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杭
- 作品数:12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库尔勒香梨’微繁生根培养基大量元素优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cv.Korla Fragrant)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库尔勒香梨’试管苗完整植株、田间植株新梢顶部未展开叶片与嫩茎、田间植株新梢叶片3种材料N、P、K、Ca、Mg 5种元素含量,采用Morard提出的调配方法折算试管苗植株5种元素含量折算得到M系列培养基,同时用Gonalves提出的方法对田间植株新梢茎叶、田间植株新梢叶片元素含量得到G系列培养基,对比分析了3种材料、2种调配方法所得8种培养基离子成分含量与试管苗生根效果。结果表明:M、G系列培养基NH+4、总NO-3、PO3-4含量差异较大;以新梢茎叶为基础的G1处理,生根率为92.7%,显著高于M系列配方,试管苗茎叶生长质量也具优势。G系列配方中G1生根率显著高于以新梢叶片为材料的G2处理。以‘库尔勒香梨’田间植株新梢茎叶为材料,按照Gonalves提出的方法,分析N、P、K、Ca、Mg 5种元素含量,调配微繁生根培养基大量元素含量,效果良好。
- 魏鹏刘彤张元杭
-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营养成分分析生根培养基
- N、K、Ca、Mg对库尔勒香梨试管苗生根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N、K、Ca、Mg四种大量元素对库尔勒香梨试管苗生根状况的影响,探索了库尔勒香梨试管苗在生根过程中对于矿质元素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Mg元素的含量与生根率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Ca元素的含量与生根率达到了极显著的负相关。在四种元素中,Ca对试管苗生根率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都是最大的。总结认为,在调配香梨试管苗生根培养基过程中,需要兼顾到不同元素的差异性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把Ca元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通径分析在优化试管苗的培养效果上有独特的优势。
- 徐岩岩张元杭刘彤
-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生根培养基通径分析
- 莫索湾南缘沙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抽样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7
- 2006年
- 2005年9月中下旬,在莫索湾南缘沙漠设置的200m×40m样带内共观测到植物物种22个,其中草本物种占77.3%。通过种一面积方程拟合和临界抽样面积的求解发现要达到抽取群落60%以上物种,临界样方面积至少在518.33m^2以上,而草本物种在735.49m^2以上。样方间相似性指数分析发现样方布样经历的生境异质性越高,物种替代性增加,相似性降低,抽样效率提高。研究发现沿垂直于沙丘走向的方向布样,以4m×4m为基本样方,抽样272m^2即达到60%群落物种,远低于临界抽样面积的求解结果,表明基本样方大小和设置方向对抽样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沙漠物种偶见种多,频度和密度较低,并且分布的环境特异性强,认为对沙漠植物群落观测,样线法、巢式样方法以及对草本观测的梅花样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议对草本和灌木物种多样性观测,在确定合理的布样方向基础上,以4m×4m为基本样方。提出对沙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功能有全面了解,必须将局部抽样与区域抽样结合,增加抽样频率和强度。
- 刘彤崔运河翟伟贾亚敏张元杭谢江波
-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 新疆香梨脱毒苗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 2006年
- 魏鹏刘彤崔运河张元杭
- 关键词:快速繁殖技术香梨脱毒苗移栽成活率梨属植物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心叶驼绒藜种群更新的空间格局被引量:22
- 2008年
- 心叶驼绒藜(C.ewersmanniana)是干旱区优质牧草和防风固沙植被的主要物种。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选择两个200 m×200 m具代表性样地,采用Ripley’sK(d)函数分析了心叶驼绒藜种群更新空间特征以及与群落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等三种主要灌木物种间作用关系。发现两个样点心叶驼绒藜大株(繁殖株)的空间分布对后代以及整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影响极大,两个样点心叶驼绒藜大株、中株均与幼株间呈不同尺度的正关联,全部植株以及幼株都与新疆绢蒿呈正关联,与梭梭呈负关联,与琵琶柴关联性在两个样点结果相反。分析认,为心叶驼绒藜种群更新对成株依赖性极强,空间扩展能力很低。在0—35 m范围内种群更新的空间自相关性明显。四种灌木空间分布关系除受各自生态位决定外,主要受水等环境因素作用。最后对心叶驼绒藜等生态恢复方法提出建议。
- 刘彤赵新俊贾亚敏崔运河骆郴魏鹏张元杭林海荣
- 关键词:牧草点格局分析空间自相关种群更新
- 天山北麓中段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与相邻物种的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4
- 2008年
