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颖
-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KN、PI3K及NF-κB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表达的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核因子κB(NF-κB)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6表达的影响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研究FKN影响IL-6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提取的PBMC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FKN组、LY294002组(PI3K抑制剂)、PDTC组(NF-κB抑制剂)、FKN+缬沙坦组、FKN+LY294002组、FKN+PDTC组,后二组在FKN诱导PBMC细胞前分别由LY294002、PDTC预处理。各组PBMC分别在12 h和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IL-6表达。结果培养12 h后,与对照组比较,FKN组IL-6明显降低(P<0.05),LY294002组和PDTC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FKN组比较,FKN+缬沙坦组IL-6明显降低(P<0.05),FKN+LY294002组IL-6明显升高(P<0.05)、FKN+PDTC组IL-6明显降低(P<0.05)。培养24 h后,各组IL-6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K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PI3K途径抑制IL-6的表达,而通过NF-κB途径促进IL-6的表达,总体上FKN可以抑制IL-6的表达。缬沙坦可增加FKN抑制IL-6表达的作用。
- 于霏金元哲雷明明张学颖张晓春刘君
-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核因子ΚB
- 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 2005年
- 目的:采用心脏停搏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热休克蛋白70 (HSP70 )对心脏停搏后不同时间的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缺血预处理方法诱导大鼠肝脏组织产生HSP70 ,以预处理(IP)与否及供体心脏停搏4 5 m in或6 0 min的不同,将供体大鼠分为4组(IP- 4 5 ,IP- 6 0 ,C- 4 5和C- 6 0 )。于肝移植术后1h采血检测肝功能,术后1h及7d切取肝脏,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结果:缺血预处理后2 4~4 8h,肝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强;肝移植术后1h,血清AL T和AST水平IP组明显低于对照(C)组(P<0 .0 5 ) ;术后7d,IP组移植肝光学显微镜下肝小叶结构完好,汇管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C组移植肝则出现了较多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C- 4 5和C- 6 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12 .5 %和0 ;而IP- 4 5和IP- 6 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6 2 .5 %和37.5 %。结论:HSP70明显改善术后肝脏功能和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提高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存活率,HSP70对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赵雪松董春钰杨志明赵继学张学颖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肝移植
- 心脏剂量学参数在预测放射性心脏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心脏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心脏病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7例肺癌接受胸部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放疗计划,在放疗计划系统下勾画心脏并计算心脏的剂量-体积参数,分析其对放射性心脏病发生的影响。结果全心脏的平均剂量、V剂量或最大剂量与放射性心脏病的关联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心脏的剂量-体积参数不是放射性心脏病的理想预测指标。
- 王伟力张学颖刘大伟郭根燕张晓春刘君
- 关键词:肺癌
- FKN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RK1/2活化和TNF-α表达的影响及ERK1/2的临床作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KN)对单个核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ERK1/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抗凝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每份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FKN组、FKN+PD98059(ERK特异性阻断剂)组;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磷酸化ERK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FKN诱导组磷酸化的ERK1/2和TNF-α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多(P<0.05);PD98059组磷酸化的ERK1/2和TNF-α表达较FKN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FKN-CX3CR1可能通过增加单个核细胞磷酸化ERK1/2和TNF-α的表达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FKN可能是通过ERK1/2途径诱导单个核细胞TNF-α的表达。
- 雷明明孙健张学颖金元哲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FKNERK1/2肿瘤坏死因子
- 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交感神经活动过度激活、氧化应激等机制可能参与MS发病[1]。静息心率(RHR)增快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一个可靠指标[2],加之其对心脏的直接不利作用,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目前尚缺乏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的RHR与MS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沈阳市城区35~64岁居民RHR与MS及其组成因素的关系。
- 韩硕张一径张学颖郑东晗王琦金元哲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率
