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昌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
- 康振生黄丽丽周明国马忠华韩青梅冯小军陈长军杨荣明张宏昌赵杰
- 该项目在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采用生物学、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围绕小麦霉病菌的致病机理和小麦抗病的机制、新型药剂的筛选与创制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是揭示了小麦赤霉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致病机理杀菌剂
- 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菌)侵染结构体外形成的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条形柄锈菌夏孢子在寄主植物-小麦叶表和非寄主植物-水稻叶表以及小麦穗部和茎秆上的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夏孢子在小麦叶片体表萌发产生芽管后,可依次分化形成气孔下囊、初生菌丝与吸器母细胞;在小麦颖片、稃片及茎秆部位表面,同样可观察到病菌在体外分化形成吸器母细胞;并且在水稻叶片上也观察到病菌侵染结构存在体外分化现象。经荧光染色发现,条形柄锈菌在体外与在小麦组织中形成的侵染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别。观察结果可为条形柄锈菌侵染结构的离体诱导与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 王晨芳张宏昌詹刚明康振生
- 关键词:荧光染色扫描电镜
- 小麦成株抗条锈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及小麦非寄主抗蚕豆锈病的机理研究
-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发的小麦条锈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最重要病害之一。成株抗病性(Adult plant resistance APR)具有持久抗病性...
- 张宏昌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 树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测定被引量:6
- 2002年
- 对树莓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树莓色素是一类水溶性的色素 ,适宜于水蒸气蒸馏提取 ;树莓色素为酸性色素 ,遇碱易变色 ,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
- 刘虎岐陈铁山张存莉张宏昌
- 陕西部分地区胡枝子和草木樨根瘤菌的数值分类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选用寄主为胡枝子、草木樨的51株未知菌株与34株模式参比菌株进行数值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碳源、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盐碱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采用UPGMA法对105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图谱可以看出:在86%的相似性水平上,未知菌株构成四个表观群。群 有17株菌,中心菌株为NWYCH155;群 有15株菌,中心菌株为NWNL178;群 有9株菌,中心菌株为NWYL167;群 有3株菌,中心菌株为NWZL200。
- 韦革宏聂刚张宏昌朱毓华覃真桐
- 关键词:草木樨根瘤菌多样性
- 甘肃省部分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被引量:10
- 2006年
- 对甘肃庆阳、平凉、白银、兰州、临夏、定西、天水、甘南和陇南等地区的豆科植物及其共生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豆科植物根瘤标本800多份,分别属于34属82种及变种,分离得到根瘤菌790余株;采集的根瘤形状以球形、棒形和掌形为主,部分呈现珊瑚形;根瘤颜色以土黄色、白色、浅褐色和粉红色为主,部分为红色或深褐色。研究发现,根瘤着生部位与寄主基因型有很大关系,调查的豆科植物中92.6%的根瘤着生在侧根上, 其余着生在主根或主侧根上;属内种间根瘤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着生部位相似,但是不同属间根瘤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着生部位存在明显差异;根瘤菌的分布与外界因素有密切联系,海拔、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均会影响根瘤的分布和数量。在甘肃省大部分地区,豆科植物及其伴生植物在分布上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光线好、水分多的区域及阳坡、水渠边和路边均有大量豆科植物分布,伴生植物种类单一,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居多,但数量较少;同时发现,在调查地区,豆科植物被广泛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止土壤沙漠化。
- 张执欣陈卫民韦革宏张宏昌
- 关键词:豆科植物根瘤菌
- 小麦-条锈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1
- 2009年
- 对条锈菌与小麦不同互作体系中组织学特征、活性氧产生及其相关酶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组织学观察表明:非亲和组合相对于亲和组合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形成减少,寄主细胞在接种后18h左右出现过敏性坏死。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非亲和组合中,O2-的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均高于亲和组合,且O2-产生速率在接种后12h达到一个峰值,H2O2的含量在接种后20和72h出现2个高峰。而在亲和组合中,O2-产生速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相似,H2O2的含量虽然高于对照,但却普遍低于非亲和组合;SOD在亲和组合中的活性总体上要高于非亲和组合;接种24h后,CAT在2种组合中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在接种后36和48h时,亲和组合中的CAT活性高于非亲和组合,而在接种60h后又开始低于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在接种24h后均明显升高,但亲和组合中POD活性增幅大;MDA在非亲和组合中于接种后72h含量明显上升。结果表明,亲和与非亲和组合中条锈菌扩展、活性氧的产生及相关酶活变化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小麦抗锈性的表达可能有密切联系。
- 王晨芳黄丽丽张宏昌韩青梅朱琳冯浩康振生
- 关键词:小麦小麦条锈菌活性氧保护酶
- 中国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鉴定被引量:18
- 2011年
- 用萌发的小麦条锈菌冬孢子接种采自陕西省境内的陕西小檗、少齿小檗和长穗小檗,3种小檗均产生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用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在陕西小檗上产生的锈孢子器接种小麦铭贤169产生了典型的条锈菌夏孢子堆症状。特异性PCR和DNA序列分析表明,人工接种产生于小檗上的锈孢子、接种锈孢子于小麦上产生的夏孢子堆与小麦条锈菌DNA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用采自田间受锈菌侵染的小檗叶片产生的锈孢子接种小麦铭贤169,经培养在小麦铭贤169叶片上产生了典型的条锈病症状。从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在中国,小檗不仅可作为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而且小麦条锈菌可在小檗上完成其有性繁殖过程。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我国小麦条锈菌高度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毒性变异机理、完善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赵杰张宏昌姚娟妮黄丽丽康振生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小檗转主寄主有性繁殖
- 小麦新抗源一粒葡抗条锈病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 小麦条锈病是中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国家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进行小麦抗锈性机制的研究,是选育抗病品种和合理利用寄主抗病性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
- 张宏昌
- 关键词:小麦小麦条锈菌组织学细胞学
- 文献传递
- 甘肃中西部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调查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和土壤高盐浓度是影响根瘤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3)本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形状多为棒状、球状,部分为不规则状;颜色为红色、浅褐色、褐色、黄色,部分为白色、黑色。(4)许多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 陈卫民张执欣张宏昌韦革宏
- 关键词:共生固氮根瘤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