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一季稻
  • 7篇季稻
  • 4篇气象
  • 4篇作物
  • 4篇高温
  • 3篇水稻
  • 3篇气候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业务化
  • 2篇生长季
  • 2篇农业
  • 2篇农作
  • 2篇农作物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热害
  • 2篇涝灾
  • 2篇高温热害
  • 1篇稻麦

机构

  • 20篇安徽省气象局
  • 4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安徽省气候中...
  • 2篇合肥市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安徽省气象科...

作者

  • 21篇岳伟
  • 6篇姚筠
  • 6篇马晓群
  • 6篇杨太明
  • 5篇陈金华
  • 5篇许莹
  • 3篇曹雯
  • 3篇陈晓艺
  • 3篇王晓东
  • 2篇吴文革
  • 2篇段春锋
  • 2篇阮新民
  • 2篇占新春
  • 2篇邓斌
  • 1篇王胜
  • 1篇丁霞
  • 1篇吴文玉
  • 1篇孔令聪
  • 1篇吴丹娃
  • 1篇柳军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2009年高...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被引量:29
2019年
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模式自然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江淮区域不同地区多年多点水稻-小麦种植模式高产试验数据分析,明确两熟制季节间资源分配特征、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7年小麦季和周年辐射均呈降低趋势,水稻季沿淮和江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小麦季积温呈增加趋势、水稻季大部分呈降低趋势,周年沿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江淮和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降雨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总体呈增加趋势。江淮地区周年辐射量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辐射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3.1%、51.9%,籼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5.0%、49.8%。江淮地区从北向南累积积温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积温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为38.5%、67.3%,籼稻-小麦模式为40.7%、65.1%;小麦季、水稻季降雨分配率在2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沿淮地区为32.8%、70.5%,江淮地区为40.8%、64.7%,沿江地区为46.2%、57.2%。当前生产模式下,江淮区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以水稻产量所占比重最高,平均为57.0%。小麦季积温生产效率沿淮地区显著高于江淮地区和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水稻季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小;周年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且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区域间作物光能生产效率差异较小,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降雨生产效率变异较大,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以沿淮地区大于江淮地区,显著高于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应以合�
杜祥备孔令聪习敏吴文革陈金华岳伟
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损失定量评估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对安徽省一季稻涝灾的主要致灾因子及其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降水量、雨日和作物实际蒸散等的作用,确定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指标,构建反映一季稻涝灾程度的涝灾损失评估模型。
许莹马晓群岳伟
关键词:一季稻
安徽省稻米气候品质评价方法被引量:4
2022年
为科学评价区域稻米气候品质提供技术支撑,该研究基于2008—2018年安徽省区域性试验稻米品质资料及对应站点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明确了稻米品质形成关键期和最佳温度,建立了中籼和中粳稻米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利用2018年分期播种试验稻米品质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籼和中粳稻米品质形成关键期分别为齐穗后33 d和36 d,稻米品质形成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4.8℃和23.0℃。将稻米气候品质划分为“特优”“优”“良好”“一般”4个等级,对应中籼稻米气候品质指数(I_(ACQ))范围分别为:I_(ACQ)≥3.40、3.09≤I_(ACQ)<3.40、2.73≤I_(ACQ)<3.09、I_(ACQ)<2.73,中粳稻米气候品质指数范围分别为:I_(ACQ)≥3.36、3.08≤I_(ACQ)<3.36、2.68≤I_(ACQ)<3.08、I_(ACQ)<2.68。经验证,与实际等级相比,模型计算得到的中籼和中粳稻米气候品质等级准确率均为80%。该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中籼和中粳稻米的气候品质评价工作。
岳伟岳伟曹强占新春占新春阮新民郁凌华
关键词:农业作物水稻稻米品质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初探
对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等级预报做了一定研究,初步划分出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等级。
姚筠岳伟杨太明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一季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4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气象数据,分析安徽省一季稻沿淮、江淮、沿江3个主产区生长季平均气温、≥10℃积温、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等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变化对一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安徽省一季稻3个主产区生长季平均温度、≥10℃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沿淮地区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江淮、沿江地区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日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高温热害对一季稻气象产量均为副作用,≥10℃积温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岳伟曹雯杨太明吴文革陈刚
关键词:温度一季稻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及产品可视化技术应用
杨太明刘家成姚筠沈光斌陈金华吴丹娃郑兆阳岳伟祁宦江胜国
该项目基于安徽省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发了安徽省主要农作病虫害发生气象等级预报模型,为安徽省开展病原体虫害发生气象发生气象条件预报提供预报方法和预报产品,并通过对病虫情信息的综合处理,以视频、网络、纸...
关键词:
关键词:农作物
安徽省一季稻涝灾判别指标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涝灾是影响安徽省一季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21个台、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和一季稻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以及典型涝灾年一季稻减产的致灾因子,确定了综合考虑降水量、雨日和作物实际蒸散等作用的安徽省一季稻涝灾损失指标和分级标准,并应用该指标统计分析了安徽省一季稻近45a来不同程度涝灾发生的频率,结果显示,沿淮地区是涝灾的多发区。
许莹马晓群岳伟
关键词:一季稻
多源土壤水分监测资料综合应用与分析系统
陈金华杨太明王晓东岳伟陈晓艺吴文玉张建军李德柳军
该项目基于当前人工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并行之现状,研发土壤水分监测资料应用与分析系统,实现各类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规范化存储,并根据业务服务需求,实现多源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分析与业务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实...
关键词: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
高温对安徽省水稻汕优63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水稻关键生育期高温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效果与机理,利用安徽省农科院2000—2004年水稻汕优63分期播种试验发育期资料、产量结构资料和相应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为基本数据源,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了水稻汕优63不同生育阶段内高温日数、危害积温、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和高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结实率、千粒重在各关键生育期均有影响,其中幼穗形成期、孕穗期高温对结实率、千粒重的主要影响是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而抽穗灌浆期高温时段夜晚温度的高低与结实率、千粒重大小密切相关。
岳伟马晓群
关键词:结实率千粒重
气温对安徽省刺槐物候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评估气温变化对安徽省木本植物的可能影响,根据安徽省宣城、合肥、滁州、凤阳、宿州5个台站1992-2008年的物候和气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安徽省近17年来刺槐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7年来,安徽省的刺槐的春季物候期明显提前,秋季物候期明显推迟,从而导致整个生长季延长。温度对物候期变化的影响显著:前一年秋季(9-11月)在春季物候期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气温升高,可导致春季物候期提前0.4~3.1 d/℃,平均提前1.5 d/℃;而在4-7月秋季物候受温度影响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升高,可导致秋季物候期推迟4.4~4.6 d/℃,平均推迟4.5 d/℃。
许莹高金兰岳伟
关键词:刺槐气温物候相关系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