- 天山山脉是世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及其近缘种的分布中心之一,资源优势明显。在北天山中段浅山地带选择拟南芥分布的典型样地50m×50m,分析了样地物种的结构、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用Ripley’sK(d)函数分析了拟南芥与相邻物种的空间特征和相互关系。发现样地由7科23个物种组成,以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为建群种,短命植物物种占近70%。拟南芥仅分布于北坡,在3m内聚集强度高于所有分析物种,在5m范围内与新疆绢蒿中株呈显著正关联,与十字花科的涩芥(Malcolmia africana)、藜科的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木碱蓬(Suaeda dendroides)、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呈一定尺度显著负关联。分析认为拟南芥空间分布依赖于新疆绢蒿大株、中株生长塑造的遮阴、保湿和丰富土壤有机质,生态位与藜科物种差异极大,生境特异性高于同属近缘种小鼠耳芥(Arabidopsis pumila),以及涩芥(M.africana)、庭芥(Alyssumdesertorum)、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丝叶芥(Leptaleum filifolium)、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等短命植物。在干旱胁迫下,拟南芥环境选择强度大于种内作用,密度依赖的种子扩散表现不明显。扩散对策是通过大量生产种子,依靠果实不易开裂控制种子短距离扩散,充分利用原适宜生境来维持种群繁衍。
- 刘彤赵新俊崔运河刘龙昌贾亚敏骆郴魏鹏张元杭
- 关键词:短命植物种子扩散点格局分析
- 三种优化培养基对香梨生根试管苗生长质量的影响
- 2006年
- 以香梨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均匀设计、配方筛选、营养成分分析得到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形态和光合生理特征对比分析。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香梨试管苗光合强度与生根率、展叶数、茎长等生长质量指标明显相关,认为不同生根培养基可明显改变试管苗的光自养能力,调配培养基组成也是提高试管苗光自养能力一项高效、实用的技术。
- 魏鹏张元杭刘彤刘萍骆郴贾亚敏
- 关键词:香梨培养基
- 库尔勒香梨在试管内的适应特性研究
- 本文以试管内生根困难的新疆名优果木库尔勒香梨为材料,研究了库尔勒香梨试管苗在生根和增殖过程中对矿质元素的适应特性,总结影响试管苗生长的关键因子。通过培养基的调配,以及培养条件的优化,提高库尔勒香梨试管苗的培养效果。并在此...
- 张元杭
- 关键词:试管育苗
- 文献传递
- 多尺度上的多物种多格局——以莫索湾沙漠四种灌木及其生境为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植物的生长固然与自身特性有关,也与其生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它物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牵涉到生物格局、环境格局和景观格局的相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这种作用具有多尺度特性。量化这3种格局的某些重要特征,将有利于理解这种尺度行为对格局的影响,甚至量化格局在多尺度上的一些特性。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莫索湾沙地选取相隔15km的两个200m×200m样地,以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Perosimonia soongorica)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及其生境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联合小波分析(WAA)、点格局分析(PP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莫索湾沙漠4种灌木种内的聚集性(成丛性)及其周期性、种间相互作用、边缘效应及其与生境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发现表观上沙生植物分布非连续,但是可形成25~80m尺度范围的成丛性分布,且周期性出现,心叶驼绒藜周期为115~125m、梭梭周期为130~140m,研究表明,周期为110m的地形基频是植物成丛性周期形成的主因。琵琶柴和沙拐枣虽成丛分布,但未发现其周期,其周期可能在更大的幅度上存在;其次,东西方向的边缘量化检测结果表明:东西方向也存在功能边缘和结构边缘,不像南北边缘的位置是受到太阳辐射和遮阴作用影响,东西边缘的位置却是受到了垄状沙丘大小和地形的影响;再次,种间关系研究发现:4种灌木相互都是负相关,且在大多数尺度上是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荒漠植物通过成丛或聚集分布可以形成适合本物种生存的局部微生境。
- 谢江波刘彤崔运河张元杭
- 关键词:小波分析点格局分析
-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群间及近远缘种表型整合的分化研究
- 2009年
- 表型整合是生物形态、生理和功能之间以及三者之内特征的相关性。表型整合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植物遗传、生理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但目前采用现代比较方法,将拟南芥形态与生理功能特征相结合研究表型整合较少。本研究选取了石河子(新疆)、青河(新疆)、浙江、美国(哥伦比亚)等拟南芥四个种群,以及新疆境内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南芥(Arabis auriculata)和庭荠(Alys-sum desertorum)等拟南芥近远缘种作为实验材料,在同一环境下,研究形态、光合生理、生活史等特征,以及表型整合特征在种内和种间的分化特点。结果表明:石河子种群与另外三种种群之间的单个特征差异明显,各种群在两两特征之间相关格局分化较大。共同主成分分析(CPCA-Comm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发现石河子、青河、浙江三种中国种群的整合格局相同,而美国种群与其它三个拟南芥种群间的共同主成分相对较少;物种整合格局的分化与系统关系的远近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也与自然选择压紧密相关。
- 徐岩岩刘彤张元杭魏鹏阎平
- 关键词:拟南芥种群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