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辉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肠癌
  • 5篇细胞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癌
  • 4篇树突
  • 3篇移植瘤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裸鼠
  • 3篇抗原
  • 3篇T淋巴细胞
  • 2篇代人
  • 2篇杀瘤
  • 2篇杀瘤效应
  • 2篇皮下
  • 2篇皮下移植
  • 2篇皮下移植瘤
  • 2篇葡萄球菌

机构

  • 7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贺子彪
  • 7篇宋辉
  • 7篇杨伟明
  • 7篇焦保庭

传媒

  • 2篇贵州医药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体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的杀瘤效应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自体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杀瘤效应。方法:取结肠癌患者原发病灶手术标本,贴壁法培养获取结肠癌细胞,制备肿瘤抗原。分离同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DC,用肿瘤抗原修饰。尼龙棉柱过滤获取外周血T淋巴细胞。将肿瘤抗原修饰的DC与T淋巴细胞按1∶100的比例共孵12h、24h、36h、48h,MTT法观察T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肿瘤抗原修饰36h后,DC的CD11c、CD80、HLA-DR表达均较修饰前增高,并且高于肿瘤抗原修饰24h、48h的DC(P均<0.05)。肿瘤抗原修饰36h的DC与自体T淋巴细胞按1∶100共孵育36h,T淋巴细胞的肿瘤细胞杀伤率大于共孵育12h、24h、48h组(P均<0.05)。结论:肿瘤抗原修饰的DC在体外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活性,以DC∶T淋巴细胞为1∶100共孵36h时,T淋巴细胞活性最高。
焦保庭杨伟明宋辉贺子彪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抗癌效应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后在裸鼠体内的抗癌效应。方法通过皮下移植法建立裸鼠模型,按治疗次数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加强组;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出DC,以肿瘤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DC;DC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DC激活的T淋巴细胞经用该患者结肠腺癌细胞建立的裸鼠模型的尾静脉注入,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摄食、活动状况。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接种第60天,对照组、治疗组及加强组肿瘤大小分别为(3899±22)mm3、(1301±16)mm3、(392±18)mm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及加强组移植瘤生长均受到抑制(P=0.000);与治疗组相比,加强组移植瘤生长抑制更明显(P=0.000)。结论同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和T淋巴细胞共孵后能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这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贺子彪杨伟明焦保庭宋辉
关键词:树突细胞结肠癌免疫疗法裸鼠抗癌
原代大肠癌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原代大肠癌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消化法和贴壁法培养原代大肠癌细胞,观察影响因素。结果原代大肠癌细胞能否培养成功与取材、培养方法及培养液等密切相关。结论标本取材、培养方法等对培养能否成功有重要影响。
焦保庭杨伟明贺子彪宋辉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培养
原代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直接贴壁法将新鲜人结肠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反复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使之纯化。纯化后的结肠癌细胞接种于裸鼠左侧腋处皮下。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摄食、活动状况。实验结束后取移植瘤以HE染色和CEA及CK20免疫组化检验。结果本实验原代结肠癌细胞可以在裸鼠皮下存活,接种后第8天见有移植瘤形成,成瘤率为80%。病理切片显示组织细胞排列成不规则腺体状,有核分裂相。CEA及CK20检验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人结肠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结肠癌奠定了基础。
贺子彪杨伟明焦保庭宋辉
关键词: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原代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大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上升趋势。为深入研究结肠癌的发生机制以及有效地抗肿瘤治疗,以往研究较多的是人结肠癌细胞株移植瘤动物模型,
贺子彪杨伟明焦保庭宋辉
文献传递
体外联合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抗癌效应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联合抗原诱导后的免疫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DC,时效实验中分时段以肿瘤抗原修饰DC,取最佳组与T淋巴细胞共孵不同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量效实验中将肿瘤抗原和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SEB)在上一步得出的最佳时间内修饰DC,取最佳组按不同比例(DC:T淋巴细胞)来共孵上一步得出的最佳共孵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时效实验组抗原修饰36 h组DC特有分子表达最高,对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率也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35.92±0.71 vs 14.85±1.24.35.92±0.71 vs 9.68±1.25.35.92±0.71 vs 17.97±1.01.35.92±0.71 vs 20.32±0.92,P<0.05),量效实验组联合抗原修饰第7天(SEB:100μg/L)DC表达DC特有分子最高,在联合修饰组内,以1:100组的杀伤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47.70±2.84 vs 28.99±6.95.47.70±2.84 vs 40.02±3.65.47.70±2.84 vs 34.55±3.21,P<0.01).结论:体外DC抗原修饰和递呈的最佳时间都是36 h,联合应用超抗原SEB的最佳值100 ug/ L.DC与T淋巴细胞的最佳共孵比例是1:100.
贺子彪杨伟明焦保庭宋辉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结肠癌
超抗原和肿瘤抗原修饰树突状细胞的杀瘤效应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测定经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和结肠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方法:结肠癌手术标本体外培养出结肠癌细胞并鉴定之,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诱导为DC;尼龙棉柱过滤获取T淋巴细胞;肿瘤抗原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B联合修饰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为刺激细胞,自体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相同时间下以不同比例共同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结果:诱导出表达CD11c,CD80,HLA-DR分子的DC,经结肠癌肿瘤抗原和SEB联合修饰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结肠癌肿瘤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100μg/LSEB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的DC以1:100比例与T淋巴细胞共孵后的杀伤肿瘤细胞效应最强。结论:SEB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肿瘤抗原修饰DC的活性。
宋辉杨伟明焦保庭贺子彪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结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