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
- 作品数:40 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血管介入诊疗并发造影剂脑病二例报告
- 2022年
- 近年来,随着国内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普遍开展,术中造影剂的使用亦趋频繁,造影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造影剂肾损害、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心血管反应等。其中CIE是较为罕见的造影剂使用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皮质盲、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1]。CIE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但亦有部分患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尽早识别、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
- 李超越沈胜利文龙吴峣张扬张家湧段鸿洲李良
- 关键词: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后遗症神经精神症状皮质盲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搭桥术在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52例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且临床上有相应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moyamoya病患者,应用STA-MCA搭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后通过脑血管造影及CT脑灌注成像对吻合口通畅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相关合并症及有无再发卒中,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2例术中发现吻合口不通畅,改行颞肌贴附术。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2例为手术侧硬膜下血肿,1例为手术对侧基底节出血,1例为头皮愈合不良。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48例,CT脑灌注图像显示术后病变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明显增加[(37.79±9.76)mL/(min.100 g)vs.(33.71±7.92)mL/(min.100 g),P<0.05],相对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明显减少[(8.49±1.97)s vs.(11.06±3.00)s,P<0.01]。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神经功能mRS评分较术前降低(1.37±0.66 vs.1.58±0.64,0.84±0.57 vs.1.51±0.67,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手术侧脑卒中发作。结论:对存在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STA-MCA搭桥术可以增加患侧脑组织的血流,改善神经功能并预防同侧脑卒中的发生。
- 段鸿洲李良张扬莫大鹏伊志强张家湧鲍圣德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脑血管重建术大脑中动脉颞动脉
- 一例Graves病合并高钙血症的病例报告及文献病例综述
- 张扬袁振芳张俊清高燕明郭晓蕙
- 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随访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估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血管狭窄率均>50%。根据Mori分型,A型7例,B型24例。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及评估,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①31例患者中,Mori A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2.2±4.5)%,Wingspan支架置入后为(21.6±2.1)%;Mori B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5.1±7.0)%,支架置入后为(24.2±3.8)%,Wingspa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8%;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单侧肢体力弱及嗜睡,行头部CT及MRI检查,未见明显梗死灶及血肿。②31例患者中失访2例,其余患者随访5~41个月,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支架侧脑梗死的病例。对16例患者行DSA随访发现,Mori分型A型患者术后无一例再狭窄(0/5),Mori B型患者1例中有4例出现再狭窄(4/11,P=0.245),其中2例支架术后缺血事件均发生在Mori B型组,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严格地筛选病例,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长期疗效及如何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尚需进一步研究。
- 段鸿洲莫大鹏张扬伊志强李良张家涌鲍圣德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球囊血管内治疗
- 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1例经开颅手术治疗的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治疗床突旁动脉瘤22个,其中BaramiK分型Ⅰa型2个,Ⅰb型6个,Ⅱ型7个,Ⅲa型6个,Ⅳ型1个。17例囊性动脉瘤中,1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孤立+高流量搭桥。5例血泡样动脉瘤中,包裹夹闭2例,动脉瘤孤立+高流量搭桥2例,动脉瘤孤立+低流量搭桥1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复查,门诊及电话随访。结果17例患者(18个动脉瘤)行夹闭术,瘤颈残余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2例。4例动脉瘤孤立+颅内外搭桥患者中,动脉瘤均未见显影,桥血管均通畅。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91%(20/22)。术前8例视力障碍患者,术后视力均有好转。新发视力障碍2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12例,4分6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开颅夹闭床突旁动脉瘤具有高闭塞率、低复发率的特点,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合理有效补充手段。
