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 作品数:15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全飞秒SMILE手术的眼球固定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全飞秒SMILE手术的眼球固定器,所述眼球固定器包括手柄、连接杆和固定环,所述手柄包括同轴制在其上的手持部位,所述手柄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固定环的一侧边倾斜固装在一起,该固定环的环平面与手柄呈倾斜设置,该...
- 王雁杨琨赵峰张哲
- 文献传递
- 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早期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传统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早期临床效果,探讨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7例(114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飞秒激光超声乳化手术组(FLACS组)44例(60眼),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传统组)43例(54眼)。FLACS组利用LenSx飞秒设备,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监测下行前囊膜环形切开、碎核、制作2.2mm透明角膜切口。传统组手工制作2.2mm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植入非球面IOL(SN60WF)或多焦点IOL(SN6AD1),对比2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远视力、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能量的使用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术后1个月远UCVA及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ACS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丢失率低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ACS组术后中央角膜厚度恢复早于传统组。FLACS组超声时间较传统组减少30%,累计释放能量较传统组减少4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P〈0.01;z=-2.979,P〈0.01)。飞秒激光制作的透明角膜切口,78%可以顺利用分离器分开,13%主切口需要用角膜刀手工穿刺,7%侧切口需要角膜刀穿刺,2%发生主切口倾斜。飞秒激光进行前囊膜切开,93%顺利完成,7%发生不连续撕囊,需要手工调整,撕开部分囊膜,使之完全游离。结论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传统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其使用的超声能量大大减少,术后早期�
- 张哲张素华曹伟芳董慧郭彩虹刘建亭李晓艳王莉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飞秒激光内皮角膜
- 一中国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后极性白内障CRYAB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背景 约50%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因素有关,最常见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迄今为止,已证实AD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相关的候选基因位点39个及相关基因26个,确定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是治疗的前提.目的 对1个3代AD性后极性白内障中国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病的遗传学基础.方法 于2009年6-12月由山西省眼科医院收集1个中国汉族ADCC家系,家系的19名成员中共8例后极性白内障,11名表型正常.在获得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采集家系所有成员外周静脉血各8 ml并提取DNA.对微卫星标志物进行PCR扩增及其等位基因的检测,并在染色体1 q21-25、1p22.3、2q33-36、11 q22.1-23.21、7q11-12、21q22.3、22q11.2-12.1的区段内分别选取2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志物进行连锁分析,计算对数优势(LOD)值;对可能致病的候选基因外显子进行扩增和测序验证突变基因;对新发现的突变用PolyPhen2软件进行突变致病性预测,预测范围值按渐增的风险程度定为0~1.结果 该家系3代中各代均有后极性白内障患者,共8例,各代患者中男女发病机会均等,符合AD发病特征.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微卫星标志物D11S3178处最大LOD值为4.06(θ=0).单体型分析表明,该致病基因位于D11S4176 ~ D11S908区域内.对编码区的测序结果表明,CRYAB基因的第2个外显子有1个错义突变(c.209T>C),导致其编码的晶状体蛋白第70位的亮氨酸被脯氨酸替代(p.Leu 70 Pro).PolyPhen2软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新突变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预测分值为0.996.结论 CRYAB基因为该家系中遗传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
- 张素华高宇端张哲
- 关键词:家系DNA突变分析
- 白内障手术透明角膜切口不同位置对角膜散光轴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白内障手术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20°与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 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白内障110例(11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散光轴向将患者分为顺规散光组40例(40只眼)和逆规散光组70例(70只眼), 根据角膜切口位置每组又均分为切口位于120°(11点位)及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位两亚组。术后1周、1及3个月进行随访, 分析两组散光轴位变化。结果顺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6, P=0.37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5, P=0.023)。逆规散光组中术后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值两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4, P=0.114);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轴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3, P<0.001)。结论对于角膜有顺规或逆规散光的患者, 切口位于角膜散光平坦径线与切口固定于120°对术后角膜散光轴位无影响。白内障手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角膜散光轴位变化逐渐减小。
- 李慧张素华王晓刚张哲周晶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角膜散光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手术眼角膜散光的分布以及随年龄的变化情况.方法 测量白内障患者手术眼角膜水平轴和垂直轴的屈光度,计算角膜散光,对散光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53只眼中,1502(31.6%)只眼无角膜散光;1816(38.2%)只眼角膜散光小于等于0.5D;1336(28.1%)只眼大于0.5D小于等于2.0D;99(2.1%)只眼大于2.0D.平均角膜散光(0.81±0.50)D.随着年龄增大,水平轴的角膜屈光度增加(P<0.05),逆规性散光在角膜散光中所占比例增大(P<0.05).结论 30.1%的白内障手术眼角膜散光在0.5D以上.随着年龄增长水平轴的角膜屈光度增加,角膜散光由顺规性散光向逆规性散光转变.
- 刘杰为张哲刘建亭江琳张素华樊田丽董慧杨坤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
- 2.2mm透明角膜切15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源性散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2.2mm透明角膜切口引起的术源性散光(SIA)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山西省眼科医院白内障一科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84例(105眼),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和角膜地形图数据。视力记录为logMAR视力,使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并从术后随访时间(术后1、3、6个月3个时间点)、晶状体核硬度(分Ⅱ、Ⅲ、Ⅳ级核3组)、角膜散光类型(分顺规组、逆规组、斜轴组)、眼别(左眼组、右眼组)4个方面分析SIA。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据的比较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84例(105眼)患者UCVA术前为0.65±0.24,术后1、3、6个月为0.07±0.02、0.06±0.01、0.06±0.0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14,P〈0.01);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SIA分别为(0.28±o.11)D、(0.25±0.13)D、(0.24±0.10)D;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晶状体核硬度分组从时间上及组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顺规组、逆规组、斜轴组3组从时间上及组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眼组与左眼组从时间上及组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2mm透明角膜切口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SIA稳定,术后UCVA显著提高,且SIA与UCVA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
- 李博张素华张哲刘建亭曹伟芳李晓艳董慧郭彩虹张海宁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飞秒激光
- 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对前房水IL-1β、IL-6及PGE2的影响
-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术中,患者前房水IL-1β、IL-6及PGE2的浓度.方法;42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其中27例(27只眼)患者进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在飞秒激光操作之后,打开侧切口,抽取100微升前房水.15...
- 张素华张哲
- 结晶样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CRYGD检测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晶样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CRYGD检测试剂盒,涉及基因检测盒。一种结晶样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CRYGD检测试剂盒,由AS-PCR扩增检测试剂组成,所述的AS-PCR扩增检测试剂由10×PCRbuffer...
- 张素华张哲贾亚丁张晓慧
- 文献传递
- 一个常显先天性结晶样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鉴定及产前诊断被引量:1
- 2015年
- 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晶状体代谢异常导致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不仅使视网膜成像模糊,而且阻止视通路的发育.是目前儿童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病因。发病率约为o.5%,占儿童致盲性眼病的第2位。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因素中有1/3与遗传相关,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3种类型.
- 张哲张素华刘建亭曹伟芳董慧郭彩虹李晓艳
- 关键词:产前诊断基因鉴定结晶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晶状体混浊
- 用于全飞秒SMILE手术的眼球固定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全飞秒SMILE手术的眼球固定器,所述眼球固定器包括手柄、连接杆和固定环,所述手柄包括同轴制在其上的手持部位,所述手柄的一端通过连接杆与固定环的一侧边倾斜固装在一起,该固定环的环平面与手柄呈倾斜设置...
- 王雁杨琨赵峰张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