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艳

作品数:2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文学
  • 7篇审美
  • 4篇日常化
  • 3篇日常生活审美...
  • 3篇审美化
  • 3篇女性
  • 3篇品格
  • 3篇文化
  • 3篇消费文化
  • 3篇美化
  • 3篇办刊
  • 2篇性文学
  • 2篇审美日常化
  • 2篇诗钞
  • 2篇女性文学
  • 2篇女性文学批评
  • 2篇转型期文学
  • 2篇文化困境
  • 2篇文学批评
  • 2篇先锋文学

机构

  • 26篇辽宁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沈阳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辽宁省作家协...

作者

  • 26篇康艳
  • 4篇修雪枫
  • 3篇裴鸿池
  • 1篇轩小杨
  • 1篇王向峰
  • 1篇隋丽
  • 1篇王充闾

传媒

  • 9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沈阳教育学院...
  • 2篇文艺评论
  • 2篇渤海大学学报...
  • 2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职大学报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
日常生活审美化,消弭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从而引发了我们对传统美学的理论自省,而它对审美艺术获得在当代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回应,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回顾与反思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思考和论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康艳
关键词:美学特征消费文化中国美学
温故现代性语境下的新时期文学思潮
2007年
西方现代性社会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学人的视野,对新时期20年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这期间作家走过了一个从认同到反思的过程,基于本土的特殊因素,西方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就有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结合西方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回溯中国新时期文学20年走过的里程,其目的在于建设我们自己的现代文化,重铸我们的现代精神,保持我们的民族特性。
康艳
关键词:文学思潮
学术期刊现代品格的传承与建构
本文以五四以来形成的崇尚科学、关注现实、独立创新、趣味高尚的现代品格为基点,探讨学术期刊现代品格的生成,与当前文化现象、学术热点的互动,以及在消费时代的学术期刊发展困境中当下学术期刊的品格坚守及发展方向问题。指出在当代学...
康艳裴鸿池
关键词:现代品格办刊理念文化困境品格坚守
文献传递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对消费社会的逻辑、对消费社会中大众作为媒介景观的被动观看者地位的认知,所展开的对消费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的批判,使作为消费文化产物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备受质疑。然而消费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又的确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样态。在消费文化语境日益扩展的今天,回溯2003年中国文艺学界的那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并以当下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证明,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义敞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艳
关键词:消费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影像
论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80年代中期兴起的先锋文学,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阶段文艺领域出现的一次巨大的变革浪潮.先锋文学一出场便带有明显的反叛意味,作家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当中汲取营养,结合自身特殊的成长体验,对传统的文学创作进行反思.先锋文学...
康艳
关键词:先锋文学后现代性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沉浸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论于坚的诗歌创作
2009年
1986年作为后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的一年,也发生了诗坛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即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大展》,它将诗歌创作沉入对日常生活的思考,通过语言的"自我表达"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体现审美日常化的创作取向。本文以于坚的诗歌创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相关诗论主张的清理、分析来探讨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坛在推动日常生活进入审美的范畴所做出的初步尝试。
康艳
关键词:诗歌语言审美化日常化
学术期刊文学栏目的定位与创新意识被引量:3
2011年
阐述了栏目定位与创新意识在学术期刊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为新世纪的学术环境需要学术期刊来繁荣和引领,期刊对文章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学术思想的引导,期刊的定位思想参与塑造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以文学栏目为例,探讨栏目定位的方向与方法,指出文学栏目的定位应准确把握时代的脉动,这是尊重历史、尊重学术的选择。
康艳
走在整合人性的路上: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思考(一)被引量:1
2004年
成长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席勒美学 ,其形成享用了启蒙时代的滋养。在那样一个渴望自由、追求个性发展的年代里 ,席勒的美学同样打上了自由的底色。 1 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使席勒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他最终选定了美学 ,希冀用审美教育的手段使分裂的人性复归和谐。当席勒凭借美学实现其自由理想时 ,审美却在达到道德自由的手段与人性完善自由的目的间摇摆 ,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矛盾性。这一方面与席勒的个人气质有关 ,又与现代美学自身的特点有关。席勒对法国大革命的美学反思 ,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思考。
康艳修雪枫
关键词:席勒古典美学审美现代性审美教育人性
日常与历史的联系:张悦然长篇小说《茧》的文学启示被引量:1
2017年
“80后作家”是否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其名下的作家是否固定和具有相类似的文学创作图景?从这个概念的产生来看,它的确是一个对特定作家群体的别称,提到它我们会自然地想起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样的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新概念作文大赛,又在市场资本和新型媒介的运作下,成为出名的文学写作者。
康艳
关键词:文学创作长篇小说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家群体专有名词
审美理想的寻找与迷失——城市日常生活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审美取向被引量:2
2009年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的表象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它在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审美享受、改变传统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现代日常生活异化的现象。本文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日常生活与女性写作的审美取向变化,探寻女性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在与现代日常生活的碰撞、融合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审美理想的找寻与迷失的状态。
康艳
关键词:审美化审美理想自我认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