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树岩
- 作品数:36 被引量:6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鲁豫皖三省麻疹监测试点项目效果评价被引量:19
- 2004年
- 为了评价鲁、豫、皖三省麻疹监测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 ,综合三省项目进展报告、世界卫生组织现场评估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和项目省开展的专项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项目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不同 ;除有免疫史记录的病例比例 <80 %外 ,其它麻疹监测系统的关键指标都有明显提高 ;常规免疫接种率的报告质量提高不明显 ,漏报和报告表格过于复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实施风疹控制后 ,风疹的平均感染年龄从 1999年的 9 8岁 ,提高至 2 0 0 3年的 13 9岁。
- 左树岩许青郭万申唐继海夏伟梁晓峰lisa A Lee
- 关键词:麻疹疾病控制
- 作为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婴儿及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定义和数据收集、分析及报告指南被引量:3
- 2017年
- 1前言为提高疫苗安全性数据的可比性,Brighton协作中心肠套叠工作组制定了肠套叠的病例定义和操作指南,指导资源情况不尽相同的研究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及可及性不同的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疫苗发展部的腹泻病疫苗指导委员会撰写的报告为基础,
- Julie E.Bines刘娜左树岩
- 关键词:病例定义疫苗安全性数据收集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者
-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被引量:27
- 2005年
-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 许文波张勇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叶绪芳祝双利李杰安洪秋张大勇任刚左树岩温宁刘铭苏飞刘桂艳朱晖唐牛良明梁晓峰
- 关键词:VP1编码区
- 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筛选方法及效果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利用多种来源数据建立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的筛选方法.方法 利用2010-2011年国家法定传染病上报系统、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年报系统等提供的数据,选择6个新生儿破伤风相关指标,采用综合加权方法计算每个地级市的高危评分,筛选出最高危的30个地市,并将该结果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监测系统的破伤风发病率排位结果和WHO评分方法的排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我国最高危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部贫困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和东南部流动人口聚集区,高危加权综合评分的前30位中有8个地市的破伤风发病率排位在30位之后.高危加权综合评分与WHO评分方法的结果相比较,340个地市中,排位分组完全相同的为276个,一致性Kappa系数为0.56(P <0.01).两种排位结果的卡方列联系数为0.74(P <0.01),具有高度关联.但在两种方法的前36位中,有10个地市不相同.结论 本综合加权评分纳入了多个影响我国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的因素,并考虑各因素数值大小的作用,因而与WHO评分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对我国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的筛查更接近真实情况.
- 罗树生夏伟关宏岩樊朝阳左树岩朱徐罗会明徐晓超许宗余
- 关键词:破伤风发病率加权
- 中国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了解中国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5 620例,其中AFP病例5 285例,非AFP病例335例。AFP病例中,经实验室标本检测和专家诊断小组诊断,5 266例被排除脊髓灰质炎(脊灰),19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了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循环,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 温宁李黎夏伟左树岩殷大鹏梁晓峰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 中国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65
- 2001年
- 20 0 0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5 332例 ,按病毒学分类标准 ,5 315例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 ,17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 ,未发现本土及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 5 332例AFP病例分布在 2 111个县 (市、区、旗 ,下同 )中 ,占全国总县数的 73 73%(2 111/ 2 86 3)。全年报告“零”病例的县数每月均 >90 %。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86 / 1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88 80 %,其它各项监测指标也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卫生部的要求 ,这一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宣布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为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 ,仍需保持高质量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确保能及时发现、识别、报告任何脊灰野病毒病例。
- 张荣珍杨俊峰王晓军刘晓强左树岩张兰香周军于竞进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 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接种率监测报告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替代手工报表,开展接种率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北京市4个预防接种门诊,利用CIIMS生成的某月接种率电子报表,对其中首剂含麻疹成份疫苗(First Dose of 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1)的接种率、应种人数、实种人数,与CIIMS导出的儿童数据库通过编程统计的接种率、应种人数、实种人数进行比对,并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核实比较电子报表中应种和实种儿童数差异的来源;通过电话联系电子报表中未接种儿童家长核实未接种原因;对其中2个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儿童MCV1抽样调查并与CIIMS核对,计算儿童建卡率。结果 CIIMS计算的接种率高于编程统计,其中实种儿童数一致,但电子报表的应种儿童数少20.7%,差异主要来源于CIIMS的设置,如"与上一剂间隔<14天"、"有优先补种的其他疫苗"等共计8种情况的儿童不计入应种对象;电子报表中的未接种儿童未接种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如"已迁出本地"、"禁忌证"等;真正漏种的占4.5%,原因为"家长没时间"等。2个预防接种门诊现场抽样调查儿童建卡率分别为98.1%和99.1%。结论 CIIMS生成的电子报表准确性较好,儿童建卡率较高,北京市CIIMS已具备替代手工接种率监测的基本条件。影响电子报表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为儿童临时迁出,临时禁忌证,导致CIIMS不能将其从应种人数中剔除,以及流动儿童长期离开在CIIMS中变为死卡。可开展试点替代手工报表,探索制定迁出和临时禁忌证儿童在CIIMS中及时标识与管理的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针对流动儿童迁入、迁出在信息化技术下电子预防接种卡清理的SOP。
- 卢莉马蕊苑新海王中战王海红王凤双富继业李晓梅潘静彬李娟刘维祥左树岩姚维
- 关键词:接种率监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
-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的现状及报告质量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33
- 2002年
- 为了评价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对近年来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及其它专项调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县级存在少量漏报 ,乡、村级数据漏报严重 ,尚不能正确填报接种率报表 ,部分地区尚不能掌握全部目标儿童数 ,少部分乡村医生有虚报数据的问题。建议通过数据管理模式的转变 。
- 左树岩王晓军曹雷张兰香张荣珍
-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影响因素
- 过敏:病例定义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描述指南
- 2017年
- 1前言
1.1针对作为接种后不良事件的过敏,制定病例定义与数据收集、分析及描述指南过敏是一种涉及多器官系统的急性超敏反应,可表现为或迅速进展成严重危及生命的反应。过敏可在暴露于多种来源的抗原后发生,包括食品、气源性过敏原、昆虫毒液、药品及预防接种。过敏是由过敏原结合到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而触发。这提示之前对触发物质或交叉反应过敏原有暴露及致敏。当过敏原结合到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受体时,
- Rüggeberg刘艳左树岩李克莉
- 关键词:病例定义器官系统超敏反应肥大细胞抗原特异性
- 疾病负担研究——失能调整寿命年指标的应用被引量:9
- 2006年
- 目前,全球受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为了对不同疾病的危害进行综合的评价,以达到公平、合理、有效地分配有限卫生资源,确定优先发展的卫生领域及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正致力于疾病负担的研究。该文主要对疾病负担研究中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的引入、构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虽然DALY较全面地综合了疾病、伤残、死亡对人的影响,但一个真正的疾病负担应包括患者周围支持环境的负担情况,它的一些参数仍存在技术缺陷,还需要对DALY进一步完善。
- 郭世成梁晓峰左树岩
- 关键词:疾病负担失能调整寿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