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彤 作品数:58 被引量:235 H指数:9 供职机构: 佳木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多学科交叉主题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前,相关的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在开设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大多数高校教学结构单一化,授课方式传统化,主要采取的是课堂灌输的传统教育模式,致使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近几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大变革和医药行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都很难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高素质的要求。面对此状况,高等院校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主题教学法进行多学科交叉,积极拓展思维,创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新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孙维彤关键词:主题教学法 药学专业 一种中药减压蒸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药减压蒸馏装置,属于蒸馏罐技术领域,包括蒸馏罐,蒸馏罐顶部连通有收集组件、加料组件,所述蒸馏罐底部设置有排渣组件,蒸馏罐内壁固接有加热板;蒸馏罐顶部固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接有搅拌轴,搅拌轴远离电... 沈士博 孙维彤烟酸-辛伐他汀温敏凝胶的制备及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制备共载烟酸(NA)和辛伐他汀(SV)的PLGA-PEG-PLGA温敏凝胶(NA-SVPEP-HDs),研究其对高脂模型大鼠的体内降脂效果。溶剂挥发法制备NA-SV-PEPHDs,对其基本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通过药效学实验验证双药联用温敏凝胶的降脂作用。制备的NA-SV-PEP-HDs呈类球形,分散均匀,粒径为(61.8±1.47)nm,PDI为0.203±0.098,Zeta电位为(-1.01±1.83)mV,其中NA和SV的包封率为(95.8±0.50)%和(83.8±0.20)%,载药量为(12.31±0.36)%和(0.45±0.02)%;4℃放置比室温下稳定,体外释放显示NA-SV-PEP-HDs释药稳定且具有缓释作用;在药效学实验中,NA-SV-PEP-HDs组的大鼠肝脏组织和血脂水平变化显著。温敏凝胶载药系统,达到了药物的缓释作用;且NA-SV-PEP-HDs的降血脂效果优于SV单药组,为降脂药物新剂型提供理论参考。 王超 孙维彤 付琳 张向宇关键词:烟酸 辛伐他汀 降血脂作用 一种甲磺酸达拉非尼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甲磺酸达拉非尼缓释片,它是由下列原辅料制得:甲磺酸达拉非尼1份、缓释骨架材料0.3~0.9份、助流剂0.05~0.11份、填充剂1.1~3.1份、粘合剂1~6份,按照本发明制得的甲磺酸达拉非尼缓释片主药甲磺酸达拉非尼... 孙维彤 吕佳书文献传递 基于多维互动模式的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年 着眼新医科要求,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立足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药学专业在实际,基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其与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契合之处,以建构完善“通识基础+专业拓展+职业提升”的三阶段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科学创设教学情景,推进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让学习难起来,推动高阶性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活起来,进行创新性教育;优化学习过程,让学生忙起来,提高课程挑战度;优化质量保障,让效果实起来,持续改进培养质量。 孙维彤 杨春荣 苏瑾 平洋 胡艳秋关键词: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药学专业 创新型人才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大小、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形态表征;使用桨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59.6±2.95)nm,PDI为0.175±0.014,Zeta电位为-24.3±0.23,平均载药量为(16.5±0.04)%,平均包封率为(95.3±0.02)%;姜黄素以无定形存在;30 min时纳米混悬液累积溶出达(97.4±3.46)%,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结论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稳定性良好,为改善姜黄素溶解性差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高春玲 张昕宁 王岩松 华宇轩 李朋菲 暴大林 孙维彤关键词:姜黄素 沉淀法 纳米混悬剂 体外释放 PCR-DGGE法测定纳米山药多糖靶向制剂对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采用PCR-DGGE法探讨纳米山药多糖靶向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方法以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大鼠结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靶向制剂组和自然恢复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灌胃10d后处死所有大鼠,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总DNA,PCR-DGGE方法检测样本菌群DNA。将所有数据收集得到DGGE凝胶,采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相似性和多样性分析,观察纳米山药多糖靶向制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样本提取总DNA浓度值(ng/μL)分别为:靶向制剂组(0.180±0.005)和常规治疗组(0.175±0.006)高于自然恢复组(0.072±0.001)(P<0.05),与正常水平(0.182±0.006)相近;DGGE的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为:靶向组(23.95±2.36)和常规治疗组(24.00±1.68)的条带丰富度大于自然恢复组(19.57±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近正常对照组(25.87±2.10)。结论纳米山药多糖靶向制剂组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具有显著的调整作用,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于莲 徐新 张磊 苏瑾 李守君 孙维彤 胡艳秋 平阳 马淑霞关键词:结肠靶向制剂 PCR-DGGE 非诺贝特微球对高血脂模型大鼠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非诺贝特对高血脂症模型大鼠降脂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非诺贝特缓释微球载药量,进行体外释放及动物体内药效学研究等,经验证在体内具有缓释降脂作用。制备所得非诺贝特微球粒径大小均一。药物的体外释放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对高血脂症具有显著降脂疗效,体内高血脂动物模型的降脂试验得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为非诺贝特新剂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付琳 苏瑾 杨春荣 孙维彤 张向宇 孟祥祎 张杰关键词:PLGA 非诺贝特 微球 药效学 吡非尼酮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脂质体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各组织中吡非尼酮的浓度。结果:吡非尼酮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吡非尼酮药时曲线AUC是对照组的1.82倍,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吡非尼酮脂质体组在小鼠心、肝、脾、肺、肾中吡非尼酮浓度分别在0.5h、4h、0.5h、4h、0.2h达最高后开始降低,静脉注射吡非尼酮脂质体后4h内肺中吡非尼酮的平均浓度较其他组织中显著升高。结论:载药脂质体明显改变吡非尼酮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在小鼠组织中的靶向定位特征,吡非尼酮脂质体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特征。 胡艳秋 胡俊华 于莲 苏瑾 杨春荣 孙维彤 平洋关键词:吡非尼酮 脂质体 药代动力学 姜黄素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姜黄素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mPEG2000-Cur-NLC)处方,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mPEG2000-Cur-NLC,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以混合脂质的用量、乳化剂的用量和脂药质量比为考察对象,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其最佳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包封率、zeta电位及体外释放。结果最优处方为混合脂质用量为质量分数2.5%、乳化剂的用量质量分数3.5%和脂药质量比40∶1,按最优处方制备的m PEG2000-Cur-NLC粒径为(135.33±2.52)nm、包封率为(96.70±0.146)%、载药量为(2.41±0.587)%,体外释放72h药物累积释放量为58.37%,呈缓释释放,Weibull方程拟合结果最好。结论 m PEG2000-Cur-NLC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是可行的,体外缓释效果良好。 杨春荣 王莹 慎爱民 孙维彤 赵新辰 汤小雨关键词:姜黄素 体外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