 蜂毒素作用于组织蛋白酶S抗肝癌血管生成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非常普遍和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位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二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乙肝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 张智关键词:肝细胞癌 组织蛋白酶S 血管生成机制 蜂毒素 培菲康对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培菲康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白介素(interleukin,IL)-17在回肠黏膜上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4只分为高脂饮食组(Ⅰ组,n=12),高脂饮食+培菲康干预组(Ⅱ组,n=12),普通饮食组(Ⅲ组,n=10).Ⅱ组予培菲康灌胃,余下两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喂养17wk处死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表现提示NAFLD模型成功建立.采用16S RNA方法检测3组大鼠肠道3种主要细菌数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回肠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回肠黏膜occludin蛋白及IL-17量的表达变化.结果:(1)Ⅰ组、Ⅱ组较Ⅲ组:肠道3种细菌数量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Ⅰ组较Ⅱ组:乳酸杆菌数量、蛋白occludin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3)IL-17表达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36.289±30.540vs9.646±14.530vs2.609±5.850);此外,透射电镜下观察到Ⅰ组大鼠肠上皮细胞水肿,绒毛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疏松化明显,并出现坏死细胞,而经培菲康干预后的大鼠肠上皮损伤减轻.结论:培菲康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FLD有一定预防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保护高脂饮食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伤有关. 张智 单庆文 王琳琳 吕自力 江玲 黄永二关键词:SD大鼠 脂肪肝 肠道菌群 慢病毒介导过表达组织蛋白酶S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慢病毒介导过表达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基因的肝癌细胞株,观察Cat S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Age I和Eco R I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靶向过表达Cat S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 LVX-EGFP-3FLAG-Puro,通过人胚肾上皮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制备并感染肝癌MHCC97H细胞。使用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Cat S基因的肝癌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 blot、MTT、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研究稳定过表达Cat S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包装靶向过表达Cat S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肝癌MHCC97H细胞。慢病毒感染后,与空载对照细胞Mock-MHCC97H相比,慢病毒Cat S-MHCC97H细胞Cat S m RNA、Cat S蛋白及MMP-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亦明显增强(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Cat S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上调MMP-2蛋白表达促进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转移,Cat S基因可能是治疗肝癌的一个潜在靶点,这为阐明肝癌增殖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提高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张智 朱广志 彭涛 赵国良 徐静关键词:组织蛋白酶S 过表达 慢病毒 迁移 GPCR48通过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48 (GPCR48)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Huh7上皮间质转化(EMT)特性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GPCR48的蛋白表达水平。构建携带GPCR48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在肝癌细胞Huh7过表达GPCR48;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PCR48的过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对照组、Mock组和GPCR48过表达组肝癌细胞Huh7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Mock组和GPCR48过表达组肝癌细胞Huh7 EMT相关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γ连环蛋白(γ-caten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数据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GPCR48蛋白表达水平在转移性肝癌细胞株明显高于非转移性肝癌细胞株(P < 0.05)。携带GPCR48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可以有效转染肝癌细胞Huh7,稳定表达GPCR48的mRNA和蛋白。GPCR48过表达组肝癌细胞Huh7与Mock组和对照组相比,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F≥5.54,P值均< 0.05),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和γ-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值均<0.05),间质表型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值均< 0.05),表明过表达GPCR48的肝癌细胞Huh7发生了EMT改变。结论 GPCR48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呈正相关,过表达GPCR48可以下调上皮表型标志物的表达和上调间质表型标志物的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改变,从而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彭契六 韦尚谋 张磊 甘丽英 谢珍 覃举 张智 韦进新关键词: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BM I-1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B细胞特异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是多梳基因(PCG)家族主要成员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与侵袭。近年来,BMI-1基因是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该基因的分子结构、功能作用、分子机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许国定 张智 黄海关键词:BMI-1基因 恶性肿瘤 酶解法分离与同源血清培养SD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酶解法分离、同源血清培养SD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ICC)的实验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胃窦组织,酶解法分离制备ICC细胞悬液,接种于M199完全培养基(含10%大鼠同源血清,不含胎牛血清及重组鼠类干细胞因子)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适时换液,MTT法测定ICC对数生长曲线,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ICC,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结果]同源血清培养ICC成活并体现其特有的生长曲线及形态学特征,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证实细胞为ICC,且细胞传代培养成功。[结论]酶解法可以对SD大鼠胃窦ICC进行分离,在不使用胎牛血清(FBS)及重组鼠类干细胞因子(SCF)培养的条件下,含大鼠同源血清的M199完全培养基可以完成ICC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该项培养方法可行,为研究ICC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胃肠病学的临床和基础关系奠定基础。 宁海恩 凌江红 张智 王煜姣 上官鑫超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 胃窦 SD大鼠 婴儿肠道菌群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分析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对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健康婴儿(其中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6例;母乳喂养15例,人工喂养22例)及84例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粪便,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并测量A260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3种代表菌的数量。结果阴道分娩婴儿与剖宫产婴儿比较,母乳喂养婴儿与人工喂养婴儿比较,粪便标本中细菌DNA A260值和3种代表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健康对照组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组粪便标本中细菌的DNA A260值分别为(1.94±0.47)g.L-1和(0.40±0.09)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P=0.00);健康对照组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组3种细菌数(lg拷贝数/g湿便)的对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9.49±0.59 vs 7.68±0.57;t=15.96,P=0.00;乳酸杆菌8.58±0.32 vs 8.16±0.70;t=3.46,P=0.00;大肠杆菌6.87±0.67 vs 7.26±0.86;t=-2.41,P=0.02)。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对婴儿期肠道菌群无影响;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不同,粪便中细菌总量减少,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则明显增多,提示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江玲 单庆文 王琳琳 唐清 陈秀奇 杨少丽 张智关键词:肠道菌群 分娩 胆汁淤积性肝病 婴儿 益生菌治疗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肠道菌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采用益生菌制剂对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进行治疗,以了解其对肠道菌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4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采用简单数字表随机法分成益生菌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采用SYBR Green Ⅰ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细菌,比较益生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肠道3种代表细菌数量的变化.2.检测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水平、胆固醇等指标;同时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3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1.益生菌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B/E)均显著增加(P均<0.01),大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非干预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及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总胆汁酸、血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有好转(P均<0.05);益生菌干预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下降(t=7.31,P =0.00;t-2.90,P=0.01),非干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血氨水平在益生菌干预组下降更明显(t=-8.37,P=0.00).3.B/E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796,P=0.01).结论 益生菌制剂干预治疗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肠道菌群的恢复和免疫平衡具有一定的作用. 江玲 单庆文 王琳琳 唐清 陈秀奇 杨少丽 张智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病 肠道菌群 益生菌 细胞因子 柴胡疏肝散含药血清对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目前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祖国医学属于'胃脘痛''痞证''纳呆''便秘''胃反'等范畴.柴胡疏肝散是疏肝理气法的经典代表方,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主治肝气郁滞证.总之,柴胡疏肝散作为疏肝理气法的经... 张智 凌江红 宁海恩 梁纲 张钰琴 王煜娇关键词:胃疾病 CAJAL间质细胞 柴胡疏肝散 含药血清 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