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充血性
  • 2篇舒张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充血性心力衰...
  • 1篇定量组织速度
  • 1篇定量组织速度...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炎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舒张
  • 1篇心室舒张功能
  • 1篇心衰
  • 1篇心衰患者

机构

  • 8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张大维
  • 5篇刘奇良
  • 4篇卜殷中
  • 2篇于浩
  • 2篇王明亮
  • 1篇王纯杰
  • 1篇张洪熹
  • 1篇俞烽
  • 1篇温燕
  • 1篇蒋毋右
  • 1篇黄德魁
  • 1篇张海雷
  • 1篇潘翠珍
  • 1篇高锐

传媒

  • 3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ST段抬高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多态性:一组52个家系的前瞻性评估
2001年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以心脏结构正常情况下猝死为临床表现的心脏遗传疾病,其EKG特点为V_1至V_3导联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ST段抬高。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为编码心脏钠通道蛋白的SCN5A基因。已往的数据显示,Brugada综合征的EKG诊断阳性与平均随访34个月内27%的晕厥或猝死有关,并且无症状者猝死可能性与有症状(晕厥或心脏停搏经历)
张海雷张大维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2006年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及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异常组)左室壁各节段的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高血压组其基底段左室前壁、后壁及下壁Ve低于正常组(P<0.01,P<0.05),基底段后间隔、后壁及下壁Va低于正常组(P<0.05),中间段后间隔、后壁Ve及Va均低于正常组(P<0.05),Ve/Va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可于同一时相对不同的节段心肌进行多点取样,获得局域性心肌运动速度曲线,为评价左室整体和局域性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手段。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Ve/Va比值无法评判局域性舒张功能。
王纯杰潘翠珍高锐张大维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功能
Fas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2003年
细胞凋亡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Fas受体及其配体在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简述Fas系统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王明亮刘奇良张大维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FAS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炎心肌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浆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和D 二聚体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于初次或早期出现胸痛时测定血浆CRP及D 二聚体 ,胸痛缓解后再次检测 ;并选 32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34例患者于初次或早期出现胸痛时 ,血浆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D 二聚体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胸痛缓解后 ,CRP迅速下降 (P <0 .0 5 ) ,而D 二聚体却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CRP和D
卜殷中刘奇良张大维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发病机理
B-型钠尿肽在舒张性心衰和无症状性心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舒张性心衰和无症状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5例症状性舒张性心衰和31例无症状性心衰患者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并另选31例非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结果症状性患者的血浆B型钠尿肽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无症状性心衰患者的血浆B型钠尿肽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型钠尿肽是舒张性心衰敏感而特异的生化指标,临床表现结合心脏超声及B型钠尿肽可以较准确地诊断舒张性心衰。
卜殷中张大维刘奇良
关键词:舒张性心衰B-型钠尿肽心衰患者生化指标心脏超声
慢性心力衰竭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CHF组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V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0.05);(3)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之间NO、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VEF与NO、AngⅡ呈负相关(r=-0.415,-0.544,P<0.01)。结论: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于浩刘奇良卜殷中温燕张大维
关键词:一氧化氮
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采用双水平气正压(BiPAP)通气治疗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2例严重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以流速触发、压力支持同步呼吸。同时与另32例常规药物治疗心衰组进行对照,比较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BiPAP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PaO2、SaO2和CaO2和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而血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BiPAP组改善心功能的有效率为96.30%,而对照组的改善心功能的有效率仅有85.2%(P<0.05)。结论BiPAP压力支持通气能在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是治疗心衰的有效措施。
俞烽黄德魁蒋毋右张大维张洪熹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性高脂血症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组60例,予阿托伐他汀10mg,qoN和非洛贝特200mg,qoN,共8周;阿托伐他汀组6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qN,共8周。结果治疗4周两组TC、TG、LDL-ch均显著下降,HDL-ch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继续治疗8周与治疗4周比较:TC、LDL-ch继续下降(P<0.01);TG继续下降、HDL-ch继续升高,联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变化(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8周联合组TG下降优于单用组(P<0.01);TC、LDL-ch降低单用组优于联合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给药调脂作用确切,尤其对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刘奇良卜殷中于浩王明亮张大维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非洛贝特高脂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