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强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卟啉
  • 2篇循环伏安
  • 2篇衍生物
  • 2篇密度泛函
  • 2篇泛函
  • 2篇分子
  • 1篇电沉积
  • 1篇电沉积法
  • 1篇电沉积法制备
  • 1篇电池
  • 1篇电性质
  • 1篇电致变色
  • 1篇电致变色器件
  • 1篇电子给体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液晶
  • 1篇荧光
  • 1篇四硫富瓦烯
  • 1篇四硫富瓦烯衍...
  • 1篇太阳能电池

机构

  • 8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卫星制造...

作者

  • 8篇张家强
  • 7篇贾春阳
  • 4篇万中全
  • 2篇张关心
  • 1篇陈艳娜
  • 1篇郝贵敏
  • 1篇涂亮亮
  • 1篇王志红
  • 1篇李孜

传媒

  • 3篇有机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全国第八届有...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Schiff-Base反应的成环策略及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Schiff-base反应的大环化合物是近些年来超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些大环化合物不但在传感器、功能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自组装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模板法和非模板法两方面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Schiff-base大环的合成,发现,不但具有合适半径和构型的离子可以作为成环反应的模板,而且强烈的分子内氢键也能有效地驱动成环反应.同时,对于该类大环分子合成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和预测.
张家强贾春阳
关键词:大环化合物氢键
TiO_2光催化核壳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TiO2核壳材料作为光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强、普适性广、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综述了近年来TiO2核壳材料用作光催化剂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TiO2与金属、半导体、磁性材料等复合所得核壳材料及TiO2自身组成核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指出TiO2与金属、半导体复合或离子掺杂等所得核壳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其催化性能;与磁性材料复合时虽然易于分离但是活性不理想;当以TiO2为核时,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可以制备出孔径不同的TiO2壳层,该类核壳材料可以选择性地降解有机物。最后指出深入探讨TiO2核壳材料光催化机理、开发易回收高效TiO2催化剂及寻找简易制备TiO2核壳材料的方法是未来TiO2核壳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郝贵敏贾春阳涂亮亮张家强
关键词:TIO2核壳结构光催化复合材料
基于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导电LB膜研究概况
2009年
四硫富瓦烯(TTF)是具有可逆氧化还原性质的强电子给体,由其衍生物制备的导电Langmuir-Blodgett(LB)膜可应用于分子材料及分子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基于TTF衍生物的导电LB膜及其可能用途.
陈艳娜贾春阳万中全张家强
关键词:四硫富瓦烯电子给体LB膜分子材料分子电子器件
基于卟啉衍生物红光材料的合成及物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Schiffbase反应合成了两个卟啉衍生物TPP-AQ,TPP-PD.通过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理论计算等对其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TPP-AQ,TPP-PD氧化电位分别为E1/2=1.07,1.30V和1.21,1.36V,与TPP-PD相比,TPP-AQ的两个氧化还原电位都发生了负移;TPP-AQ与TPP-PD的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峰分别在441和431nm,TPP-AQ的吸收波长较TPP-PD有一定程度的红移,通过理论计算可知这是由于TPP-AQ共轭程度优于TPP-PD导致的.TPP-AQ和TPP-PD的荧光主发射峰分别在657和656nm,半峰宽分别为30和27nm,有较好的红光色纯度.
万中全贾春阳张家强张关心
关键词:卟啉循环伏安荧光密度泛函
新型D-A型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
最近几年来,含TTF官能团的D-A型(donor-acceptor)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电子器件、化学传感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伏器件等。由于D-A型材料存在特殊的分子内电荷耦合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
张家强
关键词:共轭结构光电性质
两步电沉积法制备Zn-Fe PBA薄膜及其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电致变色材料因其颜色随外加电压变化的特性,可用于新型显示器件。目前,彩色电致变色器件(Multicol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MCECDs)大多使用几种不同颜色的有机材料制备的,流程较为复杂。为了简化制备流程,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具有红、蓝、绿、黄四种典型颜色的普鲁士蓝类似物的复合电致变色(MC-PBA)薄膜,以实现性能优异的变色器件。本工作通过两步电沉积法制备了锌铁普鲁士蓝类似物(Zn-FePBA)薄膜,其循环伏安曲线仅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对应于FeⅢ/FeⅡ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在10000圈循环后性能几乎不发生衰减。该薄膜为白色且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几乎不发生颜色变化,在与MC-PBA薄膜组装相应的电致变色器件(Z-MCECD)时不会对颜色产生影响,并且其作为离子存储层可以显著减低过电势(从4.0 V降低至1.5 V)。得益于此,所组装的Z-MCECD在保有红、蓝、绿、黄四种典型颜色状态的同时,工作电压更低,循环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提高(2400 s内透过率调控范围几乎没有发生衰减,在3600s后仍保持有初始的74.4%;而对照组在1200s后发生不可逆的性能衰减)。基于Z-MCECD的电致变色器件在彩色电致变色显示领域表现出相当大的应用潜力。
张家强邹馨蕾王能泽贾春阳
关键词:电致变色
β-位取代卟啉镍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物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合成了5,10,15,20-四(对癸烷氧苯基)-β-硝基卟啉镍(1)以及5,10,15,20-四(对癸烷氧苯基)-6'-硝基喹喔啉[2,3-b']卟啉镍(2),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由于β-位的取代,不但使化合物1和2的最大吸收较5,10,15,20-四(对癸烷氧苯基)卟啉镍(3)发生了红移,而且化合物1和2的第一氧化电位均大于化合物3.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化合物1和2的液晶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化合物1具有液晶性,其液晶行为表现为升温单变液晶,液晶相变温度始于77℃,相变区间为41℃.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化合物1和2在硅基底上自组装薄膜的形貌,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成膜性和有序性更好.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化合物1和2的优化几何构型与前线轨道分布,其结果与紫外可见光谱,DSC,AFM的结果一致.
万中全贾春阳张家强李孜王志红张关心
关键词:卟啉循环伏安液晶自组装密度泛函理论
新型卟啉类光敏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自从1991年M.Grtzel首次报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的研究工作以来,利用联吡啶钌配合物作为光敏染料一直是DSC中研究的热点。由于联吡啶钌配合物合成复杂且含有贵金属钌等缺点,人们开始关注有机染料的研究。有机...
万中全贾春阳张家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