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瑷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 目的:肺纤维化(PF)是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为代表的各种异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导致这类疾病不可逆发展致呼吸衰竭死亡的主要原因。除肺移植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肺纤维化的...
- 崔瑷
- 关键词:肺纤维化博来霉素间充质干细胞肺间质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肺毛细血管瘤病二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对2例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研究其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憋,影像学(CT及肺动脉造影)特点为双肺多发结节影,肺动脉增宽,组织学表现为灶状分布的肺间质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增生,小动脉肌性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病灶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表达上调,Ki-67阳性指数小于1%,p53阴性。结论肺毛细血管瘤病是一种肺毛细血管增生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肥大细胞数量和PDGFR—β上调有关。病理医师在肺毛细血管瘤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李雪金木兰韦萍代华平崔瑷张云岗刁小莉赵宏颖
- 关键词:血管瘤病
-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状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9年
-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慢性、进展性疾病,不同类型的ILD病因和病程各异,治疗和预后不同。目前的治疗措施对很多ILD患者来说仍不能逆转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是这类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ILD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结节病,呼吸困难程度、乏力以及抑郁、焦虑是影响这类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对ILD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这类患者生活质量的认识。
- 袁雪燕张慧黄莉茹崔瑷
-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 对哮喘患者进行血清IL-31和IL-32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1(IL-31)和白细胞介素-32(IL-32)在哮喘患者炎性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52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血清IL-31和IL-32的水平,以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31、IL-32分别为62.04±6.2pg/L,25.28±1.21p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血清8.65±2.25pg/L和0.81±0.08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恢复期血清IL-31、IL-32分别为34.07±4.2pg/L,15.13±0.72p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细胞因子IL-31、IL-32在哮喘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可能在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吴连君崔瑷赵昆孟德新
- 关键词:哮喘白细胞介素32
- 胶原血管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35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胶原血管病(CV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除有CVD病史或CVD相应特征外,突出的临床症状是胸闷、气短、咳嗽、咳痰,最常见的肺部体征为吸气末“Velcro”性捻发音。胸片/胸部HRCT显示以双下肺野弥漫网结节影改变为主,部分患者可见胸膜增厚。肺功能改变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障碍为特征,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或轻度过度通气。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最多,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肺功能、X线胸片和胸部CT均类似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应注意两者的鉴别。
- 卜小宁代华平叶俏崔瑷张洪玉
- 关键词:胶原血管病合并症肺间质纤维化症状胸片血气分析
- 脏器移植的肺部并发症
- 随着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脏器移植技术也日趋成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本文介绍了脏器移植的肺部感染并发症,阐述了脏器移植后的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
- 代华平崔瑷
- 关键词:脏器移植手术并发症肺部感染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大血管炎累及肺血管9例临床特点分析
- 目的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病因不清的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其主要分枝,50%以上的病例会有肺动脉受累,但本病较少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分析累...
- 崔瑷杨媛华翟振国王辰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6周龄SD大鼠的骨髓MSC。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第1—5组经气管注入5.0mg/kg博来霉素0.3Tnl,第1和第3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雄性大鼠MSC液0.2ml(细胞数为2.5×10^6个);第2和第4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0.2ml;第5组作为模型阳性对照,注射博来霉素后未给予其他处理;第6组作为模型阴性对照,经气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0.3ml代替博来霉素,未给予其他处理。于实验第28天统一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提取肺组织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雄鼠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以判断外源给予的MSC是否在雌性大鼠肺组织中存在。结果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和第7天给予MSC干预治疗后的大鼠肺脏病理改变均较对照组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评分分别为(1.0±0.2)分、(2.5±0.5)分和(1.6±0.5)分、(2.3±0.8)分;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83±17)μg/mg、(96±20)μg/mg和(123±32)μg/mg、(127±34)μg/mg,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较第7天给予MSC其作用更明显。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给予MSC组的大鼠肺组织可以检测到sry基因。结论外源给予的MSC可以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在肺损伤早期给予MSC干预的疗效更好。
- 崔瑷代华平戴建武庞宝森牛淑洁吕月平王辰
- 关键词:肺纤维化博来霉素干细胞羟脯氨酸
- 呼吸科非血栓住院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 2021年
- 背景与目的: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有明显的帮助作用,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很多非血栓性疾病也可见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一步评价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部住院患者,排除其中合并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及诊断不清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住院当天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按照出院时确定诊断对患者进行分组,评价D-二聚体在呼吸系统各疾病中检测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65例患者,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26例;其他患者339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癌以及肺结核。VTE组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1800.3 ±1686.8 ng/ml)显著高于非VTE组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1050.3 ±1425.4 ng/ml) (p = 0.001),但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VTE与结核和肺癌无差异。无论是结核、肿瘤,还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不伴有胸腔积液的患者显著升高。用来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96 (95%置信区间:0.571~0.968)。临界值为1720 ng/ml,灵敏度为69.2%,特异性为83.3%。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对于鉴别VTE与其他非血栓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价值有限,尤其是结核和肿瘤。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TPE明显升高,其水平显著超过MPE,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作为鉴别TPE和MPE的一个辅助指标。
- 王志强刘珍慧崔瑷
- 关键词:D-二聚体胸腔积液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
- 为探讨引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和转化的原因,以寻找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采用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6周龄SD大鼠80只的MSC,随机分为10组(8只/组),第1-9组经气管注入博莱霉素,于实验第1天经尾静脉/经气...
- 崔瑷王辰代华平庞宝森牛淑洁吕月平戴建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