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义梅

作品数:22 被引量:58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油田
  • 6篇油气
  • 4篇油气运移
  • 4篇运移
  • 4篇双河油田
  • 3篇德南洼陷
  • 3篇三角洲
  • 3篇三角洲前缘
  • 3篇扇三角洲
  • 3篇扇三角洲前缘
  • 3篇剩余油
  • 3篇气藏
  • 3篇前缘
  • 3篇下第三系
  • 3篇储层
  • 2篇地震勘探
  • 2篇断层
  • 2篇油藏
  • 2篇油层
  • 2篇运移通道

机构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中国石化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作者

  • 22篇孙义梅
  • 15篇陈程
  • 5篇田世澄
  • 3篇肖玉茹
  • 3篇贾爱林
  • 3篇项希勇
  • 3篇何会强
  • 2篇何峰煜
  • 2篇张兴国
  • 2篇曹忠祥
  • 1篇何东博
  • 1篇唐俊伟
  • 1篇苏建栋
  • 1篇韩春明
  • 1篇杨春峰
  • 1篇柳忠泉
  • 1篇王瑞华
  • 1篇邓宏文
  • 1篇邱坤态
  • 1篇贾曙光

传媒

  • 3篇现代地质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2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河南石油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勘探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田开发后期扇三角洲前缘微相分析及应用被引量:44
2001年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井网的基础。充分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等资料 ,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沉积微相及其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 5种微相砂体。微相砂体形状、规模及空间分布决定了注采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和完善程度 ,微相类型及其分布控制着油水井的产液及吸水能力 ,控制着注入水的地下运动方式 ,因此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 ,找准剩余油富集区 ,调整和部署注采井网 。
陈程孙义梅邓宏文
关键词:扇三角洲非均质性注采井网
扇三角洲前缘储集层精细骨架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04年
储集层的微相砂体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井网的基础。为了满足油田开发后期预测剩余油分布的需要,根据双河油田地质条件提出了扇三角洲前缘储集层精细骨架模型建立方法。精细骨架模型是建立在沉积学原理、微相砂体识别标准、微相砂体分布规模、河道密度和特殊砂体的形成条件等地质研究基础上的,然后综合运用各种地质知识确定微相砂体的边界和内插微相砂体。通过解剖双河油田小井距资料建立了微相砂体的宽度与厚度的关系和河道发育定量规律,并建立Ⅳ油组2小层骨架模型。提出的方法对其它同类油田的储层精细描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程孙义梅
关键词:扇三角洲储集层地质模型双河油田
砂岩孔隙结构分数维的成因意义及应用
1993年
以往,砂岩孔隙结构常被简化为各种规则的欧氏模型。实际上,砂岩孔隙的表面形状与孔径分布极不规则,是一种分形结构。
孙义梅陈程
关键词:砂岩孔隙结构分数维
安棚油田深层系水平主应力方向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在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低渗透油藏中,对地层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认识上一直存有争议。根据岩心观察和定向取心资料认为:该深层系储集层天然裂缝较发育,为两组呈“x”相交的裂缝,一组走向为20~40,°另一组为80~100,°力学性质为剪性或张剪性,并据此推断裂缝形成时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60°左右。由于布井时受地层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东西观点的影响,目前深层系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已成为注入水单向突进的方向,造成油井水淹加速。因此,提出调整措施:通过油井转注或补打新的水井将原来东西向的注水井排调整为北东向的注水井排,抑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系数,以改善开发效果。
陈程孙义梅敬国超毕生邱坤态苏建栋
关键词:泌阳凹陷低渗透油气藏注水
二氧化碳气藏与岩浆幔源流体——以临清坳陷东部梁古1井区二氧化碳气藏为例被引量:4
2001年
何会强田世澄张兴国孙义梅曹忠祥项希勇逄建东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藏无机成因变质成因
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5
2003年
油田开发后期,厚油层内夹层是控制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合理调整层内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的基础,因此研究夹层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水淹测井解释、数值模拟和生产动态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河油田厚油层内部夹层发育,夹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或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砂砾岩、泥粉质砂砾岩;夹层的物性上限是:渗透率为20×10-3μm2,孔隙度是12 5%;各类夹层具有明显的电性特征,可以利用自然电位的异常幅度和微电极幅度差判别夹层,判别成功率达95 6%;夹层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布模式:随机型、过渡型、连续型,体现了夹层在厚油层内纵向、横向和平面分布的差异性;夹层阻碍了重力驱替,降低了波及体积系数,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但可以利用夹层采用选择性射孔、局部细分层系、封堵高含水层等措施挖掘剩余油,在双河油田稳油控水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陈程孙义梅
关键词:厚油层夹层注水结构产液结构
底水油藏开发中夹层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从研究底水突入油井的机理出发 ,讨论了底水上窜绕过夹层的过程。根据CoatsKH的底水流模型 ,计算了底水绕过夹层时的累计水侵量 ,详细讨论了夹层所在位置、大小和厚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研究表明 ,处于油水界面之上的夹层对底水锥进能有效抑制 ,提高了开采效果 ;夹层半径越大 ,对水侵量的减小越大 ,其有效作用时间越长 ;夹层的作用还同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开采速度密切相关 ;有夹层的油藏 。
张兴国田世澄韩春明陈丛林何会强孙义梅
关键词:底水油藏夹层底水锥进水侵量
用高波茨—马尔柯夫链模型预测油田年产油量被引量:1
1995年
油田年产油量变化受多种因素控制,导致其表现形式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过去,油田年产油量预测往往采用历史数据拟合外推的方法,显然不能把握年产油量随机变化特性。将高波茨和马尔柯夫链模型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预测年产油量变化的完整的方法。因为高波茨模型能够预测年产油量的趋势值,马尔柯夫链具有预测随机变化的能力,故预测值的精度将大大地提高。文中列举了下二门油田Z层系年产油量预测实例,介绍了应用该方法的步骤及意义。
陈程孙义梅
关键词:马氏链油田
平面可视化技术对山东德南断裂系的精细识别被引量:2
2002年
德南断裂带是山东德南洼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场所 ,精细识别各断层的分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平面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德南断裂的精细识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已识别出德南断裂是一个向西散开的断裂系 ,它从北到南由 1、 2、 3号北倾断层组成 ;1、 2号断层最终汇聚为一条 ,2号断层下降盘发育 3~ 4条反向补偿断层 ;3号断层是一个小型的断裂系 ,由 5~ 7个北倾断层组成 ,平面上亦向西散开 ;剖面上该断裂系主要反映为向上分开、向下汇聚的帚状断裂系 ;同时还发现了由 3号断裂系控制的断块群。
孙义梅肖玉茹陈程田世澄项希勇赵宏波
关键词:不透明度油气聚集
储集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以双河油田为例被引量:19
2002年
针对双河油田“九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储集层沉积微相的规模、平面分布和物性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认为,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等微相砂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规模、物性和平面分布特征。这些特征控制了油层的吸水和产液能力、平面油水运动,进而控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出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富集在规模小、物性相对较差的微相砂体中,从而形成了小型透镜型和镶边搭桥型两种剩余油富集形式。
孙义梅陈程
关键词:储集层沉积微相剩余油非均质性双河油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