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媛媛
-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及预防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疗效及预防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中重度CO中毒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治疗后的意识水平(GCS)评分、神经损伤程度(NFDS)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I)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电图诱发电位FZ位点、PZ位点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振幅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下降,且观察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1例失眠,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出现1例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2例迟发性脑病,占比3.33%;对照组出现8例迟发性脑病,占比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8)。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中重度CO中毒疗效较好,可促进脑细胞血液循环,有效缓解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促进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廖媛媛王惠君杨娟黄欣郭蕊
- 关键词:高压氧CO中毒氧化应激指标
- 127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7例DEACMP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对127例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其MSCT影像学特征,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了解DEACMP患者临床表现。结果在本研究127例DEACMP患者中以智力改变、人格改变较为突出。124例(97.63%)患者出现痴呆表现,121例(95.27%)出现认知障碍101例(79.52%)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情况,步态异常78例(61.41%),精神异常88例(69.29%),缄默25例(19.68%),皮质盲2例(1.57%)。体征:86例(67.71%)患者出现四肢张力增高,79例(62.22%)患者出现腱反射活跃或亢进,41例(32.28%)出现平衡障碍,19例(14.96%)患者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7例(5.51%)出现偏瘫,5例(3.93%)患者出现舞蹈样动作,4例(3.14%)患者出现癫痫样发作。CT主要表现为:可见患者脑白质水肿和肿胀情况,出现弥散性低密度改变情况,广泛的白质低密度改变以及基底节局灶性低密度特征。结论DEACMP患者临床症状常以智力改变、人格改变较为突出,MSCT影像学特征明显出现弥散性低密度改变情况,广泛的白质低密度改变以及基底节局灶性低密度特征。
- 廖媛媛赵龙杨帆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 Orem自理理论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 2024年
- 通过手术治疗食管癌疾病后,于术后常规护理中落实Orem自理理论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讨论。方法 收集样本100例,收集时间开始于2022年5月,截止于2023年8月,将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100例食管癌患者分成2组,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即参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参照组50例患者围术期配以常规护理,试验组50例患者围术期配以常规护理+Orem自理理论,围绕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吞咽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讨论。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2组患者后,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中,和参照组对比试验组评分更高,P<0.05;和参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吞咽功能评分更高,P<0.05;和参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于围术期落实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再运用Orem自理理论,能够增强食管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利于减少并发症,在改善生存质量、恢复吞咽功能方面有积极影响。
- 廖媛媛
- 关键词:护理干预食管癌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
- 高压氧治疗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价值分析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价值。方法从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5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数字随机法分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剩余25例采取优质护理(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疗效。结果结合最终的治疗/护理效果观察,研究组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72%,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以及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 廖媛媛
- 关键词:一氧化碳高压氧护理迟发性脑病
- 神经外科患者给药差错预防及管理干预策略
- 2015年
-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给药差错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神经外科患者安全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充市12 所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问卷调查,对给药差错发生情况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因素是给药错误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给药过程中用药指导的缺失、环境因素、医嘱执行核对因素、医生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者应从护理人员个人因素为切入点制定护理管理策略,保证临床安全给药,避免差错事件发生.
- 毛丽芳王惠君廖媛媛
- 关键词:神经外科给药差错管理干预
- 护理课堂教学中的竞争和反馈干预策略应用
- 2021年
- 在护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竞争和反馈干预策略的护理课堂教学,比常规教学更能在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效果满意度和课堂训练题检测效果上达到良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实践,对竞争和反馈干预策略在护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 廖媛媛
- 关键词:护理课堂教学
- 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减少病人的痛苦与负担。[方法]观察并治疗80例因重型颅脑损伤而入院的病人。[结果]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后,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有20例完全康复,41例病情好转,有4例病人植物生存,7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在经过手术治疗,并且在术后给予全面的观察护理,大部分病人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明显减少了死亡人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廖媛媛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 动态交互模型在颅脑损伤后自我护理和运动干预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动态交互模型在颅脑损伤后自我护理和运动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动态交互模型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意识、基础知识水平和自护技能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两组干预后FMA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干预后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1.08±8.72)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08±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1,P<0.001)。结论动态交互模型用于颅脑创伤术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加运动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 王惠君廖媛媛杨娟魏雪梅
- 关键词:颅脑损伤康复干预护理模式动态交互
- 神经外科病人转运风险管理
- 2014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外出检查常见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将外出检查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病情评估方法,对外出检查患者实施风险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对照组病人外出检查时发生病情变化7例,死亡1例,从平车上摔下1例,纠纷2例。实验组病人外出检查时发生病情变化2例,抢救成功2例,无护理纠纷。结论:对于神经外科的病人外出检查前应充分评估,做好应急准备,途中严密监护是防止风险发生和有效应对的关键。
- 王惠君廖媛媛任冬梅
- 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带教模式探索
- 2021年
- 在护理专业大学生整个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实习初级阶段是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和提升临床护理实践技能的关键阶段。文章分析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的带教模式,以期为后续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 廖媛媛
- 关键词:护理专业带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