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妹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市中心血站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EV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黄国永王海虹陈筱华张小妹屠燕钗李建道陈通张琼
- 关键词:献血者戊型肝炎流行病学
- 温州地区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布情况和血液安全状况,为减少血液报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及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47%,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88%、0.50%、0.25%、0.21%、0.63%。结论温州地区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处于较低水平,ALT不合格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抗-TP不合格成为仅次于ALT不合格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可采用胶体金法试剂对TP进行快速筛查,以降低抗-TP不合格率。
- 刘保林屠燕钗张小妹苏丽丽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
- 浙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亚临床感染及病毒血症情况调查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调查浙江南部地区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年2—10月间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IgG以及IgM抗体,并对抗HEVIgM阳性的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3044例无偿献血者中,HEVIgG阳性率为33.28%,随着年龄的升高IgG阳性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从20岁组的21.16%升高到40岁以上组的50.36%;IgM阳性率0.92%,以31~4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1.90%。通过对IgG和IgM各自阴阳性标本群的分析发现其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血型并无显著相关性。对28例HEVIgM阳性标本进行PCR检测共发现3例核酸阳性,总体阳性率约为10%,其中2例为基因4型,1例为基因1型感染。结论浙南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率的HEV病毒携带者。
- 黄国永王海虹陈筱华张小妹屠燕钗李建道张琼陈通葛胜祥
- 关键词:供血者病毒血症
- 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HCV抗体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抗原夹心ELISA法(简称夹心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对42份以往一种或两种间接法抗-HCV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及2 83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同时采用一种夹心法和两种间接法试剂进行抗-HCV检测,对任一试剂检测为反应性的标本通过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作进一步确证。3种试剂检测均为阴性或RIBA结果为阴性判为真阴性,计算并对比各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3种试剂检测均为阴性的标本2 816份,均为反应性的标本32份,双试剂反应性标本7份,单试剂反应性标本18份。采用RIBA试剂对57份反应性标本进行检测,确认结果阳性26份、不确定12份、阴性19份。19份RIBA确认阴性的标本中,双抗原夹心法、某国产间接法、某进口间接法分别有1例、8例、15例假阳性结果,特异性分别为99.96%(2 834/2 835)、99.72%(2 827/2 835)和99.47%(2 820/2 835)。结论夹心法诊断试剂的特异性高于间接法诊断试剂,为降低生物学假阳性,建议采用夹心法试剂检测抗-HCV。
- 刘保林林海玉黄国永陈李张小妹厉琳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无偿献血双抗原夹心法
- 温州3044例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及基因分型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了解温州市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及基因分型的情况。方法对2008年2~10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 IgG以及IgM抗体,并对抗HEV IgM阳性的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3044例无偿献血者中,HEV IgG阳性率为33.28%(1013/3044),IgM阳性率为0.92%(28/3044)。对28例HEV IgM阳性标本进行PCR检测共发现3例核酸阳性,核酸总体阳性率为0.1%,其中2例为基因Ⅳ型感染,1例为基因Ⅰ型感染。结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EV病毒携带者,有必要对现有血液筛查策略下输血途径传播戊肝的风险进行评估。
- 黄国永王海虹陈筱华张小妹屠燕钗李建道张琼陈通葛胜祥
- 关键词: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血症基因分型
- 2007-2011年温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温州市血液报废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方法:从浙江省血液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BIS2.0)中采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血液报废数据,对各种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血液报废因素中,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15 335 u,占总血液报废量的70.93%,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6 283 u,占29.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感染(占0.58%)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占0.50%)导致血液报废率较高。近五年各种因素导致的不合格率各年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血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血液管理方法,加强血液采集工作的质量控制,完善血液检测方法,从各方面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 吴晓雪张秀军高国朋毛广运张小妹
-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报废
- 纤维蛋白原浓度对机采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纤维蛋白源(FIB)浓度对机采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的影响。方法:收集80份机采血小板样品,分别在采集后4h和24h检测PAGT和FIB含量,根据FIB浓度(1.5~2.4g/L、2.5~3.4g/L、3.5~4.4g/L、4.5~5.4g/L)将PAGT测定结果分为4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4h时FIB浓度为4.5~5.4g/L组明显高于FIB浓度为1.5~2.4g/L和2.5~3.4g/L组;24h时FIB浓度为4.5~5.4g/L组明显低于FIB浓度为1.5~2.4g/L和2.5~3.4g/L组;各组24h均明显低于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FIB浓度越高对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PAGT影响越大。
- 屠燕钗黄国永张小妹李建道
- 关键词:FIB血小板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是目前国际上乙肝研究的新热点,多种疫苗和治疗性单抗药物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进行设计。本研究将就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结构、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和血清学检测的意义进行概要介绍。
- 黄国永陈筱华王海虹屠燕钗张小妹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病毒复制抗药物治疗性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ELISA法检测63例PHC患者(PHC组)、5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并对PHC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HC组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血清IGF-Ⅱ和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介入治疗后6个月随访,12例复发者血清IGF-Ⅱ和VEGF含量显著高于51例未复发者(P<0.05)。治疗前后IGF-Ⅱ与VEGF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0.39,P<0.05)。结论:IGF-Ⅱ与VEGF可作为肿瘤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PHC的检出率,动态检测二者的水平可为临床肝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 张小妹虞丹丹黄国永屠燕钗李建道刘保林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