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豫红
- 作品数:2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豆新品种——垦鉴北豆4号
- 2006年
- 迟玉宏史建辉宋豫红宋来成韩利强李筱静
- 关键词:大豆杂交选育母本父本
-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其特点危害面积大,毁灭能力性强。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于地头、田间低洼或积水处。由于发病规律的特殊性,一种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控制该病害,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防治措施。
- 韩利强王梓贞宋丽双宋豫红史建辉宋来成
-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控制病害
- 大豆新品种北豆4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5
- 2011年
- 介绍了北豆41号大豆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引种、试繁提供一些依据,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 宋来成李树春宋豫红史建辉韩利强
- 关键词:大豆选育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作物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 2011年
- 农业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生存来源和物质基础,农业要发展,就离不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农业生产力革命的新途径。
- 孙波王梓贞韩利强宋豫红史建辉宋来成
- 关键词:作物栽培农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
-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用重复内分组试验设计,针对主要生态性状进行了3年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在北安地区全生育期为127. 3 d(96. 8~143. 0 d),当地最适宜熟期组为MG00组,全生育期平均为117. 4 d。地上部生物量随熟期组变晚而增大,产量则为当地最适宜熟期组(MG00)最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遗传率超过75%,遗传进度相对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遗传率超过60%,遗传进度相对较低。同时探讨了北安地区大豆育种目标及第一亚区种质群体遗传构成,并选出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为该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 宋豫红白艳凤包荣军王燕平单利民任海祥谭淑玲傅蒙蒙王晓梅赵团结杜维广盖钧镒
- 关键词:东北大豆生态性状熟期组
-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北豆33号被引量:1
- 2010年
- 韩利强徐德峰宋豫红史建辉宋来成
- 关键词:早熟高产大豆
- 国审品种北豆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 2008年
- 北豆7号系2006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稳产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13d左右,单产2488.5kg/hm2左右。籽粒粗脂肪含量20.76%,粗蛋白含量38.79%,百粒重20g左右。栽培上做到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 李筱静韩利强宋来成宋豫红史建辉
-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
- 大豆新品种北豆4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4
- 2011年
- 大豆新品种北豆43号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种植。
- 韩利强宋来成史建辉宋豫红李筱静
-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北豆4号
- 2007年
- 仲伟新宋来成韩利强宋豫红史建辉魏长贵
- 关键词:高产优质大豆抗病农业科学
- 大豆北99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北9939是新疆农科院粮作所采用联合育种模式,于2002年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业科学科研所引进,经过异地鉴定,选择培育的早熟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7.0%(干基),脂肪含量22.8%(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小,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受环境影响较大。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400.05kg/hm^2,较对照阿豆1号增产8.6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62.05kg/hm^2,比对照阿豆1号增产2.67%,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
- 季良徐玉花彭琳单利民宋豫红
- 关键词:选育早熟高产高油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