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

作品数:878 被引量:4,528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1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9篇学位论文
  • 8篇专利
  • 2篇专著

领域

  • 731篇经济管理
  • 19篇政治法律
  • 19篇文化科学
  • 10篇文学
  • 8篇历史地理
  • 4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军事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8篇金融
  • 127篇货币
  • 106篇人民币
  • 100篇资本
  • 89篇汇率
  • 72篇资产
  • 59篇货币政策
  • 55篇银行
  • 45篇账户
  • 45篇经济体
  • 44篇利率
  • 44篇财政
  • 43篇国债
  • 41篇金融市场
  • 39篇全球金融
  • 38篇金融危机
  • 37篇中国经济
  • 36篇人民币汇率
  • 35篇外汇
  • 33篇人民币国际化

机构

  • 751篇中国社会科学...
  • 58篇北京师范大学
  • 22篇北京语言大学
  • 16篇南开大学
  • 13篇中央民族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0篇天津财经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9篇中央财经大学
  • 8篇对外经济贸易...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现代国际...
  • 5篇国家发展和改...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浙商银行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中国农业银行
  • 2篇海南大学

作者

  • 794篇张明
  • 15篇陈骁
  • 14篇高蓓
  • 11篇何帆
  • 11篇张斌
  • 11篇邹晓梅
  • 10篇王碧珺
  • 9篇潘圆圆
  • 8篇郑联盛
  • 8篇张金亮
  • 7篇吴殿廷
  • 6篇赵林
  • 6篇余永定
  • 6篇李景哲
  • 5篇肖立晟
  • 5篇刘朋阳
  • 4篇吴清
  • 4篇徐奇渊
  • 4篇杨晓晨
  • 4篇殷剑峰

传媒

  • 129篇中国外汇
  • 58篇财新周刊
  • 57篇国际经济评论
  • 48篇金融博览
  • 31篇中国金融
  • 23篇环球财经
  • 19篇中国企业家
  • 17篇金融评论
  • 16篇国际金融
  • 14篇国际金融研究
  • 12篇世界经济
  • 12篇企业观察家
  • 12篇金融市场研究
  • 11篇世界知识
  • 9篇中国证券期货
  • 8篇现代商业银行
  • 8篇世界经济与政...
  • 8篇新华月报
  • 7篇经济导刊
  • 7篇西部论丛

