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成

作品数:42 被引量:312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16篇生物学
  • 5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化石
  • 14篇遗迹化石
  • 8篇遗迹组构
  • 8篇组构
  • 7篇盆地
  • 5篇凹陷
  • 4篇东濮凹陷
  • 4篇三叠
  • 4篇沙河街组
  • 4篇环境意义
  • 3篇地层
  • 3篇遗迹群落
  • 3篇群落
  • 3篇古近系
  • 3篇痕迹化石
  • 2篇新生代
  • 2篇盐岩
  • 2篇遗迹学
  • 2篇有机膜
  • 2篇有机污染

机构

  • 30篇河南理工大学
  • 12篇焦作工学院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河南省生物遗...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2篇张国成
  • 23篇齐永安
  • 15篇胡斌
  • 7篇龚一鸣
  • 6篇赵同谦
  • 6篇邰超
  • 5篇吴贤涛
  • 5篇汤友谊
  • 4篇冯磊
  • 4篇李鹏
  • 3篇郭卫星
  • 2篇佘加平
  • 2篇毛宇翔
  • 2篇宋党育
  • 2篇曾玉凤
  • 2篇王娟
  • 2篇姜在兴
  • 2篇肖春艳
  • 2篇武俐
  • 2篇张立军

传媒

  • 7篇焦作工学院学...
  • 5篇古生物学报
  • 5篇沉积学报
  • 4篇古地理学报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峨眉山龙门洞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遗迹组构及其沉积学意义被引量:12
2010年
在四川峨眉山龙门洞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段(嘉一段)河口湾沉积中,共鉴定出动物遗迹化石9个属种,包括Arenicolites isp.,Diplocraterion isp.,Skolithos isp.,Psilonichnus upsilon,Palaeophycus tubularis,Cochlichnus anguineus,Helminthopsis isp.,Protovirgularia obliterata和逃逸迹。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特征和梯阶分布识别出2个遗迹组构:Arenicolites遗迹组构和Palaeophycus tubularis遗迹组构,分别代表潮间砂坪和泥坪沉积环境。这2个组构都是软底控制的遗迹化石。
张国成王昆
关键词:下三叠统遗迹组构
北京昌平青白口系痕迹化石被引量:5
1999年
北京昌平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发育有丰富的痕迹化石,其中长龙山组产有Helminthopsissp .,Cochlichnussp.,代表潮下低能环境;景儿峪组产有Skolithossp .和Monocraterion sp .,代表高能潮间环境。景儿峪组的Skolithos 和Monocraterion 是目前所报道的最古老的垂直潜穴,这些垂向潜穴的出现,为后生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开辟了新的途径。
齐永安吴贤涛张国成
关键词:痕迹化石沉积环境青白口系
西昆仑造山带复式增生楔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通过对西昆仑古生代主剪切带和早中生代增生楔杂岩剖面中的组成与构造等特征,西昆仑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两次向南的增生造山作用及其增生楔的组成与构造演化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增生楔杂岩在大陆造山带及其对大陆侧向增生的意义.
肖文交周辉B F Windley袁超陈汉林张国成方爱民李继亮
关键词:西昆仑
文献传递
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盆地的沉积演化被引量:3
2002年
通过对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地层沉积特征的观察研究 ,分析了其形成环境和盆地充填演化历史 .根据古水流特征 ,认为西峡盆地北部边界断层以北是主要物源区 ,南部物源区是次要物源区 ,由北向南依次展布为冲积扇体系、辫状河体系和曲流河体系 ,整个盆地为不对称充填 。
张国成
关键词:晚白垩世沉积古地理
含Macaronichnus遗迹组构的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简要论述了Macaronichnus遗迹属的基本特征及包含它的两种遗迹组构的组成与古环境意义 .其中海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Ophiomorpha遗迹组构大多产于与潮汐作用有关的临滨环境 ,而陆相沉积中的Macaronichnus Monocraterion遗迹组构则形成于河流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上部环境 ;同时 。
施振生胡斌齐永安张国成
关键词:遗迹学遗迹化石遗迹组构潮汐作用古环境
