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 作品数:29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黎介寿院士肠道屏障研究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型锁定钢板与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比较分别使用新型锁定钢板固定和AO-PHILOS钢板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建立肩关节、肱骨近端四部分及骨折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两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在肩关节4种外展不同功能位置时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644、7.079、5.850、3.005 mm,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位移分别为6.293、6.826、5.774、3.023 mm。两种内固定的最大位移在变化中接近,表明在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别。肩关节外展0°、30°、60°、90°时,新型锁定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1 033.0、904.1、888.1、1 062.0 MPa,而AO-PHILOS钢板的最大Von Misses应力分别为743.1、692.4、486.4、393.5 MPa。在不同肩关节外展位过程中,两者总体应力都在逐渐减小,但新型锁定钢板应力减小的范围较大,相对来说,应力分散传递明显。结论新型锁定钢板和AO-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时,应力分布差异不明显,都表现出稳定的固定效果。但对于有骨质疏松且同时合并大、小结节的肱骨近端骨折时,新型锁定钢板独特的解剖设计及固定效果更具有优势。
- 章伟芮碧宇潘垚傅士平张明张云龙薛培璘陈云丰
- 关键词:锁定钢板
-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进展被引量:11
- 2015年
- 临床上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PHF)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对于此类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移位性PHF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有经皮克氏针固定、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及肩关节置换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骨折类型、移位程度、骨质量、患者身体条件与自身要求等。该文就PH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张明曾浪清陈云丰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肩关节置换
- 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78例肺癌患者、50例肺部良性疾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较对照组、肺良性疾病组均显著升高(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Ⅰ-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9.5%,明显高于CA199、CYFR21-1、CEA、NSE任一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P<0.05);随着疗效的下降,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 熊佳时何刚李士英朱英蒋建龙何忠惠张明
- 关键词:肺癌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肱骨近端角度变化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肱骨后倾角、颈干角变化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5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38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所有患者术后3 d内行双侧肱骨全长CT检查,在三维CT重建图像上测量双侧肱骨后倾角及颈干角。比较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和颈干角并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后倾角增加组、后倾角减小组及颈干角增大组、颈干角减小组。结果患侧与健侧肱骨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侧肱骨颈干角显著大于健侧。末次随访时,肱骨颈干角增加组与减小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肱骨后倾角减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倾角增大组,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后倾角增大组。结论与健侧相比,患侧肱骨颈干角改变对锁定钢板内固定患者预后影响不大,但肱骨后倾角较健侧增大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 张云龙陈云丰陈圣宝芮碧宇张明薛培璘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颈干角预后
- 免疫组化在乳腺疾病中的常见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乳腺癌是成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乳腺疾病良恶性的准确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免疫组化在此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间质浸润;(2)鉴别导管增生和导管原位癌;(3)鉴别乳腺腺病和浸润性导管癌;(4)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指导内分泌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张明
- 关键词:免疫组化乳腺癌乳腺腺病
- 植物乳杆菌对IL-10基因敲除结肠炎小鼠黏附分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灌胃对IL-10基因敲除小鼠肠道炎症和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取IL-10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和未作基因敲除的背景鼠分为4组:对照组(野生组WT)、加植物乳杆菌组(WT+LP)、IL-10基因敲除模型组(KO)、模型加植物乳杆菌组(KO+LP).4wk开始对照组和KO组每日予PBS灌胃,WT+LP和KO+LP组予溶于PBS的LP灌胃,持续4-8wk结束.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结肠行炎症评分和电镜亚显微结构观察,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归巢相关分子MAdCAM-1、ICAM-1、α4β7及CD3的表达.结果:8wk后KO小鼠100%发生肠道炎症,且其CD3及黏附分子α4β7、ICAM-1和MAd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WT组均明显增高(mRNA:t=39.42,8.83,25.53,45.78,均P<0.01;CD3、ICAM-1、MAdCAM-1蛋白:t=19.04,29.57,12.29,均P<0.01).予以益生菌LP灌胃后,KO+LP组小鼠CD3及黏附分子α4β7、ICAM-1和MAd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KO组均明显降低(mRNA:t=20.34;4.95;14.21;22.31,均P<0.01;CD3、ICAM-1、MAdCAM-1蛋白:t=6.82,14.10,7.03,均P<0.01);WT+LP组小鼠CD3及黏附分子α4β7、ICAM-1和MAdCAM-1的mRNA较WT组均明显降低(t=9.33,10.55,7.75,6.69,均P<0.01),而WT+LP组小鼠CD3及黏附分子ICAM-1和MAd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植物乳杆菌能下调黏附分子在IL-10基因敲除结肠炎小鼠中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减轻炎症状态,缓解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储昭新陈红旗张明秦环龙
-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白介素-10基因敲除淋巴细胞归巢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6例NSCLC患者、30例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对患者随访2年,比较化疗后不同表达水平之间的生存率。结果 NSCLC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明显降低,而CD+8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NSCLC患者CD+3及NK细胞比例较Ⅰ-Ⅱ期患者明显降低,而CD+8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及NK细胞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715、-0.673、-0.593,P<0.05),CD+8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72,P<0.05);CD+4/CD+8上升组化疗后2年生存率为82.0%,明显高于未上升组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分布异常,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客观反映免疫功能状态及病情程度,对NSCLC的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熊佳时何刚李士英朱英蒋建龙何忠惠张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预后
- 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26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例,年龄为26-73岁,平均为(41±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刀刺伤8例,挤压伤4例,坠落伤2例。急性损伤24例,陈旧性损伤2例;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17例。左侧膈肌破裂23例,
- 杨忠杰张明
- 关键词:创伤性膈肌破裂诊治陈旧性损伤闭合性损伤受伤原因急性损伤
- 植物乳杆菌对IL-10基因敲除结肠炎小鼠黏附分子的影响
- 本文选择病变以盲肠和结肠为主,病理学特征与人类克罗恩病(CD)十分相似的IL-10基因敲除小鼠作为IBD(炎症性肠病)模型,给予植物乳杆菌在早期(4-8 wk )灌胃,观察小鼠肠道黏附分子α4β7、ICAM-1和MAdC...
- 储昭新陈红旗张明秦环龙
-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结肠炎淋巴细胞归巢
- 文献传递
- 结直肠癌转移生物标记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结直肠癌转移潜在标志物,研究氟尿嘧啶(5-Fu)对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结直肠癌的转移机制。方法常规培养Lovo及SW480细胞至指数生长期后提取蛋白。采用MTF法检测5-Fu对此两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用IC50的5-FU干预Lovo和SW480细胞后提取蛋白。对所提取的蛋白进一步行二维凝胶电泳,选取表达有显著差异的点进行质谱检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验证5-FU作用前后两种细胞显著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根据预设条件筛选出:核内不均匀核糖核蛋白K(hnRNP K)、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显示;Lovo细胞株中hnRNPK蛋白表达较SW480高,PDI蛋白表达较SW480低:5-Fu干预后.Lovo细胞株中hnRNP K蛋白表达下调程度较SW480显著.免疫荧光强度减弱,SW480细胞株中PDI蛋白表达上调幅度较Lovo细胞显著,免疫荧光强度增强。结论hnRNP K和PDI表达在不同转移潜能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和SW480存在显著差异,5-Fu干预后其表达有着规律性改变。
- 张鹏黄龙马延磊彭佳远沈通一陈红旗周玉坤储昭新张明秦环龙
- 关键词:LOVO细胞SW480细胞氟尿嘧啶蛋白质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