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俊涛

作品数:82 被引量:511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0篇微生物
  • 16篇土壤
  • 11篇降解
  • 7篇真菌
  • 7篇溶磷
  • 6篇肥料
  • 5篇生物肥
  • 5篇生物肥料
  • 5篇生物降解
  • 5篇微生物肥
  • 5篇微生物肥料
  • 5篇污染
  • 5篇黑土
  • 5篇腐殖质
  • 4篇玉米
  • 4篇菌剂
  • 4篇胡敏酸
  • 4篇光谱
  • 4篇杆菌
  • 3篇芽孢杆菌

机构

  • 78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长春职业技术...
  • 5篇长春市农业学...
  • 5篇吉林省嘉博生...
  • 4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吉林特产高等...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沧州市农林科...
  • 1篇吉林省水土保...
  • 1篇吉林省土地勘...
  • 1篇通化农业学校

作者

  • 78篇崔俊涛
  • 19篇窦森
  • 16篇王呈玉
  • 10篇刘淑霞
  • 8篇王玉军
  • 5篇马秀兰
  • 5篇张伟
  • 4篇周岳溪
  • 4篇关松
  • 4篇蒋进元
  • 4篇张羽
  • 3篇王继红
  • 3篇张晋京
  • 3篇曹国军
  • 3篇李明堂
  • 3篇赵晓松
  • 3篇赵成爱
  • 3篇王铁媛
  • 2篇朱伟宁
  • 2篇窦立军

