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钊玮

作品数:26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混凝土
  • 11篇氯离子
  • 9篇氯离子扩散
  • 8篇氯离子扩散系...
  • 7篇钢筋
  • 7篇钢筋混凝
  • 7篇钢筋混凝土
  • 6篇受弯
  • 5篇粉煤灰
  • 5篇干湿循环
  • 4篇土结构
  • 4篇氯盐
  • 4篇混凝土结构
  • 3篇等效
  • 3篇应力
  • 3篇预应力
  • 3篇预应力混凝土
  • 3篇树脂
  • 3篇水性
  • 3篇水性树脂

机构

  • 26篇江苏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江苏省苏中建...
  • 1篇三明莆炎高速...
  • 1篇中交四公局第...

作者

  • 26篇崔钊玮
  • 21篇刘荣桂
  • 13篇陆春华
  • 7篇陈妤
  • 5篇延永东
  • 5篇张邵峰
  • 3篇李静
  • 2篇李欢
  • 2篇顾斌
  • 2篇刘奇东
  • 1篇王昌建
  • 1篇石启印
  • 1篇胡白香
  • 1篇曹大富
  • 1篇许兆辉
  • 1篇李琮琦
  • 1篇胡吉
  • 1篇惠秋景
  • 1篇谢桂华
  • 1篇李静

传媒

  • 7篇混凝土
  • 4篇硅酸盐通报
  • 2篇山西建筑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非金属矿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第八届全国防...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湿交替下受弯开裂混凝土梁内氯离子侵蚀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分析干湿交替对受弯开裂混凝土梁内氯离子侵蚀的影响,建立考虑表层对流区影响的氯离子等效扩散模型,并借助氯盐干湿循环试验对此模型进行验证。经过30个干湿循环后,采用快速氯离子含量检测(RCT)法,对各裂缝处及其周围混凝土内自由氯离子浓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下,完好及受弯开裂混凝土的表层对流区深度在10~15mm;弯曲裂缝(宽度不大于0.339mm)截面处,对流区以内混凝土同一深度处自由氯离子浓度比完好处显著提高,且同一裂缝处的浓度分布符合扩散的基本规律;裂缝周围一定范围内混凝土的自由氯离子浓度随距裂缝横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弯曲拉应力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经回归,裂缝处(宽度不大于0.339mm)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Dep(t)与裂缝宽度w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
崔钊玮陆春华刘荣桂胡白香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氯离子干湿交替
白云石粉掺量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白云石粉具有良好的晶核效应与填充效应,将其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系统开展了白云石粉取代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干燥收缩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并采用比力学性能指标法,分析了白云石粉掺量对比抗压强度、比弹性模量及比干燥收缩量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石粉对不同龄期混凝土比抗压强度有不利影响,较大掺量(3%以上)比抗压强度贡献率基本小于0;白云石粉取代水泥用量在10%以内,其晶核作用能够弥补水泥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对混凝土弹性模量起到积极作用;掺入白云石粉抑制了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发展,掺量5%时抑制作用最佳,可见去白云石化反应对混凝土收缩进行了补偿。
崔钊玮杨靖韬刘荣桂
关键词:白云石粉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
干湿交替作用下受弯开裂钢筋混凝土梁内氯离子侵蚀特性
为了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受弯开裂混凝土内氯离子侵蚀机理及其分析方法,对两两自锚并保持开裂状态下的混凝土梁进行氯盐溶液干湿循环试验.借助15和30次干湿循环的两次取样结果,分析完好截面、裂缝截面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氯离子...
陆春华刘荣桂崔钊玮延永东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硫酸盐环境下氯离子在预应力混凝土中的传输被引量:7
2013年
合理确定氯离子扩散系数,对研究预应力混凝土在沿海及西部盐碱地区环境下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相似理论,综合考虑毛细孔隙率、硫酸根抗压抗蚀系数、氯离子结合能力、时间依赖性常数等影响,提出氯离子在预应力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下的扩散模型,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的对比,发现试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率、应力水平影响系数及时间依赖性常数对氯离子在预应力混凝土中的扩散性能影响较大,其次是硫酸盐抗压抗蚀系数,最后是硫酸盐影响下的氯离子结合能力。研究发现:孔隙率的减小能有效地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刘荣桂李静刘奇东陈妤崔钊玮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预应力混凝土氯盐侵蚀模型及耐久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氯盐环境下氯离子侵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这一耐久性问题,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混凝土氯盐侵蚀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了几种典型的扩散方程,并改进了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模型.以氯离子扩散速度、表面氯离子浓度以及保护层厚度为分析变量建立了耐久性可靠度分析模型.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预应力混凝土耐久性.
刘荣桂崔钊玮陆春华殷惠光陈妤李静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耐久性
新工科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课程群育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2023年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形势和新实践,是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文章在综合分析混凝土结构课程群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目标有机融入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凝练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总结课程思政特色与成效,在此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结构课程群的高水平专业思政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育教融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优异的土木工程新型人才.
操礼林陆春华崔钊玮陈妤刘洋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课程群教学团队
横向弯曲裂缝对混凝土内氯离子侵蚀作用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分析了横向开裂混凝土内氯离子的侵入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修正Fick定律氯离子扩散模型,并对持续加载下的开裂钢筋混凝土梁构件进行了氯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试验采用浓度为5%的NaCl溶液,在进行15个干湿循环后,借助快速氯离子含量检测RCT(Rapid Chloride Testing)法,对各裂缝处不同深度的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开裂混凝土表层0~20 mm范围内氯离子含量出现峰值,故可取表层对流区深度为15~20 mm左右;2)当表面裂缝宽度小于0.3 mm时,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平稳增大,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当裂缝宽度大于0.3 mm后,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增大,氯离子侵入受对流作用的影响加大;3)受弯开裂混凝土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劣化因子与裂缝宽度有直接关系,建议采用二次幂函数或分段函数来进行描述。
陆春华张邵峰刘荣桂崔钊玮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干湿循环
泵送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试验被引量:11
2022年
为了克服机制砂的缺点,配制出适合泵送的中高强度等级的机制砂混凝土,考虑机制砂的物理特性,引入混合砂表观密度和骨料用量修正系数k对传统的配合比设计理论进行了修正,并通过加入适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来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黏聚性。设计并试拌了C50的混凝土,经调整骨料用量后得出了工作性优、适合泵送的机制砂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借此回归出骨料用量修正系数k的取值约为1.06。用此理论及方法试拌的另3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完全满足泵送要求,测试得到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也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提出的配合比设计理论与黄氏致密理论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延永东陶松涛庄志坚崔钊玮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性
SAP内养护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BP神经网络预测被引量:3
2023年
为研究高吸水性树脂(SAP)对不同石粉掺量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机制砂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掺量的SAP和石粉,对其开展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试验,并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对抗压强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随SAP掺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SAP掺量为0.08%时,抗压强度最高;不同石粉掺量下,掺入掺量为0.08%的SAP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特别是与掺量为9%石粉复掺时,抗压强度提升效果最好;不同石粉掺量下,混凝土抗折强度均随SAP掺量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SAP掺量为0.16%时,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因而复掺时的最佳掺量组合为0.16%SAP与6%石粉;通过对48组抗压强度试验数据进行预测,发现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结果较为吻合.
刘荣桂刘荣桂崔钊玮崔钊玮张邵峰张邵峰
关键词:机制砂混凝土高吸水性树脂石粉力学性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BIM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从当前新工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分析当前各高校在BIM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BIM教学的改革举措,致力于培养创新性、综合性、复合型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王猛崔钊玮雷丽恒
关键词:BIM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