煤生物成气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为进一步探讨煤生物成气过程中有机中间产物的变化特征,使用富集驯化后的底泥对3种煤样进行了煤生物成气模拟实验。对产气过程中产气量、液相样品中的可溶性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TOC含量)、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测定,并分析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3种煤样的产气过程均可分为3个产气周期:快速期、慢速期和产气停止期。成气过程中TOC含量总体下降,产气停止后含量有少量增高,TOC含量变化周期与产气时期具有一致性。紫外光谱及特征值显示产气过程中DOM分子量逐渐增大,芳构化程度增高,同时芳香环取代基上含氧官能团增多。荧光光谱显示成气过程中类蛋白荧光峰迅速降低,煤中的腐殖酸类物质转移到液相中,荧光基团中羰基、胺基和羟基含量增加。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变化与成气过程具有很好的耦合性,均表明煤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入液相并参与产气,但不同种类的物质对产气的作用不同。研究结论与此前GC-MS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且为煤生物成气过程中液相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提供了参考。
赵同谦李鹏邰超象豫李虹妍马永霞齐永安齐永安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上段的遗迹化石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上段遗迹化石的研究,识别出8属8种。根据组成、产状、分布规律及其围岩沉积特征,划分为2种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的遗迹组合,即(1)Thalassinoides-Maca-ron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组成分子有Thalassinoides suevicus,Macaronichnus segregatis和Rhizocorallium ganx-iensis等,形成于高氧高能的砂坪沉积环境;(2)Scoyenia-Beaconites遗迹组合,常见组成分子有Scoyenia gracilis,Beaconites antarcticus,Planolites vulgaris,Palaeophycus wutingensis和Monocraterioncf.tentaculatum,形成于混合坪-泥坪沉积环境。
白忠凯胡斌齐永安张国成
关键词:遗迹化石志留系塔里木盆地
华北与四川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遗迹群落和遗迹组构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华北与四川中—新生代盆地三叠系、侏罗系和下第三系中的遗迹化石群落和遗迹组构的组成、分布和演化规律及其沉积环境,建立了代表干旱和潮湿气候条件下河流与湖泊环境中5种不同类型的遗迹化石群落,即(1)Trich...
胡斌齐永安张国成
文献传递
方向性原煤CH_4扩散实验及矢量计算模型
2015年
为了探讨温度、压力、扩散路径等因素对原煤CH4扩散特性的影响,采用规则块样结合气相色谱法进行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方向性原煤CH4扩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煤中CH4扩散速率较小,扩散系数大小处于10-8数量级上;原煤CH4扩散系数随围压、气压的增大,呈指数关系减小;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关系增大;扩散路径对扩散系数影响显著。分析表明:原煤CH4扩散实验不能用颗粒煤解吸实验简单替代;温度对气体分子扩散的控制是通过改变气体分子的均方根速度和平均自由行程,而围压、气压则受有效应力和煤粒收缩/膨胀变形两种因素的共同制约;方向性扩散系数是矢量,据此,推导建立了一种扩散系数矢量计算模型。
张国成任建刚宋志敏李冰刘高峰
关键词:原煤矢量性
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被引量:44
2008年
围绕对地质时间的认识,地层学取得了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3次里程碑性的重大进展.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并与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技术相结合建立的、以百万年为计时单位的地质年代表既创造了地层学的辉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数字定年的不懈追求和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简要回顾了地层学解读时间的漫长过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概念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旋回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在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以广西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海相碳酸盐地层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了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基础上构建高分辨率,并能与人类社会时间接轨的地质时间坐标的广阔前景和科学意义.
龚一鸣杜远生童金南张克信冯庆来谢树成胡斌齐永安张国成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米兰柯维奇旋回泥盆纪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