传媒

  • 17篇吉林农业大学...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生物技术世界
  • 3篇科技信息
  • 3篇科技视界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 (Naum.) Syd.对黄瓜霜霉病的诱导免疫作用被引量:16
1996年
本研究以多年筛选出的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manschurica(Naum.)Syd.为诱导菌,在黄瓜植株的3~4叶期,采用茎部注射、喷雾和灌根等三种诱导接种方法,诱导植株产生诱导抗性,测定东北霜霉菌对黄瓜霜霉病的免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霜霉菌免疫作用的强弱与诱导接种方法有关。在3种诱导接种方法中,以注茎诱导接种法的免疫作用最强,使黄瓜植株产生的系统保护作用最明显,表现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病始期较对照株向后推迟12~13天,平均病情指数降低17.6;喷雾诱导接种的免疫作用较弱;而灌根诱导接种法。
骆桂芬崔俊涛张莉高郁芳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免疫作用
死亡放线菌细胞对土壤中碱提取物及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究添加死亡的放线菌细胞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碳、碱提取物及组分形成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灰色链霉菌和黑钙土为供试材料,设置添加死亡菌体组和对照组(ck)2个处理,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期间,添加组微生物量碳、"碱提取物质-C"(类似于胡敏酸和富里酸总和)及"碱溶酸溶组分-C(类似于富里酸)"含量一直明显高于对照。培养后期(50 d),添加组和ck中的微生物量碳相对含量分别为0.98%、0.71%;添加组"碱提取物质-C"、"碱溶酸不溶组分-C"(类似于胡敏酸)以及"碱溶酸溶组分-C"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2.89%、4.10%、28.79%;而对照组分别为26.38%、7.39%、18.99%。同时,"碱溶酸不溶组分"2组无显著差异。说明死亡放线菌细胞能促进微生物量碳、碱提取物质以及"碱溶酸溶组分"的形成但对"碱溶酸不溶组分"影响不明显。
蔡甜高士珩赵颖陈泽程伟崔俊涛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
中国东北林区网柄菌属的分类研究
崔俊涛
接种真菌对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本文针对青霉、木霉和曲霉在土壤腐殖物质(HS)形成中的作用问题,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研究C3作物土壤(暗棕壤)添加C4植物物料(玉米秸秆)和C4作物土壤(黑土)添加C3植物物料(小麦秸秆)培养条件下,分别接种真菌和全菌(...
邵晨窦森朱伟宁崔俊涛
关键词:真菌土壤腐殖质组分胡敏酸有机物料
文献传递
两株自养型氨氧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以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程的生物膜为菌源,采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等微生物学手段,筛选出2株自养型氨氧化细菌A.P-7和A.P-8,并将其转接至液体分离培养基中培养17 d,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菌株A.P-7和A.P-8的氨氮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对2株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2株菌与假单胞菌属成员相似.进一步测定2株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进行同源性检索分析,并通过MEGA 4.0软件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株菌均属于假单胞菌属,与门多萨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9%以上.
窦立军蒋进元黄永亨周岳溪崔俊涛李越
关键词:氨氧化细菌克隆系统发育
人参根际防病促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活性被引量:9
2017年
为开发防病促生生物菌肥种质资源,采用对峙培养法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拮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放线菌,鉴别培养基筛选,结合分光光度计法,定性定量测定其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产铁载体等促生活性,并对该放线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获得1株具有较强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与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的亲缘关系最近,将其命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菌株DC-A;同时该菌具有较强的产IAA、溶磷和产铁载体促生活性,可以为后续防病促生菌剂的研制提供新的材料。
王呈玉张浩崔俊涛焉莉王玉军王继红王艳红
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吲哚乙酸铁载体分子鉴定拮抗活性
1株溶磷青霉的溶磷特性及抗真菌作用
2024年
以1株多功能的溶磷青霉(Penicillium sp. 18)为研究对象,在纯培养条件下,对其溶磷和聚磷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溶磷青霉能够利用难溶的Ca_(3)(PO_(4))_(2),AlPO_(4),FePO_(4)为唯一磷源生长,并表现出溶解难溶磷酸盐释放有效磷的特性,在培养的第5天,溶液中有效磷质量浓度分别达到392.27,53.37,62.84 mg/L;溶磷青霉与已报道的溶磷菌株的区别为具有聚磷特性,在好氧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生物量和摄磷量均呈增加趋势,在培养第5天时,菌体干质量及摄磷量分别为1.65 g和16.89 mg/L,溶液中84%的有效磷被吸收到菌丝体内,形成大量多聚磷酸盐,即异染颗粒;不同碳源、氮源和环境因子对青霉菌株的生长和摄磷作用影响不同;在生长繁殖方面,葡萄糖和铵盐具有促进作用;摄磷方面,小分子有机酸(乙酸盐和丙酸盐)和好氧条件下有利于其摄磷。分析和讨论青霉菌株的聚磷特性及其驱动因素,提出根据聚磷菌“好氧吸磷、厌氧释磷”特性,在生产实践中,通过耕作、灌溉或水旱轮作等农业措施调节土壤溶解氧的含量,调控该类菌株在土壤无机磷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而调节土壤有效磷含量,改善作物的磷素营养状况和提高磷肥利用率。
尚宁张伟王丽李孝军马桂云崔俊涛
关键词:青霉菌溶磷特性抗真菌作用
新农科背景下草业科学专业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4年
在新农科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产学研用融通共促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本文以草业科学专业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现状,积极探索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措施,具体包括重视知识系统性和前沿性,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多维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特色一流农业大学提供参考。
王呈玉崔俊涛黄宁
关键词:农业微生物学草业科学农林教育
细菌菌体对白浆土腐殖质转化的影响
2017年
采用白浆土为供试材料,利用混皿法对白浆土土样进行筛菌,将筛选得到的优势菌种进行发酵,设置1%,3%,5%三种不同比例的菌体接种量,在相同条件下与培养好的白浆土进行共培养,探究细菌菌体对白浆土中水溶性腐殖质转化的影响,为土壤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和土壤有机培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各处理WSS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其中添加1%细菌菌体的处理有机质含量波动最为平缓,先降低后增加,添加3%细菌菌体的处理在30d开始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添加5%细菌菌体,有机质含量在30d开始增加,在60d开始下降,各处理的土样中,有机质含量在120d内始终高于对照水平。(3)各处理的土壤当中的HE含量都是在加入细菌菌体后明显增加,然后下降,其中添加3%细菌菌体处理中的HE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各处理的HA含量都是不断降低,其中添加1%和3%菌体的处理中HA含量降低速度快。培养结束后,各处理FA含量变化不明显。(4)培养初期,细菌菌体的繁殖促使各处理土样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大,然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微生物量碳的相对含量在添加不同比例的细菌菌体后均高于对照组,且添加1%细菌菌体的处理组微生物量碳的相对含量最高。
陈泽赵颖高士珩孟敬洋王威程伟崔俊涛
关键词:白浆土细菌
微生物对黑土添加麦秸后腐殖质结构特征影响的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微生物对黑土添加麦秸后腐殖质结构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溶性物质(WSS)的结构和官能团数量受微生物影响较大。细菌有利于提高WSS中脂肪族烷烃类物质含量,其他处理结果相反。(2)放线菌在减少土壤富里酸(FA)羟基含量的能力最强,而真菌对FA的"净生成"能力最强,其有利于提高土壤FA中羧基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除混合菌外,其他处理均有利于土壤FA中多糖的降解,且速率大于脂类分解。(3)除混合菌外,其他处理均有利于降低土壤胡敏酸(HA)中脂肪族烷烃类物质的数量。真菌可有效提高土壤HA的羧基含量,而细菌作用相反。微生物可消耗和利用HA中的多糖类物质,促使植物残体类腐殖质向土壤成熟腐殖质转化。
王帅窦森刘艳丽李慧敏崔俊涛张伟王呈玉
关键词:微生物黑土腐殖质红外光谱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