- 伊志强李良刘臻段鸿洲鲁润春李春伟张扬张家湧
- 关键词: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 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脑出血 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血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莫大鹏张扬伊志强段鸿洲张家涌李良张彦芳尤玉才鲍圣德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手术后并发症低血压
- 椎动脉-颈外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椎动脉颅外段闭塞一例
- 2011年
- 患者 男,75岁。主阑“构音障碍5d”,于2010年11月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 伊志强张扬莫大鹏段鸿洲鲍圣德
- 关键词:椎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外动脉动脉旁路移植术
- 蝶筛型脑膜脑膨出伴脑积水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0年
- 目的 结合1例蝶筛型脑膜脑膨出伴脑积水合并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胼胝体缺如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患儿,女,4岁.上腭底部有反复膨出肿物并进行性增大4年伴尿量增多2年入院.查体发现患儿有唇腭裂、左眼球发育不良、鼻中隔软骨缺损及语言发育障碍,口腔内可见硬腭顶部有膨出肿物,质软,哭闹时增大.CT及MRI显示脑积水,胼胝体缺如,第三脑室、垂体、下丘脑、部分视路经蝶筛部骨缺损疝入口腔.完善检查后行Ⅰ期脑室-腹腔分流,Ⅱ期行经前颅窝底硬膜外入路脑膜脑膨出复位修补术.结果 手术后MRI显示疝出的下丘脑、垂体、视路基本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患儿语言功能及尿崩症明显好转.结论 此例患儿疾病产生可能与妊娠早期组织诱导缺陷及神经外胚层与表皮外胚层分离障碍相关,对此类患者Ⅰ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减轻脑组织压迫,Ⅱ期行颅底脑膜脑膨出修补以恢复颅底正常解剖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段鸿洲张家涌张扬伊志强鲍圣德
- 关键词:脑膜脑膨出脑积水神经外科手术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虚拟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颅内动脉瘤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资料并应用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随访术后载瘤血管及瘤颈残留情况。三维的旋转数字图像由脑血管造影机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同步2次240°旋转获得,应用Volume Viewer软件对原始三维图像进行重建,固定密度值并选取感兴趣区,用Navigator软件进行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结构。结果 53例术前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清晰,共检出动脉瘤62个,其中动脉瘤体有穿支血管发出19例(15例手术证实),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7例(4例手术证实),载瘤动脉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3例手术证实)。术后31例3D DSA随访:28例未见瘤颈残留,2例出现载瘤动脉轻度狭窄;2例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血管腔内;1例动脉瘤栓塞后瘤颈复发残留,再次开颅夹闭动脉瘤。结论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颅内动脉瘤管腔结构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动脉瘤的术前判断,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可以用于动脉瘤术后的随访,为明确术后载瘤动脉及瘤颈情况提供依据。
- 段鸿洲李良张扬伊志强张家涌莫大鹏鲍圣德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
- 脑室帽状腱膜下引流术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脑室帽状腱膜下(ventriculosubgaleal, VSG)引流术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以2012年1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脑室帽状腱膜下引流的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比较VSG引流术治疗前后患儿脑脊液蛋白、细胞数、头围变化情况。本组5例早产儿,胎龄(29.36±3.43)周;出生体重(1 560.00±665.85)g。行VSG时日龄9~39 d,中位数30(15,36)d。5例均为脑室内出血继发梗阻性脑积水;围产期并发疾病包括:窒息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持续肺动脉高压3例,败血症1例,呼吸性酸中毒5例。结果 5例患儿共进行6次VSG分流术。6次置管过程顺利,VSG引流持续时间1~18个月,中位数8.75(4~17.25)个月。与VSG引流术前相比,患儿治疗后脑脊液蛋白水平逐渐下降[(14 152.67±10 857.27)/μL比(744.00±501.86)/μL],脑脊液细胞数及头围监测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29.43±4.12)cm比(27.67±3.71)cm]。术后帽状腱膜下囊暂时性关闭1例,经调整位置后再次应用;堵管1例;无一例导管相关感染等其他并发症。5例均存活,1例中度智力低下,1例轻度智力低下,3例发育正常。结论 VSG引流术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安全可行,能改善患儿预后,提高生存率,并发症较少且可控。
- 曹广娜张扬常艳美童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