年份

  • 36篇2024
  • 51篇2023
  • 53篇2022
  • 55篇2021
  • 48篇2020
  • 42篇2019
  • 44篇2018
  • 46篇2017
  • 49篇2016
  • 43篇2015
  • 46篇2014
  • 43篇2013
  • 29篇2012
  • 26篇2011
  • 36篇2010
  • 47篇2009
  • 48篇2008
  • 21篇2007
  • 6篇2006
  • 11篇2005
8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市房地产价格走势与波动的驱动因素探析——来自全国31个省份与70个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2021年
本文构建了研究中国房价走势与波动的分析框架,将影响房价的变量划分为需求类、供给类、金融类与政策类,实证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自治区、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二线城市与五大区域核心城市群房价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实证结论如下:第一,全国31个省份的房价一定程度上由供需类的基本面变量驱动,人口流入及优质资源数量、个人贷款增速与家庭部门杠杆率是其房价走势的最显著驱动因素,人均收入、货币供给增长与政策调控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需求类与金融类变量驱动着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走势,需求类变量中,常住人口比例上升是房价上涨的显著推动因素,金融类变量中,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降低对房价的抬升作用最大,几乎全部金融类变量驱动着大中城市房价的波动;第三,一、二线城市房价走势与波动受金融因素驱动更为显著,人均土地购置面积也是其房价变动的重要因素;第四,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在一定程度内导致房价反向波动,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以上表明,人口或资源流动、信贷与杠杆率是此轮全国房价涨跌的重要原因,而人均收入的拉大、资金过度集聚与土地供给的失衡是此轮城市房价分化拉大的重要原因。
张明刘瑶
关键词:房价
人民币升值究竟对中国出口影响几何被引量:25
2014年
为评估汇改七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我们用分布滞后模型与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人民币的汇率传递效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中国出口的价格弹性与收人弹性。研究发现,在考虑汇率传递效应及进口国收入变动的情况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仍会对中国出口(数量及总额)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在人民币盯住美元时期内,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时期更加明显。
王宇哲张明
关键词:汇率传递贸易弹性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盛宴恐难持续
2016年
导致9月初以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大幅上涨的三个原因,都已经或即将发生变化,本轮商品期货盛宴恐难以持续。
张明
关键词:商品期货市场金融大幅上涨
员工结构会影响国际组织决策吗?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例,手工收集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员工结构及地域代表性对WHO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结构会对WHO决策偏好产生正向影响;员工任职级别越高,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越显著;地域代表性超额国家在WHO的任职人数越多,WHO的决策会更加偏好该国。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受援国与美国外交立场一致时,该国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越显著,而与中国外交立场一致时,其对WHO决策偏好影响并不显著;在非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的WHO办事处,受援国在WHO任职人数越多,该国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越显著;相对于D2职级,P6/D1职级对WHO决策偏好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在国际组织中,中国职员任职人数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吻合,中国长期存在地域代表性不足问题,为了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中国需从多渠道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
陈胤默张明
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决策偏好
2019年全球经济的分化与波动或继续加大
2018年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10年间,全球经济增长可谓一波三折。在主要经济体集体性财政与货币的双重刺激政策下,全球经济增速2010年的5.4%。但2010年至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又由5.4%一路下行至2016年的3.3%,以至于长期性停滞的说法风行一时。2017年,全球经济终于迎来难得的同步性复苏,经济增速显著回升至3.7%。在2017年秋季,IMF给出了2018年与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继续反弹至3.9%的预测。然而,到了2018年秋季,IMF已将2018年与2019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估下调至3.7%。这意味着,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是低于预期的。
张明
关键词:全球经济增长经济增速分化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增长态势IMF
三管齐下校正中国经济失衡
2006年
投资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将会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但更低的增长率恰恰可能带来福利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就业的增加。
奥利弗·布兰查德(Oliver Elanchard)弗兰西斯科·贾瓦兹(Francesco Giavazzi)张明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失衡非制造业劳动就业福利水平
世界经济:衰退还是滞胀?
2022年
2022年年初以来,通胀此起彼伏不断蔓延,不仅发达国家受到通胀困扰,发展中国家也未能置身事外。世界银行新近的研究指出,全球应警惕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应提防西方经济重新跌落到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之虞。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她可能误判了通胀的严重性。目前主要国际组织纷纷大幅下调对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同时强调通胀问题。接下来,世界经济即将面临衰退还是滞胀?
钟伟张明徐高
关键词:经济增长预期经济衰退滞胀通胀
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美国国债迷思
2010年
2009年3月14日.在一年一度的“两会”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再次表达了自己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担忧.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二次在“两会”记者见面会上表达类似的担忧了。
张明
关键词:美国国债温家宝总理意味迷思资产安全性
牛市讲四个故事
2020年
2020年上半年,中国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与深证成指分别上涨了35.6%、20.9%与15.0%,涨幅在全球主要股市指数中排名前三。6月30日至7月6日短短5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由2961.52点上涨至3332.88点,涨幅达到12.5%。当前中国股市上流行着四个主要故事:故事之一,是为了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为了配合下半年大规模国债与地方专项债的发行,中国货币政策有望保持持续宽松的态势。
张明
关键词:上证综指创业板指数股市指数牛市中国货币政策深证成指
传统金融供给与数字金融发展:补充还是替代?——基于地区制度差异视角被引量:77
2021年
本文采用2011—2018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传统金融发展越充分的地方,数字金融发展越快;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数字化程度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监管程度较高、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非正式制度因素之后发现,在风险规避和社会信任程度高的地区,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地区制度差异后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传统金融供给可以助力数字金融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统筹协调传统金融供给与数字金融发展时,应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改革,形成统一全面的金融监管框架,并注重有关体制机制的改革。
王喆陈胤默张明
共8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