-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及与Hcy、UmAlb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对颈动脉硬化、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影响,探讨Hcy和UmAlb在晨峰血压所致颈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①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对197例原发性高血压且LVEF正常的患者行24 h血压监测,按晨峰血压的高低分为两组:A组:晨峰血压正常组,共90例;B组:晨峰血压增高组,共107例。②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每例患者均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内径(LCCAd、RCCAd)、颈内动脉内径(LICAd、RICAd)、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LCA‐IM T、RCA‐IM T )及确定左侧、右侧颈动脉有无斑块,计算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均值(CCAdM)、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均值(ICAdM)、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值(CCA‐IMTM)以及两组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例数。③入院24 h内对以上患者均留取空腹静脉血,利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Hcy、UmAlb及血脂等观察指标。结果 ①A组与B组患者在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1)。②B组在颈动脉硬化各参数、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例数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③B组在Hcy和UmAlb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④晨峰血压与颈动脉硬化各参数、Hcy和UmAlb均显著相关( P<0.01),其中晨峰血压与CCA‐IMTM相关性最强( r =0.623,P =0.000)。结论 晨峰血压在LVEF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致早期颈动脉硬化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且与Hcy、UmAlb密切相关,提示晨峰血压的控制是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雷明明张学颖李小蕾姚凤臣
- 关键词:心排血量颈动脉疾病
- 沈阳市35-64岁社区居民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特点被引量:4
- 2014年
- 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现患人数2.3亿,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中国人总死亡中,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是心血管病[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肥胖仍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2]。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的聚集现象普遍存在[3],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常可使心血管病的危险成倍增加。因此,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控制单个危险因素是不够的,应综合控制心血管病的总体危险,即一段时间内(通常为10年)某人发生某类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4]。本研究对沈阳市35-64岁未患心血管病社区居民进行了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抽样调查分析,以此来指导社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预防工作。
- 张学颖王勇林英子郑东晗韩硕段志英金元哲
- 关键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分析心血管事件
- 中年人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研究中年人群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探讨静息心率在心血管病预测中的作用。方法调查2011年4月-2012年6月于本院体检的35~64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社区居民2 051名,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对其进行10年发病风险预测,分析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10年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不论性别,血压值、空腹血糖值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在高心率组均明显高于低心率组。2)男性高心率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低心率组(P均〈0.05),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女性高心率组中心型肥胖比例明显升高(P=0.018),且心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5)。3)心率增快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包括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与糖尿病;女性包括年龄、腰臀比、高血压与糖尿病。4)男性心率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分呈正相关(P=0.003),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结论在35~64岁男性人群,心率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上述人群监测静息心率对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张学颖周霞郑东晗韩硕林英子段志英金元哲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静息心率
- 社区人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社区35~64周岁居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与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沈阳市城区1884名居民(男548例,女1336例)中进行了心血管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基线情况调查。根据是否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入选者被分为健康对照组(675例)和危险因素组(1209例);根据具有的危险因素数量,危险因素组被进一步分为1个危险因素组(491例)、2个危险因素组(263例)和≥3个危险因素组(455例)。所有对象留取清晨血样、尿样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比较分析各组的N/L比值。结果:在只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中任一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N/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5(1.15,1.95),1.60(1.21,2.07)比1.45(1.09,1.91)],P均〈0.05,其余危险因素亚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在危险因素亚组间,≥3个危险因素组的N/L水平显著高于2个危险因素组[1.57(1.16,2.04)比1.41(1.07,1.89),P〈0.051,其余各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显著有关,且≥3个危险因素组的N/L水平显著高于2个危险因素组,N/L比值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 郑东晗金元哲段志英林英子张学颖王婧如韩硕王国锋张一径
- 关键词:淋巴细胞心血管疾病
- 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优点。方法:利用空气灌肠复位器在非透视下空气灌肠,对4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治疗。结果:整复成功424例,成功率95.3%,灌肠过程中无肠穿孔发生。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非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效果与透视下空气灌肠无显著差异,并可以避免射线危害,减少人员浪费。
- 冯永波杨志明张学颖金立民张丽明
- 关键词:肠套叠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